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翠;杨波;万为国;黄从新;李海涛;王瑾;
目的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干预组)。A组仅开胸于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穿线而不结扎。B、C组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造成大鼠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HE染色观察心肌结构的改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梗死区及非梗死区心肌AT_1、AT_2受体及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的AT_1、AT_2受体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并且梗死区的表达高于非梗死区(P<0.05)。而iNOS抑制剂AG可以使梗死组大鼠心肌AT_1受体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AT_2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继续升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干预后,大鼠心肌内AT_1受体、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减少,AT_2受体mRNA的表达升高,这可能与AG抑制心肌重构有关。
2009年09期 v.8 513-515+577+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诗翔;王琳;胡静;李强;汪洪;
目的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海仁藻酸(KA)致SD大鼠小脑变性损害区的存活、迁移情况,为临床上NSCs移植治疗小脑变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KA损伤未移植组(B组),KA损伤后注射生理盐水组(C组),KA损伤后NSCs移植组(D组)。分离、培养GFP转基因小鼠的NSCs,以立体定向微量注射方法移植至KA致小脑变性损害区,进行行为学、免疫组化研究。结果(1)行为学观察:A组大鼠头部及口鼻呈机敏的探索状,四肢及躯干动作协调,尾巴稍抬高,可左右摆动。B组和C组表现为精神差,厌食,少动,行动摇晃迟缓,身体左右摇晃,头部触地,尾巴拖地,多次侧翻跌倒并自己不能翻正,嘴部寻找食物笨拙,过竿时间较A组明显延长。D组行为学表现及过竿时间较A组差,但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发现NSCs在小脑变性区存活和迁移,未见细胞过度增生。植入细胞存活数随时间延长而减少,7 d、14 d、28 d分别为(102±67)、(58±77)、(24±6)个/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Cs在小脑变性损害区能够存活、迁移,能够改善KA致小脑变性共济失调症状,提示NSCs移植可成为治疗小脑变性损害的治疗手段。
2009年09期 v.8 517-519+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宗辉;黄军华;刘俊峰;赵要顺;
目的建立简便的体外扩增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培养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为DC,并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对其加以检测。结果体外诱导培养8 d后获得大量成熟的DC,细胞表面具有典型的树枝状突起,高表达DC相对特异性表面分子CD11c(78.5%)、MHC-Ⅱ(92.7%)及CD86(87.2%),同时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论小鼠脾脏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可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DC,为进一步抗肿瘤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9年09期 v.8 520-521+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汪卫东;李丽;李永忠;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新发不同类型束支传导阻滞(BBB)的临床意义。方法145例住院的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有无伴新发BBB分为不伴发BBB组(A组),伴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组(B组)及伴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组(C组)。观察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1)STEMI患者年龄越大越易发生BBB,C组多见于前壁心肌梗死,B组多为更大范围的梗死。(2)B、C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6%(8/37),与A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9/1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率为25.0%(5/20),B组为17.6%(3/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B、C组患者QRS波宽度与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4)在随访期间各组STEMI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伴发BBB患者住院期间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而伴新发RBBB患者可能比伴新发LBBB院内预后更差。
2009年09期 v.8 522-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弘锦;王凤岭;孙琪;白玉;张辉;张小娟;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素(BNP)与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并观察氨氯地平治疗对hsCRP和BNP的影响。方法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室肥厚(LVH)组和无左室肥厚(NLVH)组,均给予以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6个月,观察血清hsCRP、BNP、LVMI治疗前后及组间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40例对比。结果氨氯地平治疗前,LVH组与NLVH组血清hsCRP、BNP均比健康对照组高(P<0.01),且LVH组高于NLVH组(P<0.01);治疗后LVH组LVMI、血清BNP、hsCRP下降(P<0.01,P<0.05);NLVH组治疗后血清LVMI、BNP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降低(P<0.05)。血压与血清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31,P<0.05),血清BNP浓度与LVMI呈正相关(r=0.43,P<0.01)。结论氨氯地平不仅可以使血压平稳下降,还可逆转高血压伴左室肥厚。
2009年09期 v.8 525-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于薇;彭应心;曹东平;张勇涛;
目的比较国产匹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高脂血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匹伐他汀2 mg组(34例)和辛伐他汀20 mg组(31例),2组均每日服药1次,治疗时间8周,观察调脂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2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酰甘油(TG)降低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LDL-C达标标准,匹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在服药8周后血清LDL-C水平达标率分别为85.3%和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匹伐他汀可明显降低TC、LDL-C,且剂量低,调脂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
