论著

  • 淫羊藿总黄酮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王静;宋耀鸿;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FE)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收缩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取SD雄性大鼠,采用皮下注射ISO方法建立心力衰竭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5),美托洛尔组(n=12,8 mg·kg~(-1)·d~(-1)),TFE小剂量组(n=11,50 mg·kg~(-1)·d~(-1)),TFE中剂量组(n=10,100 mg·kg~(-1)·d~(-1)),TFE大剂量组(n=12,200 mg·kg~(-1)·d~(-1)),另取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10)。给药8周后观察各组动物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心肌纤维化相关指标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FE可呈剂量依赖性逆转左心室质量指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P<0.05,P<0.01)。减轻组织学的改变,包括心肌细胞肥厚、心肌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脏纤维组织增生(P<0.05,P<0.01),降低左心室病理积分(P<0.05,P<0.01);降低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P<0.05);此外,TFE可明显抑制心力衰竭大鼠血清TNF-α、NE、AngⅡ和BNP水平(P<0.05,P<0.01)。结论TFE可抑制ISO所致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

    2009年10期 v.8 577-580+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依达拉奉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史正瑞;丁纪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和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LMWH 5 000 U腹部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10 d。联合治疗组再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0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凝血功能检查。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7%)明显高于对照组(71.9%)(P<0.05);2组治疗后NDS改善显著(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出现轻度血转氨酶、尿素氮升高各1例,经相应治疗,均短期内恢复正常。结论依达拉奉联合LMWH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2009年10期 v.8 581-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大黄联合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伤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观察

    蔡金芳;王志华;王静恩;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伤患者采用生大黄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中90例重型颅脑伤(GCS<8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入院后早期(24 h内)以生大黄粉3~5 g+30 ml温水胃管内注入,每日2~3次,并给肠内营养混悬液。对照组:入院48 h后给予3 L袋装营养液经中心静脉均匀滴注,营养液量和比例从低量开始,逐渐增加。结果治疗组肠内营养(EN)支持后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较支持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支持后比较增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皱厚度较EN支持前略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肠外营养(PN)支持后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皱厚度较支持前略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ICU期间治疗组肠屏障功能障碍发生率、MODS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创伤早期给予生大黄粉联合EN,方便、经济,能促进胃肠蠕动,有效降低肠屏障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时间。

    2009年10期 v.8 584-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肝移植后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5例

    张舒凤;崔莉莉;闫四梅;李正军;吴士文;马维娅;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CPM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例为重型肝炎患者。术前均有持续低血钠,原位肝移植术后48 h内血钠纠正至正常范围或高于正常。CPM症状出现时间在术后1~2周,主要临床表现有精神异常、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言语不清及肢体活动障碍,1例伴有抽搐。5例患者均经头颅MRI检查证实为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其中2例合并脑桥外髓鞘溶解(EPM)。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5例患者无1例死亡,4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恢复较差,随访5个月仍处于昏迷状态。结论肝移植后发生CPM并非罕见,它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头颅MRI是主要确诊依据,脑电图可协助判断预后,脑脊液无特异性改变。CPM虽预后较差,但并非不可逆。

    2009年10期 v.8 587-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于建敏;何云;张树新;耿纪录;闫学锋;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63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变患者(轻型32例,中型21例,重型10例),在病程不同阶段(1个月以内,1~3个月,3~6个月)分别接受高压氧治疗,观察其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3例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平均(16±4)次,治愈28例(44.4%),显效21例(33.3%),有效9例(14.3%),无效5例(8.0%),总有效率92.0%。开始高压氧治疗越早,分型越轻,疗效越显著(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2009年10期 v.8 591-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无高血压的糖耐量减低患者24h动态血压分析

    崔瑶;陈一文;梁颖慧;葛维莹;

    目的观察未合并高血压的糖耐量减低患者24 h血压改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7年入院查体患者162例,根据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或餐后2 h血糖分为健康对照组40例,无高血压的糖耐量减低组37例,无高血压的糖尿病组45例,无糖耐量减低的高血压组40例,记录各组的血脂(TG、TC、HDL、LDL)、偶测血压数值,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动脉血压并测量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及24 h动态脉压(24 h PP)。结果(1)糖耐量减低组与糖尿病组的TG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耐量减低组24 h SBP及24 hDBP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高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减低组24 h PP与高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耐量减低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改变。

