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与共识

  •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治疗部分)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为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并不断提高医疗机构肥胖症诊疗同质化水平,提升肥胖症治疗效果,改善长期预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4年10月17日印发了《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本刊特节选其治疗部分予以刊载,以飨读者。

    2025年02期 v.24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消化系统肿瘤专题

  •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分子伴侣蛋白CCT4、CCT8表达及临床预后价值研究

    高旭彤;陈丹;李琳;郭晶;孙慧;张峰;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HCC)中含有TCP1复合物的伴侣蛋白4(CCT4)、CCT8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手术治疗的HCC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CT4、CCT8 mRNA和蛋白表达;Kaplan-Meier曲线分析CCT4、CCT8 mRNA表达对H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Cox回归模型分析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CT4、CCT8 mRNA表达水平对HCC患者死亡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HCC患者癌组织中CCT4、CCT8阳性率分别为74.60%(94/126)、72.22%(91/126),高于癌旁组织的7.94%(10/126)、6.35%(8/126)(χ~2/P=115.522/<0.001,114.612/<0.001);HCC患者癌组织中CCT4、CCT8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t/P=49.089/<0.001,57.995/<0.001);肿瘤最大径≥5 cm、CNLC分期Ⅱ~Ⅲ期的HCC癌组织中CCT4、CCT8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肿瘤最大径<5 cm、CNLC分期Ⅰ期(t/P=29.970/<0.001,20.331/<0.001,29.046/<0.001,20.777/<0.001)。CCT4 mRNA高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为40.00%(24/60),低于低表达组的63.64%(42/66)(Log rank χ~2=9.257,P=0.002);CCT8 mRNA高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为35.48%(22/62),低于低表达组的68.75%(44/64)(Log rank χ~2=18.720,P<0.001)。肿瘤最大径≥5 cm、CNLC分期Ⅱ~Ⅲ期、CCT4 mRNA高表达、CCT8 mRNA高表达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768(1.238~2.526),1.611(1.175~2.209),1.859(1.330~2.599),1.775(1.275~2.473)]。癌组织CCT4、CCT8 mRNA表达水平及二者联合评估HCC患者死亡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821(0.682~0.961)、0.736(0.486~0.983)及0.881(0.788~0.967),二者联合的AUC大于CCT4、CCT8 mRNA表达水平单独评估的AUC(Z=3.895、4.083,P均<0.001)。结论 HCC中CCT4、CCT8表达上调,与CNLC分期、肿瘤最大径相关,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对HCC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2025年02期 v.24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磁共振成像检查参数联合血清C-myc、CK19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分析

    何腾;汪洋;陈梦龙;夏伊麦尔旦·伊不拉音;刘晨;明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C-myc、细胞角蛋白19(CK19)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4月—2024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原发性肝癌组)和良性肝病患者71例(良性肝病组)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进行MR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C-myc、CK19水平;ROC曲线分析MR检查参数K_(ep)、K~(trans)、V_e与血清C-myc、CK19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Kappa检验分析MR单独及联合血清C-myc、CK19水平诊断原发性肝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MR检查参数K_(ep)、K~(trans)、V_e及血清C-myc、CK19水平均高于良性肝病组(t/P=7.968/<0.001、8.499/<0.001、8.178/<0.001、8.368/<0.001、8.034/<0.001);K_(ep)、K~(trans)、V_e、C-myc、CK19及五者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分别为0.837、0.859、0.858、0.804、0.817、0.952,五者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Z/P=3.059/0.002、2.658/0.008、2.687/0.007、3.847/<0.001、3.509/<0.001);MR单独诊断原发性肝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检验显示,Kappa值为0.698(P<0.001),MR联合血清C-myc、CK19诊断原发性肝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检验显示,Kappa值为0.897(P<0.001);MR联合血清C-myc、CK19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阴性预测值、准确度、敏感度高于MR单独诊断(χ~2/P=9.665/0.002、8.908/0.003、13.526/<0.001)。结论 MRI联合血清C-myc、CK19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效能高于MR单独检测,可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24 140-14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谷胱甘肽联合TDF治疗合并HBV感染肝癌TACE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黄云霞;杨海燕;黄雪霞;范文军;周建华;罗飞;