2009年09期 v.8 529-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潘志兰;邢英杰;聂丽敏;阮琳;张国欣;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源性血浆凝血因子Ⅶ(FVII)和内源性血浆凝血因子Ⅷ(FVIII)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DMAP)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依大血管病变程度进行临床分组:重度DMAP组(sDMAP)、轻度DMAP组(mDMAP)、无DMAP组(Non-DMAP),并设健康对照组,对各组FVII、FVIII、纤维蛋白(Fib)、三酰甘油(TG)水平及吸烟人数比例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FVII、FVIII.Fib、TG水平及吸烟人数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sDMAP组及mDMAP组均高于Non-DMAP组(P<0.01,P<0.05);sDMAP组高于mDMA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VII、FVIII、Fib、TG和吸烟与DMAP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FVII、FVIII、Fib、TG水平及吸烟是DMAP的独立危险因素。
2009年09期 v.8 53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林建明;程世平;刘加林;袁静;
目的探讨水蛭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将44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激素治疗组(20例)及常规治疗加水蛭干预组(24例),观察治疗前后ET及sIL-2R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另设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前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ET、sIL-2R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者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且水蛭干预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均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水蛭能更有效地改善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ET、sIL-2R水平,从而减轻肾组织的损害。
2009年09期 v.8 535-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郭峰;王军;王坤;曹庆堂;
目的探讨缺氧刺激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hBMSCs按不同氧浓度分为对照组(20%O_2)和低氧组(2%O_2),检测不同作用时间缺氧对hBMSCs抑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氧组各时间点hBMSCsBcl-2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调,hBMSCs Bax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2 h时变化最明显,总体上呈现出时间依赖性特点。结论缺氧培养对hBMSCs的Bcl-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hBMSCs的Bax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促使骨改建平衡向破骨方向倾斜。
2009年09期 v.8 538-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新利;
<正>患者,35岁。因阴囊多发结节15年于2008年8月14日就诊。1993年7月,患者无意发现阴囊出现结节,粟粒大小,质硬,无自觉症状。后结节逐渐增多、增大,结节数目多达数十个,大到花生米大小,偶有痒感,自行挤破后可出现乳白色奶酪样物质。在当地医院求治,以粉瘤、囊肿等给予治疗,效果欠佳。既往无阴囊外伤史和代谢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患者诉
2009年09期 v.8 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志满;黄绍标;农影星;陆宁;杜丽群;
<正>患者,男,39岁。因头痛、恶心、呕吐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T 39.5℃,P 92次/min,R 22次/min,BP 110/70 mm Hg(1mm Hg=0.133 kPa)。既往有冶游史及静脉吸毒史。消瘦,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及皮疹,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抵抗(+),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克氏征、布氏征(-),双侧巴氏征(+)。HIV抗体阳性,外周血CD_4~+T淋巴细
2009年09期 v.8 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光庆;汪东文;曾子健;康颂东;
<正>患者,女,67岁。因排尿困难20余年而于2007年9月15日入院。既往有明显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伴排尿费力、尿线细、尿不尽感,曾辗转10余家医院就诊,症状无根本好转,长期自行导尿解决排尿困难,近3年来出现间歇性畏寒发热,偶伴恶心呕吐,近期因症状加重、纳差,入住我科。入院查体:一般情况欠佳,体温39.8℃。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尿
2009年09期 v.8 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波;单金海;刘洪新;刘晓昀;李曙光;
<正>患者,男,39岁。因前尿道切开取石术后反复尿路感染、前尿道肿物37年,阴囊肿大疼痛5 d入院。患者2岁时因前尿道结石,行尿道球部切开取石术,术中见前尿道有一憩室,内有0.6 cm×0.5 cm结石1枚,取出结石,裁剪憩室,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尿道,放置导尿管。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此后患者反复出
2009年09期 v.8 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翠萍;胡利华;
<正>患者,男,33岁,建筑工人。因反复头痛1年,头晕、行走不稳5 d于2008年8月11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原因出现头顶及前额部胀痛,反复发作,有时伴低热。5 d前出现头晕、行走不稳。病后无咳嗽、咯血、胸痛、盗汗、消瘦。既往无结核病史及接触史,无养鸽史,无冶游史。体格检查:生命征正常,颈部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花生米至核桃大小,质韧、活动、无
2009年09期 v.8 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卫民;李晋灵;徐湘江;冯子南;高志远;
<正>患者,男,42岁。因乏力7 d于2007年12月6日就诊。既往体健,无遗传病、家族病史。查体:BP150/90 mm Hg(1 mmHg=0.132 kPa),胸部皮肤红紫,眼睑无水肿,球结膜充血,心肺未见异常,脾于肋下1 cm,下肢无水肿。血WBC 6.93×10~9/L,RBC 6.43×10~(12)/L,Hb 204 g/L,HCT 0.68,MCV 89 fl,MCH