    2009年10期 v.8 593-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替米沙坦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

    李建英;郭进;黄国秀;王志英;罗敏;温建东;陈健;叶伟林;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老年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2组,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40 mg/d口服)32例,联合治疗组(替米沙坦4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33例,进行12周临床观察,比较2组24 h动态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血肌酐(Cr)、血清胱抑素C(Cys C)、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FBG、CysC、24 h UAER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好转(P<0.01),联合治疗组UAER、Cys 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较替米沙坦组改善更显著(P<0.01),2组FBG、2 h 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早期DN,能有效减少UAER、改善Cys C,可能对延缓早期DN的进展有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肾保护作用更显著。

    2009年10期 v.8 596-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乳头状癌VEGF—C表达、TAMs浸润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梁青春;张新民;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浸润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PTC中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受体3(VEGFR-3,标记淋巴管)、CD68(标记TAMs)的表达;在显微镜下计数淋巴管密度(LVD)、TAMs;采用免疫组化双染LAB-SA法观察TAMs中VEGF-C的表达。结果VEGF-C阳性指数(PI)值腺外型(21.4±2.8)高于微癌(10.1±0.8)与腺内型(11.9±1.2)(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23.2±3.8)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14.5±2.9)(P<0.01);TAMs计数腺外型(43.2±5.6)高于微癌(18.8±1.9)与腺内型(23.0±2.0)(P均<0.01),有淋巴结转移(41.3±8.4)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30.4±4.8)(P<0.01);LVD腺内型(9.9±1.8)高于微癌(6.0±0.8)、腺外型(19.2±3.0)高于腺内型(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19.6±2.5)高于无淋巴转移(12.5±2.8)(P<0.05)。VEGF-C与LVD计数呈正相关(r=0.91,P<0.01),TAMs与LVD呈正相关(r=0.83,P<0.01)。VEGF-C阳性表达的巨噬细胞占总巨噬细胞的21.3%。结论VEGF-C、TAMs及淋巴管生成与PTC的侵袭及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TAMs参与了淋巴管生成。

    2009年10期 v.8 599-601+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诊疗指南

  •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治疗部分

    <正>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2抗病毒治疗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初步药敏试验提示,此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奥司他韦应尽可能在发热48 h内使用(36 h内最佳),疗程为5 d。奥司他韦的成人

    2009年10期 v.8 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要求

    本刊编辑部;

    <正>1.统计学符号:按照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常用的有:(1)样本的算数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用英文大写M);

    2009年10期 v.8 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DOI的介绍

    <正>DOI是"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简写,用来标识在数字环境中的内容对象。DOI可以用来揭示有关该数字对象的一些信息,包括从internet哪里可以找到它。随着时间推移,数字对象的某些有关信息可能会有变化(包括从哪里可以找到它),但是DOI不会

    2009年10期 v.8 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撰写医学论文主体部分的要求

    <正>1前言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仅需提供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切忌写成文献综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一般以200~300个汉字为宜,占全文字数的5%左右。2方法描述研究对象(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分组方法)。实验研究

    2009年10期 v.8 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疑难病杂志》作者网上投稿说明

    <正>(1)浏览器中输入http://tougao.ynbzz.com;(2)网站注册(请牢记用户名和密码);(3)申请成功后即成为杂志作者,登录后进入投稿界面;(4)点击"我要投稿",按照投稿要求填写内容,点击"浏览"选择要上传的文稿;(5)点击"提交",稿件即投给本刊编辑

    2009年10期 v.8 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正>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交待;(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质量;(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

    2009年10期 v.8 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罕少见病例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

    韩明军;

    <正>患者,女,19岁。2009年6月19日因左上腹部疼痛阵发性加重12 h入院。患者平时体健,无明显不适。12 h前突发腹痛,无呕吐,来我院急诊室行胸腹X线透视未见异常,予解痉药后减轻,之后疼痛再次加重而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体温正常,腹软,左上腹部压痛,可触及一肿物边缘,行上腹部CT扫描