    目的 探究谷胱甘肽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对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合并HBV感染的肝癌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照组患者应用TDF持续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营养相关指标[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总蛋白(TP)]变化,以及住院治疗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P=0.138/0.71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血清TBil、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P=3.258/0.002、6.960/<0.001、5.828/<0.001);观察组PTA高于对照组,PT、APTT均低于对照组(t/P=6.434/<0.001、5.652/<0.001、5.331/<0.001);2组G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b、T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P=5.319/<0.001、5.586/<0.001);住院治疗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内,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P=0.386/0.534)。结论 HBV感染的肝癌患者应用TDF抗病毒治疗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减轻患者肝癌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并提高患者营养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2025年02期 v.24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肿瘤组织miR-199a联合SNAI1检测在结直肠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卞尧刚;沈叶;张强;魏军;唐斌;时慧森;

    目的 研究肿瘤组织miR-199a联合Snail家族转录抑制因子1(SNAI1)检测在结直肠癌(CRC)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2年12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普外科诊治的CRC患者94例为CRC组,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51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组miR-199a、SNAI1表达;Spearman秩相关分析CRC肿瘤组织中miR-199a、SNAI1表达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模型分析miR-199a、SNAI1表达对CR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CRC组患者肿瘤组织中miR-199a、SNAI1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t/P=15.129/<0.001、12.476/<0.001);组织学分级3级、T分期T3~4期、淋巴结转移N2期、有远处转移、TNM分期Ⅲ~Ⅳ期的CRC肿瘤组织中miR-199a、SNAI1表达高于组织学分级1~2级、T分期T1~2期、淋巴结转移N0~1期、无远处转移、TNM分期Ⅰ~Ⅱ期(miR-199a:t/P=2.002/0.048、2.095/0.039、1.995/0.049、2.003/0.048、2.933/0.004;SNAI1:t/P=2.595/0.011、3.634/<0.001、3.871/<0.001、4.975/<0.001、7.077/<0.001);CRC患者肿瘤组织中miR-199a、SNAI1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miR-199a:r/P=0.643/0.038、0.699/0.012、0.612/0.015、0.679/0.011、0.654/0.019;SNAI1:r/P=0.611/0.043、0.637/0.026、0.644/0.017、0.656/0.009、0.671/0.004);miR-199a≥1.68且SNAI1≥0.96的CRC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miR-199a<1.68或SNAI1<0.96患者(Log Rank χ~2=19.141,P<0.05)。miR-199a≥1.68且SNAI1≥0.96的CRC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miR-199a<1.68或SNAI1<0.96患者(χ~2=9.435,P<0.001)。组织学分级3级、T分期T3~4期、淋巴结转移N2期、有远处转移、TNM分期Ⅲ~Ⅳ期、miR-199a升高、SNAI1升高为CR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842(1.278~2.407)、2.004(1.129~2.879)、2.502(1.114~3.891)、3.105(1.077~5.133)、2.779(1.092~4.465)、4.586(1.566~7.607)、4.315(1.431~7.198)]。结论 CRC患者肿瘤组织miR-199a和SNAI1表达显著升高,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生存期相关,可为结直肠癌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基因水平的证据。

    2025年02期 v.24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TAS-102联合信迪利单抗、瑞戈非尼治疗经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李阳;张晶;时欣;王彩霞;

    目的 探讨TAS-102联合信迪利单抗、瑞戈非尼治疗经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CR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经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信迪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TAS-102治疗,均治疗2个周期。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242(CA242)、CA72-4、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血清血管新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84.78%vs. 65.22%,χ~2/P=4.696/0.030);2组血清CA242、CA72-4、CA19-9、CE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P=9.298/<0.001,7.549/<0.001,10.512/<0.001,16.647/<0.001);2组CD3~+、CD4~+、CD4~+/CD8~+、NK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t/P=3.432/<0.001,4.938/<0.001,4.958/<0.001,2.747/<0.001);2组血清VEGF、Ang-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P=6.014/<0.001,4.749/<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S-102联合信迪利单抗、瑞戈非尼治疗经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可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及血管新生指标水平,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2025年02期 v.24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论著·临床

  • 血清ILs、IFN-γ、TNF-α与老年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的关系研究

    戴文;张成刚;周义锋;刘涛;杨正;