2009年09期 v.8 567-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毅勇;吕春亮;尹维民;张微微;
<正>患者,女,21岁。因进行性左颞部头痛伴复视、上睑下垂3周于2008年12月3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颞部头痛,呈持续性胀痛,位于左侧颞部及左眼眶后部,头痛逐渐加剧,1周后出现左额颞部麻木、复视以及上睑下垂,有时伴恶心、非喷射状呕吐,不伴发热。既往体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左上眼睑红肿、下垂,左眼球固定,左瞳孔
2009年09期 v.8 568-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封红灵;瞿俊豪;
目的探讨临界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方法以JNCT标准,选取58例临界高血压患者(研究组)和50例无高血压病家族史的正常血压者(对照组),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性。结果研究组的SDNN、SDANN、RMSSD、PNN_(50)和H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LF和LF/H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界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率变异性降低,提示临界高血压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09年09期 v.8 541-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辉;李晓华;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53例青年高脂血症患者(年龄18~39岁)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8周。检测患者血脂和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青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TC、TG、LDL-C)和血清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全面改善青年高脂血症患者整体血脂水平,尤其能大幅度地降低LDLC,同时也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
2009年09期 v.8 54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俊伏;张刚;赵勇军;
目的观察比较辛伐他汀40 mg/d与20 mg/d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138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69例。A组给予辛伐他汀40 mg/d,B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检查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磷酸激酶(CK),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Scr、UAER水平均显著降低,但A组优于B组(P<0.05),2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时,剂量与疗效呈正相关,而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2009年09期 v.8 544-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雷兆军;王小宁;王瑛;李海燕;苏海燕;
目的观察嚼服常规剂量美托洛尔片转复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美托洛尔组(42例次):嚼服美托洛尔片50 mg,室率减少5次/min以上判断药物起效,每30 min追加25 mg,总量不超100 mg。机械刺激组(40例次):作Valsalva动作或(和)刺激咽反射,首次刺激不能转复,重复1~2次,总数不超3次。结果机械刺激组刺激期间恢复窦性心律9例次(22.5%)。美托洛尔组恢复窦性心律34例次(81.0%),药物起效时间30~38(35±4)min,心室率可减慢15%~24%(18±5)%,在45~105(62±18)min恢复窦性心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有症状的低血压和不能接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结论美托洛尔片嚼服起效快,可显著减慢PSVT,复律成功率显著优于机械刺激,可作为PSVT患者随身备用药物,院外发作可嚼服自救。
2009年09期 v.8 546-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江生;楼季庄;黄宁昌;陈建军;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佐治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降压降糖治疗,治疗组在降压降糖同时予辛伐他汀治疗。分别于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内皮素、血肌酐、24 h尿蛋白和微量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下降(P均<0.05),肌酐清除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有治疗作用。
2009年09期 v.8 547-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丽;张义锦;金纳新;
目的观察药用碳剂(爱西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爱西特口服。均8周为1疗程。观察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明显优于对照组(53.8%),且治疗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西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肯定。
2009年09期 v.8 549-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楚健子;祝佩芹;柴娟;张淑杰;刘玉芝;
目的观察克多囊1号方治疗脾肾两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型PCOS不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克多囊1号方并配合克罗米芬及二甲双胍,对照组单服西药。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妊娠率、生殖激素的变化等。结果治疗组妊娠率、生殖激素水平、卵巢体积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多囊1号方配合西药治疗PCOS不孕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2009年09期 v.8 550-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魏占云;冯明;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的易感因素及耐药性问题。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2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平均住院62.24 d,均患有≥1种的基础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常见占81.8%,先期使用广谱抗生素22例占100%,血清白蛋白减低17例占77.3%,发生混合感染18例(81.8%)。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除亚胺培南外,对氨基苷类和头孢菌素类亦普遍耐药。应用敏感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好转17例(77.3%),自动出院1例(4.6%),死亡4例(18.1%)。结论患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者、先期广谱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血清白蛋白减低等可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该菌对三代头孢广泛耐药,亚胺培南天然耐药,临床应早期进行病原学检查,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2009年09期 v.8 552-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学强;