    2009年10期 v.8 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重耐药副伤寒性化脓性髋关节炎1例

    戴祝;廖瑛;范伟杰;

    <正>患者,女,12岁因发热4 d,右髋疼痛活动受限3 d入院。其班级同学同期有集体发热史,体温38~39℃。经抗炎治疗后效果不佳,呈弛张热,体温达40.7℃。3 d前出现右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入院当天出现抽搐、谵妄、精神症状。入院查体:T 40.2℃,P 90次/min,R 20次/min。面红,表情淡漠,全身皮肤未见红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双肺呼吸音清晰,腹软,无

    2009年10期 v.8 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对PCI术后内皮功能及再狭窄的影响

    马国刚;刘红彬;籍振国;刘志红;张晓华;王丽娅;秦利强;

    目的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并观察PCI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1)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0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于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魏酸钠静脉注射,对照组于PCI术后仅予常规治疗。分别测定PCI术前及术后即刻、1 d、3 d、7 d和14 d的血浆NO与ET-1的水平,于术后6个月再次行冠脉造影,测定支架处晚期管腔丢失,并进行比较。结果PCI术前2组血浆NO、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CI术后各时段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ET-1水平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组PCI术后晚期管腔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魏酸钠可以改善PCI术后冠脉血管内皮功能,减少PCI术后再狭窄率。

    2009年10期 v.8 602-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左旋卡尼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

    黄巧娟;朱继金;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DCM心力衰竭患者60例,符合诊断标准并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50%。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左旋卡尼汀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3周后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浓度,同时超声心动图复查LVEF。结果2组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卡尼汀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降低,LVEF增加(均P<0.01)。结论DCM患者在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左旋卡尼汀更有效。

    2009年10期 v.8 603-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国产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王绍欣;董平栓;李转珍;汪砚雨;韩明磊;李治国;赵玉伟;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国产氯吡格雷)和B组(进口氯吡格雷),均为术前口服负荷量300 mg/次,术后75 mg/d。全部病例均行急诊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PCI)。比较2组血小板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未出现急性、亚急性冠脉再闭塞症状及明显胸痛。血小板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在AMI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有同样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009年10期 v.8 605-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赵辉;邵渊;王翀;徐运;李敬伟;朱琳;卢正娟;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和早期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间收治的1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CVST多见于中青年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肢体无力及意识障碍等。16例患者中,14例行头颅CT检查,9例结果正常,2例弥漫性水肿,1例脑出血,2例见下矢状窦或直窦血栓形成。16例均进行头颅MRI+MRV检查,确诊14例,MRI可见受累静脉窦异常血栓信号,MRV可见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显示不清;14例进行脑血管造影(DSA),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静脉窦病变,表现为受累静脉窦显示不清或不显影,静脉期显影延迟。12例行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升高11例,脑脊液蛋白增高3例。分别予以抗凝、抗炎、控制癫痫发作、脱水等对症支持治疗,13例好转出院(81.2%),痊愈2例(12.5%)DSA显示静脉窦完全再通,死亡1例(6.3%)。结论中青年如出现剧烈的进展较快的头痛、颅内压升高应高度怀疑CVST,应当尽快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头颅CT、MRI+MRV检查,必要时行DSA检查;同时要注意与动脉性卒中、脑炎和良性颅内压增高等疾病进行鉴别,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望获得良好预后。

    2009年10期 v.8 607-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杨永刚;钱玉中;赵会颖;张建平;张晶;邓郁青;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选择ACI患者70例作为脑梗死组,根据梗死灶体积分为大、中、小3个亚组;另选30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MMP-9、CRP水平。结果ACI组血清MMP-9、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梗死体积患者血清MMP-9、CRP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r=0.276,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CR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

    2009年10期 v.8 609-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在二级医院建立延伸卒中单元模式病房的疗效分析