    目的 探究血清白介素(ILs)、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老年脑梗死(CI)患者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4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CI患者106例为CI组,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度亚组76例和重度亚组30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老年人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s(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磁共振成像(MR)评估梗死面积;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s、IFN-γ、TNF-α水平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mR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ILs、IFN-γ、TNF-α水平对老年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CI组血清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9.795、9.709、10.756、10.660、9.784、9.726,P均<0.001);预后不良亚组老年CI患者血清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及梗死面积、mR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亚组,Barthel指数得分低于预后良好亚组(t=8.121、9.004、9.468、8.552、7.665、8.220、8.404、9.874、9.343,P均<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与梗死面积、mRS评分呈正相关(梗死面积:r=0.523、0.467、0.572、0.498、0.534、0.589,P均<0.001;mRS评分:r=0.475、0.423、0.518、0.455、0.491、0.541,P均<0.001),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r=-0.489、-0.439、-0.534、-0.471、-0.507、-0.562,P均<0.001);血清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及六者联合预测老年C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963、0.934、0.908、0.921、0.862、0.885、0.999,六者联合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UC(Z=27.481、19.355、13.150、16.461、10.289、10.674,P均<0.001)。结论 老年CI患者的血清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升高,且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密切相关,炎性因子水平越高,梗死面积越大,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2025年02期 v.24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RT6、CHI3L1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刘红;钱孝先;李响;张志锋;陈春燕;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沉默信息调节蛋白6(SIRT6)和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4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CHB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Scheuer评分系统中的纤维化程度分期将患者分为显著肝纤维化组58例和非显著肝纤维化组6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IRT6、CHI3L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SIRT6、CHI3L1水平对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显著肝纤维化组血清SIRT6水平低于非显著肝纤维化组,血清CHI3L1水平高于非显著肝纤维化组(t/P=6.719/<0.001、7.546/<0.001);显著肝纤维化组HBeAg阳性人数占比、HBV-DNA含量高于非显著肝纤维化组(χ~2/t/P=24.125/<0.001、10.246/<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I3L1水平升高是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932(1.554~5.533)],血清SIRT6水平升高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586(0.435~0.789)];血清SIRT6、CHI3L1水平及二者联合诊断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0.856、0.963,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SIRT6、CHI3L1水平单独诊断(Z/P=2.888/0.004、3.676/<0.001)。结论 CHB患者血清SIRT6水平降低、CHI3L1水平升高,且与肝纤维化程度有关,两者联合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价值。

    2025年02期 v.24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治轻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肠屏障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

    朱恒波;潘英;刘留;汪浩鹏;陈鹏;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轻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的疗效以及对炎性因子、肠屏障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2月—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轻症BAP患者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治疗1周后,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腹痛和腹胀消失时间;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细胞数(WBC)]、肠屏障功能[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胰腺功能[淀粉酶(AMY)、脂肪酶(LIPA)]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水平。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P=4.933/0.026)。治疗后观察组腹痛和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P=8.117/<0.001、6.857/<0.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P、IL-6、WBC、内毒素、DAO、D-乳酸、AMY、LIP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4.087/<0.001,8.654/<0.001,12.334/<0.001,15.503/<0.001,13.900/<0.001,14.254/<0.001,26.761/<0.001,12.610/<0.001),而IgA、IgG和IgM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P=3.244/<0.001,7.351/<0.001,10.249/<0.001)。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能提高轻症BAP疗效,抑制炎性反应,调节肠屏障功能,恢复免疫功能。

    2025年02期 v.24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不同疾病活动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SGK1、XBP1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张熙;薛麟;罗长琴;孙佳森;王桢哲;

