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与共识

  • 中国成人呼吸系统疾病家庭氧疗指南(2024年)解读:重点更新与临床实践优化

    宫小薇;袁雅冬;

    <正>1指南制定背景与中国特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CRDs)是一组以慢性气道和/或肺实质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群,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支气管哮喘、尘肺病及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等。根据2020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报告,CRDs居我国居民死因顺位第四位,占总死亡人口的8.67%~([1])。其疾病进展的核心病理生理特征为低氧血症,这一指标对疾病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2025年10期 v.24 1153-1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呼吸系统疾病专题

  • 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6表达与艾滋病合并中重度肺孢子菌肺炎患者预后的关系

    刘岩岩;薛天娇;张媛媛;陈奇;汤艳芬;王宇;

    目的 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6(IL-6)表达与艾滋病(AIDS)合并中重度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202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呼吸科收治的AIDS合并中重度PCP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30 d内的生存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30)和预后良好组(n=17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IDS合并中重度PC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淋巴细胞亚群、IL-6水平对AIDS合并中重度PC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IL-6对AIDS合并中重度PCP患者预后不良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结果 预后不良组病情程度重度比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载量及乳酸脱氢酶(LDH)、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白蛋白(Alb)水平及CD3~+、CD4~+计数低于预后良好组(χ~2/t/P=5.267/0.022、11.112/<0.001、5.561/<0.001、6.714/<0.001、5.159/<0.001、4.933/<0.001、5.741/<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病毒载量高、LDH高、IL-6高为AIDS合并中重度PCP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383(1.212~1.578)、1.012(1.003~1.021)、1.495(1.049~2.132)],T淋巴细胞CD3~+、CD4~+计数高为独立保护因素[HR(95%CI)=0.983(0.970~0.997)、0.875(0.773~0.990)];T淋巴细胞CD3~+、CD4~+计数、IL-6单独及三者联合预测AIDS合并中重度PC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6、0.802、0.768、0.905,三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AUC较大(Z/P=2.773/<0.001、2.292/<0.001、2.686/<0.001);限制性立方条分析显示,随着T淋巴细胞CD3~+、CD4~+计数降低,IL-6水平升高,患者预后不良风险也迅速升高。结论 T淋巴细胞CD3~+、CD4~+计数降低、IL-6升高与AIDS合并中重度PCP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三者联合对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10期 v.24 1160-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SII、SIRI、FAR与急性加重期支气管扩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关系研究

    孟珊珊;王丹;余洁;胡鑫;于世寰;

    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性反应指数(SII)、全身炎性反应指数(SIRI)、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与急性加重期支气管扩张(AEB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活动性肺结核(APTB)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4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BE患者206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EBE组(72例)、中度AEBE组(55例)、重度AEBE组(79例),根据是否合并APTB分为APTB组(62例)和非APTB组(144例)。Spearman相关分析AEBE患者SII、SIRI、FAR与支气管扩张症严重程度指数(BSI)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BE患者合并APTB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H-L检验模型拟合优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指数、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区分能力、一致性、临床适用性。结果 SII、SIRI、FAR比较,轻度AEBE组<中度AEBE组<重度AEBE组(F/P=136.677/<0.001、200.878/<0.001、86.227/<0.001);APTB组SII、SIRI、FAR高于非APTB组(t/P=6.101/<0.001、4.972/<0.001、5.535/<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EBE患者SII、SIRI、FAR均与BSI评分呈正相关(r_s/P=0.624/<0.001、0.696/<0.001、0.606/<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BSI评分高、咯血、SII高、SIRI高、FAR高为AEBE患者合并APTB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67(1.016~1.121)、1.107(1.053~1.165)、4.177(1.645~10.606)、1.003(1.001~1.004)、1.274(1.075~1.509)、1.280(1.133~1.447)];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构建AEBE患者合并APTB的列线图预测模型,H-L检验P>0.05。该列线图模型预测AEBE患者合并APTB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95%CI 0.837~0.928),C指数为0.888(95%CI 0.869~0.89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理想曲线贴合,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0.08时,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净获益>0。结论 SII、SIRI、FAR升高与AEBE患者病情加重及合并APTB有关,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AEBE患者合并APTB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2025年10期 v.24 1166-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HIF-1α、NLR、CAR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张玉坤;邹宗燕;张运曾;张穆;张波;