    张法忠;赵美红;刘彦博;李学会;王海霞;王丰红;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新的管理模式及疗效评定。方法通过在二级医院建立延伸卒中单元模式病房,将398例住院卒中患者,随机分入卒中单元病房组和普通病房组,观察急性期病死率、合并症发生率、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出院时医疗满意度评分,评估近期疗效。观察卒中后2年内的复发率、病死率、NIHSS、BI、Hamilton抑郁和焦虑量表,评估远期疗效。结果卒中单元组急性期病死率、合并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NIHSS、B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后2年内的复发率、病死率卒中单元组低于普通病房组。结论延伸卒中单元的建立提高了脑血管病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符合基层二级医院实际,为我国基层医院开展脑血管病防治提供借鉴模式。

    2009年10期 v.8 611-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超声与CT血管成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

    白雪;王翠;林占峰;杨玉香;刘震岳;赵冬梅;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CT血管成像(CT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进行TCD、CDFI和CTA检查。结果65例VBI患者中,椎基底动脉TCD异常46例(70.8%),CDFI异常35例(53.8%),CTA异常39例(60.0%)。以CTA为标准,TCD对椎基底动脉异常改变的敏感性为79.5%,特异性为42.3%,符合率64.6%,与CTA检出率的一致性差(K=0.228,P>0.05);TCD结合CDFI检查对椎基底动脉异常改变的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73.1%,符合率83.1%,与CTA检出率的一致性较好(K=0.641,P<0.01)。结论TCD结合CDFI检查能对大部分患者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和血流动力学依据,必要时行CTA检查。

    2009年10期 v.8 613-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自拟通脑汤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

    张微;罗涛;

    目的观察自拟通脑汤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疗效。方法纳入CCCI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通脑汤和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15d后评价疗效,并观察比较治疗前后TCD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D检查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通脑汤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2009年10期 v.8 615-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前列腺素E1脂质微球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蔡茂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前列腺素E_1脂质微球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经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确诊的DVT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39例)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前列腺素E_1脂质微球治疗14 d后再用华法令3个月;常规治疗组(33例)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4 d后再用华法令3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71.8%vs 36.4%,P<0.05),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前列腺素E_1脂质微球治疗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

    2009年10期 v.8 617-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超声心动图的改变

    杜志刚;潘静;赵宝伶;郎玉坤;伊红丽;

    目的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方法选择急性期脑梗死患者79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志愿者5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左房内径、A峰、二尖瓣返流率和主动脉瓣返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主动脉根部径、右室内径、主肺动脉径、室间隔舒张期厚度及运动幅度、左室舒张期及收缩期内径、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及运动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尖瓣E峰、EF、F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增大,伴有不同程度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且发生二尖瓣返流和主动脉瓣返流的频率相对较高。

    2009年10期 v.8 619-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染色体核型畸变167例特点分析

    范洪;纪洪猛;

    目的分析染色体核型畸变特点,为染色体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1 065例咨询者静脉血进行细胞培养、制片、显带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染色体畸变核型167例,其中常染色体畸变124例(74.3%)、性染色体畸变43例(25.7%),其中数目畸变105例(62.9%)、结构畸变24例(14.4%)、多态性38例(22.7%)。结论染色体畸变易发生于常染色体,常染色体畸变的主要类型是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性染色体畸变的主要类型是多态性。

    2009年10期 v.8 620-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特点

    许茜;王建英;姚书渊;时高峰;李敏;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螺旋CT表现,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术前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照分析CT影像表现和组织病理表现。结果SPTP好发于年轻女性,本组病例中位年龄36岁,无典型临床表现。病变最大径3~10.5 cm,肿瘤呈圆形、椭圆形,多有完整包膜,与胰腺分界清晰,多位于胰头部或胰尾部。肿瘤内可有实性和囊性结构,CT增强扫描静脉期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多不伴有胆总管和胰管的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2009年10期 v.8 622-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消息

  • 征订启事

    <正>《江苏中医药》为国际连续出版物、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优秀中医药期刊、江苏省双十佳期刊。国内代号28-8,国外代号M1011;每期84页;订价8元,全年96元。

    2009年10期 v.8 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经验

  • 自发性小脑出血36例临床分析

    宋郁喜;

    <正>自发性小脑出血病因多样,小脑出血占脑实质出血的10%,由于出血位于颅后窝(幕下近脑干),使其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易误诊,大量出血则立即昏迷,有些定位体征不易查出,如抢救不力极易产生严重后果,病死率较高。为进一步提高小脑出血的诊治水平,对我院自2002年3月—2009年3