    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活动程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GK1)、X盒结合蛋白1(XBP1)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活动期UC患者92例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UC患者92例为缓解期组,活动期组UC患者根据疾病活动程度分为轻度活动期亚组24例、中度活动期亚组29例、重度活动期亚组39例,根据6个月预后情况分为不良预后亚组34例和良好预后亚组5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GK1、XBP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活动期U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SGK1、XBP1水平对活动期U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活动期组血清SGK1水平高于缓解期组,血清XBP1水平低于缓解期组(t/P=11.051/<0.001,14.639/<0.001);伴随疾病活动程度加重,活动期UC患者血清SGK1水平逐渐升高,血清XBP1水平逐渐降低(F/P=215.932/<0.001,269.335/<0.001);92例活动期UC患者预后不良率为36.96%(34/92),不良预后亚组疾病活动重度比例、血清SGK1水平高于良好预后亚组,血清XBP1水平低于良好预后亚组(χ~2/t/P=4.852/<0.001,5.689/<0.001,5.077/<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活动重度、血清SGK1水平高为活动期U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4.929(1.756~13.833),1.147(1.053~1.250)],血清XBP1高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783(0.677~0.905)];血清SGK1、XBP1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活动期UC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5、0.792、0.881,二者联合预测活动期UC患者不良预后的AUC大于血清SGK1、XBP1水平单独预测(Z/P=2.122/0.034,2.382/0.017)。结论 UC患者血清SGK1水平升高、XBP1水平降低,其与疾病活动程度加重和预后不良相关,二者联合预测活动期UC患者预后的效能较高。

    2025年02期 v.24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血清Lipocalin-2、Ficolin-2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单绍银;赵刘兵;童垣皓;刘超;张蔚然;沈镜孚;韩志锋;

    目的 探讨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纤维胶凝蛋白-2(Ficolin-2)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血管外科行介入治疗的LEASO患者130例为LEASO组,根据随访1年是否发生血管再狭窄将LEASO患者分为再狭窄亚组40例和非再狭窄亚组90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8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LEASO患者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与管腔直径缩小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EASO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对LEASO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预测效能。结果 LEASO组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23.943/<0.001、29.774/<0.001);LEASO患者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与管腔直径缩小率呈正相关(r/P=0.719/<0.001、0.730/<0.001);介入治疗1年后,130例LEASO患者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30.77%(40/130)。再狭窄亚组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和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高于非再狭窄亚组(χ~2/t/P=6.945/0.008、6.644/0.010、6.295/<0.001、5.657/<0.001);糖尿病、Lipocalin-2高、Ficolin-2高为LEASO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383(1.187~9.647)、1.264(1.120~1.427)、1.272(1.113~1.454)];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LEASO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AUC分别为0.789、0.786、0.875,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大于单独预测的AUC(Z/P=2.502/0.012,2.339/0.019)。结论 LEASO患者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升高,与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密切相关,血清Lipocalin-2、Ficolin-2水平联合对LEASO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2025年02期 v.24 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血清AIM2、PK2对小儿川崎病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损伤的预测价值评估

    田先敏;王偲鉴;王欢;李廷俊;姜遜渭;

    目的 检测川崎病(KD)患儿血清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激动素原蛋白2(PK2)水平变化,并分析两者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冠状动脉损伤(CAL)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心内科诊治的148例KD患儿为KD组,根据是否存在CAL分为CAL亚组(41例)和非CAL亚组(107例),再根据CAL病情程度分为轻度18例,中度13例,重度10例。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IM2、PK2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AIM2、PK2对KD患儿CAL的评估价值。结果 KD组血清AIM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PK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38.274/<0.001,28.934/<0.001)。CAL亚组发热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清AIM2高于非CAL亚组,血清PK2低于非CAL亚组(t/P=6.774/<0.001,17.365/<0.001,26.703/<0.001,19.502/<0.001)。KD组患儿血清AIM2与发热时间、CRP呈正相关(r/P=0.689/<0.001、0.713/<0.001),血清PK2与发热时间、CRP呈负相关(r/P=-0.762/<0.001、-0.689/<0.001)。轻度、中度和重度患儿血清AIM2水平依次升高,血清PK2依次降低(F/P=158.710/<0.001,60.081/<0.001)。发热时间长、CRP高、血清AIM2高是影响KD患儿CAL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1.387(1.124~1.710),1.573(1.241~1.994),1.338(1.057~1.692)],血清PK2高是保护因素[OR(95%CI)=0.773(0.619~0.964)]。血清AIM2、PK2及二者联合预测KD患儿CAL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58、0.928,二者联合预测KD患儿CAL发生的AUC大于血清AIM2、PK2单一预测的AUC(Z/P=4.616/<0.001、4.602/<0.001)。结论 KD患儿血清AIM2升高,PK2降低,均与KD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血清AIM2、PK2联合对KD患儿CAL的发生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2025年02期 v.24 187-191+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血清MxA、YKL-40水平评估儿童RSV肺炎病情和临床结局的价值研究