    目的 探讨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全部患者术前均测定血清HIF-1α、NLR、CAR水平,并在术后随访1年,评估患者预后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对比不同预后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HIF-1α、NLR、CAR水平,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IF-1α、NLR、CAR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IF-1α、NLR、CAR预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8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访1年,均无失访,预后不良19例(23.75%),预后良好61例(76.25%)。预后不良组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肿瘤分期及血清HIF-1α、NLR、CAR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χ~2/t/P=2.699/0.007、8.254/<0.001、13.383/<0.001、8.815/<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IF-1α、NLR、CAR水平升高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1.716(1.132~2.600)、8.591(2.256~32.715)、3.188(2.525~5.016)];绘制ROC曲线显示,血清HIF-1α、NLR、CAR水平预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97、0.881、0.807,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80,三者联合预测价值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Z/P=5.254/0.005、3.214/0.024、3.882/0.017)。结论 血清HIF-1α、NLR、CAR水平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有关,且对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作为患者术后预后评估重要指标。

    2025年10期 v.24 1173-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内皮素转化酶2、淋巴细胞抗原9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张连伟;李平;柳玉花;郭克锋;李艳;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内皮素转化酶2(ECE2)、淋巴细胞抗原9(LY9)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黄河三门峡医院肿瘤科诊治的NSCLC患者9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NSCLC组织ECE2、LY9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ECE2、LY9蛋白水平;Kaplan-Meier曲线分析ECE2、LY9蛋白水平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Cox回归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癌组织ECE2、LY9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P=38.283/<0.001,40.948/<0.001);NSCLC癌组织ECE2、LY9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0.83%、66.67%,高于癌旁组织的7.29%、6.25%(χ~2/P=81.417/<0.001、75.631/<0.001);TNM分期ⅢA期、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ECE2、LY9阳性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者(χ~2/P=13.366/<0.001、5.042/0.025、15.247/0.006、6.750/0.009);ECE2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低于阴性组(45.59%vs. 85.71%),LY9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低于阴性组(45.31%vs. 81.25%)(Log-Rank χ~2=12.900、 12.670,P均<0.001);TNM分期ⅢA期、有淋巴结转移、ECE2阳性、LY9阳性是NSCLC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292(1.035~1.612),1.289(1.047~1.587),1.327(1.104~1.596),1.415(1.094~1.829)]。结论 NSCLC癌组织中ECE2、LY9表达升高,两者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2025年10期 v.24 1178-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TLR4、VEGF水平的影响

    舒升光;刘慧;胡佳庆;张豹;高鹏飞;

    目的 探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4(TL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4年10月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DDP化疗方案+西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采用DDP化疗方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西妥昔单抗治疗,均治疗3个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血清TLR4与VEGF水平、生活质量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χ~2/P=4.183/0.041);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组织多肽抗原(TPA)、癌胚抗原(CEA)、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TLR4、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t/P=12.137/<0.001、5.024/<0.001、5.165/<0.001、4.798/<0.001、3.786/<0.001、4.118/<0.001),肺癌治疗功能评价(FACT-L)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t/P=3.740/<0.001);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1.67%、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P=0.288/0.591)。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效果突出,能降低肿瘤标志物的表达,调控TLR4、VEGF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2025年10期 v.24 1183-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撰写医学论文主体部分的要求

    <正>1前言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仅需提供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切忌写成文献综述。一般以200~300个汉字为宜,占全文字数的5%左右。2资(材)料与方法 实验研究论文常写成“材料与方法”,临床研究论文常写成“资料与方法”。

    2025年10期 v.24 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诊疗指南、专家共识解读”专栏征稿

    <正>近年来,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趋于规范化、标准化,相应的诊疗指南、专家共识也层出不穷,对该类临床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进行深度权威解读,可为国内同行提供相关参考证据,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学习、理解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有利于规范临床诊疗活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疑难病杂志》近年组织策划了“中国专家共识”“指南解读”等栏目,邀请相关专家组织了一系列专栏文章,收到良好的效果,文章获得较高的下载率和引用率。

