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军艳;杨明会;赵冠英;王振福;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ET)检测51~60岁、61~70岁PD患者52例未用药时或停药48h后的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其中已服用多巴丝肼治疗的34例患者再次检测服药1.5h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值比较,2个年龄组PD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明显降低(P<0.05或P<0.01);5-羟色胺(5-HT)也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胆碱(Ach)增高,但仅61~70岁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年龄组比较,DA在61~70岁组实测值更低(P<0.05)。34例患者服用多巴丝肼后,NE、5-HT、DA较服药前明显升高(P<0.15)。结论P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DA、NE、5-HT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年龄增加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同年龄段其脑内神经递质变化有所不同。ET可测量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为PD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
2009年01期 v.8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林志坚;张海鸥;吴军;高宙;
目的探讨脑99mTc-TRODAT-1多巴胺转运蛋白(DAT)SPECT显像对鉴别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PD组患者、24例VP组患者及16例健康对照(组)者分别进行99mTc-TRODAT-1 SPECT脑显像,剂量为740MBq。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及2个数学模型分别计算PD患者、VP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双侧纹状体体积(V,cm3)、质量(W,g),代表相应部位DAT的功能水平。结果PD组双侧纹状体体积和质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及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D患者症状对侧纹状体体积和质量均显著低于症状同侧(P<0.01)。VP组双侧纹状体体积和质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症状对侧与症状同侧纹状体体积和质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mTc-TRODAT-1 DAT SPECT脑显像有助于PD与VP的鉴别诊断。
2009年01期 v.8 6-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葛朝莉;白润涛;韩漫夫;
目的探讨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G-CSF治疗组及对照组,根据取样时间点的不同每组又分为7、14及21d3个亚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治疗组于MCAO/R后24h予G-CSF50μg·kg-1·d-1,连续5d,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NSS)。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FGF阳性细胞。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7、14、21d治疗组NSS分别为(4.0±0.9)分、(3.8±1.1)分、(3.5±1.3)分,对照组分别为(5.5±1.3)分、(5.8±1.4)分、(5.7±1.6)分,治疗组NSS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鼠脑缺血周边区均有bFGF免疫阳性细胞存在,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bFGF阳性细胞计数(个/HP)显示术后7、14、21d治疗组分别为25.4±4.2、17.1±3.3、12.6±3.4,对照组分别为18.0±4.0、12.0±3.1、6.4±2.0,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MCAO/R大鼠,可增加脑缺血后梗死边缘区bFGF的表达和改善神经功能。
2009年01期 v.8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海涛;孙津津;于心亚;田建伟;谈维洁;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成纤维细胞(CFs)胶原合成及NO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SHR和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消化法培养CFs,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不同浓度(0、0.01、0.10、1.00、10.00μmol/L)卡维地洛干预下CFs培养液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用3H-脯氨酸掺入法观察CFs的胶原合成情况。结果(1)在基础状态下培养72h,SHR空白对照组的NO含量明显低于Wistar大鼠空白对照组(P<0.01);SHR空白对照组的3H-脯氨酸掺入率明显高于Wistar大鼠空白对照组(P<0.01)。(2)卡维地洛以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CFs的NO含量增加。(3)卡维地洛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CFs的3H-脯氨酸掺入率。(4)在不同浓度卡维地洛干预下,SHRCFs的3H-脯氨酸掺入率随NO含量的增高而减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943,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促进CFs的NO合成,直接抑制CFs的胶原合成,进一步逆转高血压大鼠的左室重构。
2009年01期 v.8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玲琳;施荣康;应培珍;吴军;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下肢外周动脉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5例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103例)。治疗组用通心络胶囊3粒口服,每日3次,并联用肠溶阿司匹林75mg,每日1次。对照组单用肠溶阿司匹林75mg口服,每日1次,疗程均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脂及踝臂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4.3%)明显高于对照组(58.3%);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治疗组ABI由0.81上升至0.94(P<0.01)而对照组由0.81上升至0.82(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代谢和踝臂指数,是改善下肢外周动脉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2009年01期 v.8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印;何婷婷;窦永起;
目的评价自拟滋阴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疗效。方法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患者62例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每组各31例。中药治疗组给予滋阴清热饮,西药对照组给予茶碱缓释胶囊,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观察患者咳嗽、咯痰、咽痛、喉痒等症状变化,观察滋阴清热饮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3%)明显优于对照组(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咳嗽、咯痰、咽痛、喉痒等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滋阴清热法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
2009年01期 v.8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何春玲;邢文;王安才;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表达的影响。方法10只大鼠正常饮食为正常对照组(A组),30只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饮食+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模型,随机分3组:DM模型(B)组10只,培哚普利低剂量(C)组10只,培哚普利高剂量(D)组10只,给药12周后,计算肾脏指数(KI),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II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ACE2的表达。结果DM大鼠肾脏ACE2的表达较正常大鼠降低(P<0.05);培哚普利干预后大鼠ACE2的表达高于DM组(P<0.01);给药后AngII、血糖水平及KI均有所下降(P<0.05,P<0.01)。结论培哚普利可能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2009年01期 v.8 20-2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万纹;陈星华;