    郝持强;雷东红;刘杰;武旭峰;高星星;

    目的 研究血清黏病毒抵抗蛋白A(MxA)、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水平在评估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病情和临床结局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榆林巿第一医院/延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诊治RSV肺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组(n=40)和非重症肺炎组(n=80),选取同期健康儿童60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性别、年龄、病程、入院时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心率、血常规指标、炎性因子水平(IL-6、CRP、TNF-α)等资料,评估RSV肺炎患儿的严重程度(CURB-65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xA、YKL-40水平,评估RSV肺炎患儿临床结局。比较RSV肺炎患儿与健康对照组MxA、YKL-40水平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MxA、YKL-40与炎性因子指标、CURB-65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临床结局发生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MxA、YKL-40对临床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 血清MxA、YKL-40水平比较,重症肺炎组>非重症肺炎组>健康对照组(F=116.970,48.810,P均<0.001)。RSV肺炎患儿血清MxA、YKL-40水平与IL-6、CRP、TNF-α及CURB-65评分呈正相关(MxA:r=0.631、0.564、0.631、0.712;YKL-40:r=0.675、0.581、0.689、0.741,P均<0.001)。高水平MxA、YKL-40和升高的CURB-65评分是RSV肺炎患儿发生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013(1.463~2.979)、1.865(1.132~2.358)、1.477(1.813~3.005),P均<0.01];MxA、YKL-40联合预测RSV肺炎患儿发生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高于MxA、YKL-40单独检测(Z=5.136、4.384,P均<0.001)。结论 RSV肺炎患儿血清MxA、YKL-40水平升高,二者与炎性反应和病情程度相关,是评估RSV肺炎患儿临床结局的独立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对RSV肺炎患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2025年02期 v.24 192-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对肥胖型哮喘儿童肺功能及哮喘控制的影响

    臧春辉;李矢云;张温;修林英;陈赢;王淑玉;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对肥胖型哮喘儿童肺功能及哮喘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3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儿科诊治肥胖型哮喘患儿103例作为肥胖哮喘组,选取同期非肥胖型哮喘患儿103例作为非肥胖哮喘组,健康体检儿童10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3组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与肥胖型哮喘儿童肺功能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项指标对哮喘控制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比较,肥胖哮喘组>非肥胖哮喘组>健康对照组(F/P=21.723<0.001、104.516/<0.001、62.026/<0.001);肥胖哮喘组不同病情间3项指标比较,重度哮喘>中度哮喘>轻度哮喘(F/P=23.660/<0.001、33.615/<0.001、26.434/<0.001)。肥胖哮喘组治疗4周后,完全控制31例(完全控制亚组),部分控制45例(部分控制亚组),未控制27例(未控制亚组)。3个亚组性别、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亚组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23.441/<0.001);FVC、FEV_1、PEF在完全控制亚组、部分控制亚组及未控制亚组中呈逐渐下降趋势(F/P=23.083/<0.001、22.823/<0.001、34.771/<0.001),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则呈逐渐升高趋势(F/P=38.883/<0.001、122.302/<0.001、29.940/<0.001)。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与FVC、FEV_1、PEF呈负相关(r=-0.622、-0.640、-0.603,-0.662、-0.609、-0.594,-0.703、-0.625、-0.619,P均<0.001)。血清瘦素、TNF-α、IL-6及三者联合预测哮喘控制情况的AUC分别为0.734、0.778、0.767、0.933,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Z=3.712、3.065、3.214,P均<0.001)。结论 血清瘦素、TNF-α、IL-6在肥胖型哮喘患儿中呈异常高表达,与病情程度及肺功能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能较为可靠地预测哮喘控制情况。