    2009年10期 v.8 624-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肝损害48例临床分析

    陈敏;张乾;

    <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系指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素(TH)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亦称Graves病。甲亢可影响全身各个器官,累及肝脏即可引起肝肿大、肝功能损害,甚至肝硬化,临床上称之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hyperthyroidism united hepaticlesion,简称甲亢性肝损害),临床上容易被忽视或漏诊。现将我科收治的甲亢性肝损害患

    2009年10期 v.8 625-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深部酵母菌感染部位及耐药状况分析

    黄晓群;

    <正>真菌不仅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包括医院环境),也存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但一些医源性因素如气管插管、导尿、介入、化疗和放疗、大型外科手术等,破坏了人体的天然免疫屏障易诱发真菌感染。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可使机体炎性反应抑制,吞噬细胞功能减弱,淋巴细胞功能受损,使患者机体

    2009年10期 v.8 626-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fPSA和CA15-3检测对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

    张更华;

    <正>癌抗原15-3(CA15-3)作为乳腺癌普查、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检测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是一种糖蛋白,与腺体的血管舒缓素有密切关系,具有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主要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和分泌,但并非前列腺所特有。本研究通过检测女性

    2009年10期 v.8 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短篇报道

  • 以腹胀为主要表现的外伤性回结肠穿孔3例早期漏诊分析

    钱林枫;聂勇;

    <正>例1.男,41岁。因砸伤致左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5h入院。当时无大小便失禁、腹痛、昏迷、恶心、意识丧失。入院查体:T 36.8℃,P 78次/min,R 18次/min,BP 120/70 mm Hg(1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强迫平卧位,痛苦面容,胸部及左下肢多处皮肤擦伤。心肺未见异常。腹稍膨隆,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未触

    2009年10期 v.8 629-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以低钾周期性瘫痪为首发症状的肾小管酸中毒1例

    高宇;刘晓燕;刘畅;王爱辉;

    <正>患者,女,46岁,主因发作性肢体无力6年,加重伴头晕、恶心、呕吐1个月于2009年2月2日来我院急诊。患者缘于6年前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于当地医院查血钾1.4mmol/L,给予静脉及口服补钾后症状缓解,此后每年均有发作,病情轻时手指持物无力,严重时不能行走,于家中自服氯化钾口服液可缓解。1个月前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腰痛、乏力,无

    2009年10期 v.8 630-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髂动脉闭塞介入治疗成功后血液高速逆流1例

    陈冲特;

    <正>患者,男,75岁。因双下肢麻木疼痛6个月,伴双足肿胀加重4 d入院。既往糖尿病史7年,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7 mmol/L)。6个月前出现双下肢麻

    2009年10期 v.8 631-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肺栓塞诊断和治疗进展

    钱志刚;

    <正>肺栓塞(PE)是由于肺动脉的某一支被栓子堵塞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栓子来自静脉系统中的血栓,也称肺血栓栓塞(PTE)。当栓塞后产生严重血供障碍时,肺组织可发生坏死,即称肺梗死。目前美国每年PE发病率约60万人以上,死亡于PE的达20万,在临床死亡原因中居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凡及时作出诊断及治疗的PE患者中,只有7%死亡,而

    2009年10期 v.8 635-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心肺复苏后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研究进展

    张玉梅;李俊;郭昌星;

    <正>心肺复苏(CPR)是心肺复苏技术的简称,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如何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复苏成功患者

    2009年10期 v.8 637-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疑难病杂志》特色栏目征稿

    <正>《疑难病杂志》是国内惟一报道有关疑难病症的国家级核心刊物,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本刊为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俄罗斯《文摘杂志》(AJ)来源期刊,已被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评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全文

    2009年10期 v.8 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述评栏目征稿

    <正>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为了进一步提高刊物学术水平,真正落实"攻克疑难病症,服务健康事业"的办刊宗旨,本刊于2008年开辟"述评"栏目,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为了办好2009年"述评"栏目,特向各专业的

    2009年10期 v.8 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