目的探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PCS)与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PICC)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并发症分析。方法将2004年3月—2008年4月我院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73例作为试验组,同期留置PICC导管8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中心静脉通道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试验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311±157)d,感染发生率为4.1%(3/73),导管堵塞发生率为5.5%(4/73);对照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75±37)d;感染发生率为18.8%(16/85),导管阻塞发生率为15.3%(13/8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是一项安全、便捷、可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的实用技术,能显著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2009年09期 v.8 553-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王军;
目的探讨麻疹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新特点,以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麻疹。方法对住院的麻疹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98 d的婴儿至63岁成人均有发病,以≥18岁的成人发病率最高(55.3%),且有增加趋势;农村及城郊人群比例较高(68.2%);有明确麻疹疫苗接种史者占12.8%,有明确麻疹接触史占11.2%;临床症状典型,腹泻者多见,易损害肝脏,并发症不多,早期容易误诊。结论对麻疹患者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易感者加强麻疹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关键。
2009年09期 v.8 55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毛彦琪;彭伟;王艾萍;
目的观察新鲜羊膜移植与羊膜遮盖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47眼)难治性角膜溃疡进行新鲜羊膜移植及羊膜遮盖手术,术后观察羊膜植片和溃疡修复以及视力情况,随访3~12个月。结果41例(41眼)术后角膜溃疡修复,上皮完整,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治愈率87.23%。结论新鲜羊膜移植与羊膜遮盖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2009年09期 v.8 557-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燕冰;王军委;姚鹏鹏;陈洁;李师佳;张钧;周志霞;贾玉昌;张霞;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HP)颅脑CT及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确诊的IHP患者的颅脑CT及MRI表现,并对病变部分显示情况对比。结果CT表现为脑内多发对称性钙化,CT值50.3~434.0 Hu,MRI T1WI呈稍高或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CT示:双侧苍白球钙化12例,双侧尾状核钙化10例,丘脑钙化10例,小脑齿状核钙化10例,两侧额、顶叶多发钙化6例。结论MRI所显示的病变在CT上均可显示,早期钙质沉积的显示MRI可能优于CT。
2009年09期 v.8 558-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锋存;
<正>颅内动脉瘤破裂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及时有效地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极为重要。随着血管内栓塞技术和材料的发展,电解可脱式铂金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我科2006年2月—2008年10月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0例,出现并发症7例,对其危险因素、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2009年09期 v.8 560-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韦娟;陈雅兰;胡艳艳;袁小燕;罗宇元;
<正>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在我国广泛流行,且多在婴幼儿时期发病。随着医学界对CMV感染的关注和研究,CMV肺炎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婴幼儿CMV肺炎表现不典型,常被延误诊治,现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42例CMV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2009年09期 v.8 561-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卫华;刘桂红;袁彩欣;苏国英;朱铁年;张玉娜;
<正>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所致血清甲状腺激素不足而引起的全身性内分泌疾病,累及肝脏时可引起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甚至黄疸及肝硬化,但首诊以肝损害为突出表现的甲减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现将我院收治的56例甲减并肝损害进行临床分析及探讨。
2009年09期 v.8 562-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安亚平;
<正>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的广泛应用,起搏器的治疗已日臻成熟。心脏起搏作为一种有创性治疗方法,其并发症时有发生。如何减少起搏器并发症发生、提高起搏器疗效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关注。笔者对280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进行随访,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2009年09期 v.8 563-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廷顺;
<正>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 IHS,以下简称婴肝)为多种原因引起婴儿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症侯群,以肝内病变为主,预后悬殊,其病因复杂,病程长。近年来,IHS发病率逐年上升,文献报道感染性疾病引起IHS占46.3%,多因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UV)、
2009年09期 v.8 56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