    2025年02期 v.24 198-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CTLA4、S100A12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吴琛;董晨;庄亚飞;臧瑶瑶;梁娟;关凤军;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PNS患儿129例为PNS组。根据不同病情将患儿分为单纯PNS亚组69例和肾炎型PNS亚组60例;根据治疗后随访3年(失访2例)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亚组23例和预后良好亚组104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儿童108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TLA4、S100A12水平;Pearson法分析PNS患儿血清CTLA4、S100A12水平与血清Alb水平、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NS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TLA4、S100A12水平对PNS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PNS组血清CTLA4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S100A1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22.138/<0.001、17.374/<0.001);肾炎型PNS亚组血清S100A12、BUN、SCr和24 h尿蛋白水平高于单纯PNS亚组,血清CTLA4、Alb水平低于单纯PNS亚组(t/P=11.092/<0.001、7.832/<0.001、7.379/<0.001、8.090/<0.001、14.359/<0.001、7.455/<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NS患儿血清CTLA4水平与Alb水平呈正相关,与BUN、SCr、24 h尿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P=0.464/0.001、-0.365/0.012、-0.328/0.019、-0.507/<0.001);血清S100A12水平与BUN、SCr、24 h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P=0.286/0.031、0.307/0.023、0.427/0.003、-0.338/0.009)。预后不良亚组肾炎型PNS比例、BUN、SCr、24 h尿蛋白、S100A1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血清Alb、CTLA4水平低于预后良好亚组(χ~2/t/P=10.841/0.001、6.397/<0.001、2.644/0.009、11.690/<0.001、6.834/<0.001、5.558/<0.001、3.874/<0.001)。肾炎型PNS、S100A12高是PNS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236(1.211~4.131)、1.887(1.114~3.197)],CTLA4高是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439(0.221~0.877)];血清CTLA4、S100A12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PNS患儿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54、0.731、0.959,二者联合的AUC大于单独预测(Z/P=3.866/<0.001,3.033/<0.001)。结论 PNS患儿血清CTLA4水平降低、S100A12水平增高,且与PNS病情加重以及不良预后有关,可作为PNS预后的标志物。

    2025年02期 v.24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iR-497-5p、FOXP4表达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向辉;贾晓斌;柯贤锋;王曦煜;李强;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微小RNA-497-5p(miR-497-5p)、叉头框蛋白P4(FOXP4)表达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商洛市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PTC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PT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497-5p、FOXP4 mRNA表达;Pearson法分析miR-497-5p与FOXP4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miR-497-5p、FOXP4 mRNA表达对PT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Cox回归分析P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PTC患者癌组织中miR-497-5p表达低于癌旁组织,FOXP4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P=35.062/<0.001、38.007/<0.001);miR-497-5p与FOXP4 mRNA的3′-非翻译区存在结合位点。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C组织中miR-497-5p与FOXP4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P=-0.664/<0.001)。TNM分期Ⅲ~ⅣB期、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miR-497-5p表达水平低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FOXP4 mRNA表达水平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miR-497-5p:t/P=3.013/0.003、2.834/0.005;FOXP4:t/P=3.027/0.003、2.872/0.005)。PTC患者153例5年总生存率为84.31%(129/153),miR-497-5p高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96.00%(72/75),高于miR-497-5p低表达组的73.08%(57/78)(Log-rank χ~2=15.118,P<0.001);FOXP4 mRNA高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71.23%(52/73),低于FOXP4 mRNA低表达组的96.25%(77/80)(Log-rank χ~2=18.128,P<0.001)。TNM分期Ⅲ~ⅣB期、有淋巴结转移、FOXP4 mRNA升高为影响P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3.835(1.373~10.715)、3.061(1.106~8.472)、4.841(1.601~14.633)],miR-497-5p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HR(95%CI)=0.193(0.056~0.666)]。结论 PTC组织中miR-497-5p低表达和FOXP4 mRNA高表达,与不良病理参数和预后有关。

    2025年02期 v.24 209-213+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cGAS、STING基因表达与癌组织CD44阳性的剂量—效应关系