目的探讨三金片对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30例以三金片治疗作为治疗组(T组),30例以抗生素治疗作为对照组(C组),另设健康成人1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组)。分别观察治疗8周后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尿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变化。结果T组近期痊愈率(60.0%)明显高于C组(36.6%),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C组(73.3%)(P<0.05)。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外周血中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尿中SIgA降低,与N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以上指标虽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组患者经三金片治疗后外周血中CD4+细胞升高,CD4+/CD8+比值升高,尿中SIgA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C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金片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免疫功能,减少复发。
2009年01期 v.8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程慕溪;李晓玲;佟庆;徐翠;
目的观察温肾养血、祛瘀通利法治疗肾阳不足、湿阻下焦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阳不足、湿阻下焦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温肾养血、祛瘀通利法治疗,对照组30例用克罗米芬治疗。均治疗3个周期,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LH、T值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医药能明显改善PCO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9年01期 v.8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士利;卫青祥;高洪斌;毕月玲;卜晓刚;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另加银杏叶片0.5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加复方丹参片口服,每日3次,均6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胸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运动平板试验总时间、ST段压低最大值时间、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每周胸痛发作次数、运动平板试验总时间、ST段压低最大值时间、硝酸甘油每天用量及hs-CRP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银杏叶片是治疗心脏X综合征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2009年01期 v.8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霞;刘加麟;李正茂;施黎明;陈伟;李凯;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Q-Td)昼夜变异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做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5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作对照组,测量每小时的Q-Td,将8:00~20:00定义为日间,0:00~次日5:00为夜间,按心率校正公式计算出日间和夜间的Q-Tcd。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观察组)患者Q-Tcd呈日间(昼)高,夜间(夜)低,昼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昼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昼Q-Tcd观察组亦大于对照组(P<0.05),夜Q-Tcd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存在昼夜变异性,日间Q-Td高于夜间,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2009年01期 v.8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国斌;刘军;蔡少雄;郭建平;朱建勋;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HF)伴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97例心功能II~III级HF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给予适量洋地黄(预激综合征除外)、足量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美托洛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胺碘酮600mg/d共5d,继之400mg/d共5d,然后200mg/d维持,观察终点为HF恶化、心律失常恶化、心脏猝死,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均记录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X线胸片、血生化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2%)高于对照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治疗组(3.9%)低于对照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HF伴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2009年01期 v.8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菊美;申克明;田佩华;刘宏;孙国锋;陈海林;潘崚;
目的探讨JAK2 V617F基因突变与KLF4 mRNA表达水平与BCR/ABL阴性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s)的关系。方法用AS-PCR技术检测各组JAK2 V617F点突变、RT-PCR技术检测各组KLF4 mRNA的表达水平。根据结果分成阳性、阴性2组。结果JAK2 V617F基因突变在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中阳性率55.6%(5/9),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中阳性率57.7%(15/2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中阳性率88.5%(23/26)。慢性嗜中性粒白血病(CNL)、急性白血病(AL)、对照组均没有阳性病例。KLF4 mRNA在每例样本中均有表达,KLF4 mRNA表达水平在PV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BCR/ABL融合基因阴性CMPDs患者存在高频率的同一种分子异常——JAK2 V617F点突变,该突变与BCR/ABL阴性的CMPDs发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JAK2 V617F突变导致了KLF4 mRNA表达的增高。
2009年01期 v.8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庄红丽;郑瑞锋;黄国英;文海英;
目的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免疫表型及交叉表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分析免疫表型对AML诊断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169例AML免疫表型。结果169例AML患者各亚型中,M2发病率最高,其次为M5,M3,M0,M4,M1,M7,而M6发病率最低。各种抗原表达阳性率依次为CD117占89.3%(151例),CD13占74.0%(125例),CD33占70.4%(119例),HLA-DR占65.1%(110例),CD64占55.6%(94例),CD34占49.7%(84例),CD14占10.1%(17例);169例AML中伴淋系抗原表达(LY+AML)占36.7%(62例),62例LY+AML中淋系抗原表达率最高为CD7占74.2%(46例),其次分别为CD19占17.7%(11例),CD10占8.1%(5例)。伴淋巴细胞抗原交叉表达的AML(LY+AML)完全缓解(CR)率明显低于无髓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vs76.5%,P<0.05)。结论免疫分型对AML及LY+AML的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2009年01期 v.8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