    胡婉彦;汪溢;秦晓燕;郑志昂;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UCB)患者血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的基因表达与癌组织CD44阳性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5月海南省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UCB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60例作为对照Ⅰ组,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Ⅱ组。比较3组血cGAS、STING mRNA表达及研究组、对照Ⅰ组瘤组织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表达情况。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研究组、对照Ⅰ组血cGAS、STING mRNA表达与组织CD44表达的相关性。研究组根据组织CD44表达分为阳性患者、阴性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组织CD44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血cGAS、STING mRNA表达与组织CD44阳性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血cGAS、STING mRNA表达比较,研究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F/P=194.740/<0.001,142.937/<0.001);研究组瘤组织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积分、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Ⅰ组(t/χ~2/P=18.463/<0.001,67.222/<0.001);研究组血cGAS、STING mRNA表达与组织CD44积分呈中度负相关(r/P=-0.638/<0.001,-0.717/<0.001);对照Ⅰ组血cGAS、STING mRNA表达与组织CD44积分呈低度负相关(r/P=-0.299/0.020,-0.291/0.024);研究组CD44阳性患者体质量指数、低分化比率、浸润深度T3~4比率、淋巴结转移比率大于阴性患者,血cGAS、STING mRNA表达低于阴性患者;浸润深度T3~4、淋巴结转移是组织CD44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558(1.289~5.076),2.870(1.313~6.275)],血cGAS、STING mRNA升高是组织CD44阳性的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673(0.518~0.874),0.696(0.529~0.915)];血cGAS、STING mRNA表达与组织CD44阳性间存在非线性剂量—效应关系,当血cGAS mRNA>2.15、血STING mRNA>1.75时,组织CD44阳性的风险显著降低。结论 UCB患者血cGAS、STING mRNA表达增加,二者显著增加时对UCB组织CD44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2025年02期 v.24 214-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作者·编者·读者

  • “诊疗指南、专家共识解读”专栏征稿

    <正>近年来,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趋于规范化、标准化,相应的诊疗指南、专家共识也层出不穷,对该类临床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进行深度权威解读,可为国内同行提供相关参考证据,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学习、理解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有利于规范临床诊疗活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疑难病杂志》近年组织策划了“中国专家共识”“指南解读”等栏目,邀请相关专家组织了一系列专栏文章,收到良好的效果,文章获得较高的下载率和引用率。

    2025年02期 v.24 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关于对冒用我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郑重声明

    <正>近期发现网上有冒用我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情况,我刊为此郑重声明如下:(1)疑难病杂志社地址设在石家庄,我社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和个人开展组稿、征稿活动,任何打着我刊名义进行收稿活动的个人或机构均属非法。(2)根据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一种期刊只能在其出版地设立一个编辑部,其他任何冒用本刊名义,在网上进行征稿及组稿的活动,均属非法行为。(3)作者来稿,请直接通过本刊网站或邮箱发至本刊编辑部,禁止发给个人,收稿后本刊将尽快给予处理,谨防上当受骗。

    2025年02期 v.24 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撰写医学论文主体部分的要求

    <正>1前言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仅需提供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切忌写成文献综述。一般以200~300个汉字为宜,占全文字数的5%左右。2资(材)料与方法 实验研究论文常写成“材料与方法”,临床研究论文常写成“资料与方法”。2.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人,需注明时间、地点、分组方法、一般情况、选择标准与排除标准等,并说明经所在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知情同意。

    2025年02期 v.24 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疑难病杂志》对形态学图片的质量和制作要求

    <正>作者提供的形态学图片既应用于论文的出版,也应用于论文的评审和编辑,除图片要足够的大小外,图像要能真实反映形态的原貌和特征。图片要清晰,对比度好,色彩正常。基本要求如下:1.图片必须是原始图像或由原始图像加工成的照片,图像要能显示出形态特征,必要时需加提示或特指符号(如箭头等)。2.数码照片的图像分辨率调整为300dpi或以上,总像素至少要在150万~200万像素或以上,图像文件用tif格式。

    2025年02期 v.24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论著·基础

  • RIP3、HMGB1在HK-2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曹彦卫;张世球;王川玲;俞容;朱永俊;

    目的 构建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模型,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HK-2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方法 于2022年5月—2024年1月在海南医科大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取HK-2细胞,分为control组、TNF-α组、TNF-α+Nec-1s组、TNF-α+GSK’872组、TNF-α+NSA组,分别给予相应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坏死率;TUNEL+RIP3荧光双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检测TUNEL+RIP3阳性细胞百分率;ELISA法检测HMGB1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测RIP3、HMGB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IP3、HMGB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TNF-α组HK-2细胞凋亡和坏死率、TUNEL+RIP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HMGB1蛋白表达量及RIP3、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q/P=56.786/<0.001、47.963/<0.001、24.186/<0.001、5.020/0.034、4.708/0.047、46.495/<0.001、26.837/<0.001)。与TNF-α组比较,TNF-α+Nec-1s组、TNF-α+GSK’872组、TNF-α+NSA组HK-2细胞凋亡和坏死率显著降低(q/P=44.243/<0.001、37.666/<0.001、30.324/<0.001),TUNEL+RIP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q/P=35.176/<0.001、28.461/<0.001、21.104/<0.001),HMGB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q/P=39.043/<0.001、39.412/<0.001、41.510/<0.001),RIP3 mRNA表达显著降低(q/P=13.982/<0.001、5.386/0.022、8.811/<0.001),HMGB1 mRNA表达显著降低(q/P=7.219/0.003、6.318/0.008、4.658/0.049),RIP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q/P=62.436/<0.001、46.495/<0.001、39.853/<0.001),HMGB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q/P=20.982/<0.001、20.006/<0.001、28.301/<0.001)。TNF-α+Nec-1s组、TNF-α+GSK’872组、TNF-α+NSA组两两比较,HK-2细胞凋亡和坏死率、TUNEL+RIP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RIP3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能诱导HK-2细胞发生RIP3介导的程序性坏死并释放HMGB1分子。

    2025年02期 v.24 220-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可视化分析

  • 中医外治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视化分析

    陈琛琛;陈若菡;周娟;潘炜炳;郭雨菲;白兴华;

    目的 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现状,总结主要团队核心治疗思想,为中医外治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新思路。方法 从中国知网、维普数据、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共7个数据库中检索建库以来中医外治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文献,利用Note Express软件进行查重及筛选,使用Cite Space 6.1.R6版和5.7.R5版软件对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近年中医外治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主题文献量呈现上升趋势,且以中文文献为主。白兴华、谢胜、陈朝明、陈建德为核心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为发文核心机构。发文类型以临床研究类文献为主,其次多见Meta分析类、综述及理论研究类。高频关键词为“针刺”“针灸”“疗效”“肝胃郁热”“中医药”等,“督脉”是理论核心要点。临床研究人员多关注督脉、督脉背段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并逐渐形成规模,研究热点逐渐向取穴规律转移。结论 中医外治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已相对成熟,下一步需要在试验设计、治疗机制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2025年02期 v.24 227-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罕少见病例

综述

  • 心房颤动合并衰弱的研究进展

    王雅婧;张晋豫;何海龙;谢连娣;

    心房颤动与衰弱的发病率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常同时发生。心房颤动合并衰弱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可能取决于评估衰弱的工具不同。二者关系密切,衰弱会加重心房颤动不良预后的风险,心房颤动亦会增加衰弱的可能性。衰弱会影响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案,它可能会减少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但有关衰弱对抗心律失常治疗及射频消融等手术治疗的影响证据较少。因此,临床对心房颤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时,推荐进行衰弱评估。文章就心房颤动合并衰弱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5年02期 v.24 239-242+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血管重塑探讨早期高血压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可欣;范小璇;

    高血压病理过程复杂,需要药物长期控制的稳定型高血压均伴有显著的血管结构重塑,重塑结果的不可逆性是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的关键。早期高血压(EH)是稳定型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之间的过渡期,以血压升高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能恢复为显著特征,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结构重塑的起始阶段,但EH血管重塑的可逆性特点或将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文章就EH血管重塑的内在机制进行综述,为高血压以及相关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2期 v.24 243-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研究进展

    孙兴华;曲阳;张淼;

    血管性痴呆(VaD)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疾病或血管危险因素所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痴呆常见的第二个亚型。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和饮食结构的变化,Va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V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文章从胆碱能功能、谷氨酸神经毒性、氧化应激损伤、炎性反应、细胞凋亡、突触可塑性、神经保护因子、Aβ损伤等VaD发病机制,探讨针刺治疗VaD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针刺治疗VaD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24 248-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伴异型增生的研究现状

    张宏业;李晶;马瑞军;

    锯齿状途径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蒂锯齿状病变伴异型增生(SSLD)是无蒂锯齿状病变(SSL)和侵袭性结直肠癌之间的中间阶段,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但由于其病变呈扁平状且进展较迅速,使得检测和诊断SSLD尤为困难,造成间隔癌的发生。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阐明了其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文章就目前国内外关于SSLD的内镜下表现、组织学特征、分子机制、微环境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SSLD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2期 v.24 25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