    2025年10期 v.24 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对冒用我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郑重声明

    <正>近期发现网上有冒用我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情况,我刊为此郑重声明如下:(1)疑难病杂志社地址设在石家庄,我社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和个人开展组稿、征稿活动,任何打着我刊名义进行收稿活动的个人或机构均属非法。(2)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有关规定,一种期刊只能在其出版地设立一个编辑部,其他任何冒用本刊名义,在网上进行征稿及组稿的活动,均属非法行为。(3)作者来稿,请直接通过本刊投稿网址进行投稿,禁止发给个人,收稿后本刊将尽快给予处理,谨防上当受骗。

    2025年10期 v.24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临床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ADAMTS13、PCSK9诊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的价值

    陈子然;吴华君;黄灿斌;覃雨菲;

    目的 探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联合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基序成员13(ADAMTS13)、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诊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NVAF患者96例为NVAF组,根据是否继发左心房血栓将NVAF患者分为血栓亚组42例和非血栓亚组54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DAMTS13、PCSK9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VAF患者继发左心房血栓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E参数与血清ADAMTS13、PCSK9水平对NVAF患者继发左心房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VAF组血清ADAMTS13水平降低,PCSK9水平升高(t/P=42.277/<0.001、42.537/<0.001);与非血栓亚组比较,血栓亚组峰值排空速率(PEV)、三维射血分数(3D-EF)及血清ADAMTS13水平降低,血清PCSK9水平升高(t/P=5.112/<0.001、5.104/<0.001、5.117/<0.001、5.035/<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SK9高是NVAF患者继发左心房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287(1.443~3.625)],PEV高、3D-EF高、ADAMTS13高是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714(0.600~0.850)、0.725(0.604~0.870)、0.718(0.605~0.851)];TEE参数与血清ADAMTS13、PCSK9水平及四者联合诊断NVAF患者继发左心房血栓的AUC分别为0.861、0.894、0.851、0.863、0.966,四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诊断效能(Z/P=3.190/<0.001、2.652/<0.001、3.261/<0.001、2.830/<0.001)。结论 NVAF患者PEV、3D-EF及血清ADAMTS13水平降低,血清PCSK9水平升高,与患者继发左心房血栓有关,TEE参数联合血清ADAMTS13、PCSK9水平诊断NVAF患者继发左心房血栓具有一定价值。

    2025年10期 v.24 1188-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Homer1、MFG-E8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性

    李志健;李渊;钱正通;张志豪;关东锋;

    目的 探讨血清Homer1、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4年6月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患者109例为aSAH组,根据是否发生DCI将aSAH患者分为DCI亚组和非DCI亚组,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109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omer1、MFG-E8水平;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发生DCI的aSAH患者血清Homer1、MFG-E8水平与改良Fisher分级、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委员会的蛛网膜下腔出血(WFNS)分级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AH患者发生DCI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omer1、MFG-E8水平对aSAH患者发生DCI的预测效能。结果 aSAH组血清Homer1、MFG-E8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22.146/<0.001、26.088/<0.001)。与非DCI亚组比较,DCI亚组年龄大,高血压、动脉瘤直径>15 mm、改良Fisher分级Ⅲ~Ⅳ级、WFNS分级Ⅲ~Ⅳ级比例高,血清Homer1、MFG-E8水平高(t/χ~2/P=2.214/0.029、4.974/0.026、8.928/0.012、12.118/<0.001、6.016/0.014、16.231/<0.001、142.580/<0.001);发生DCI的aSAH患者血清Homer1、MFG-E8水平分别与改良Fisher分级、WFNS分级呈正相关(Homer1:r_s/P=0.306/0.002、0.441/<0.001;MFG-E8:r_s/P=0.480/<0.001、0.386/<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改良Fisher分级Ⅲ~Ⅳ级、Homer1高、MFG-E8高是aSAH患者发生D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060(1.165~3.645)、1.540(1.146~2.071)、1.663(1.162~2.381)];血清Homer1、MFG-E8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aSAH患者发生DC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759、0.906,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2.265/0.024、3.119/0.002)。结论 aSAH患者血清Homer1、MFG-E8水平增高与WFN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增加及DCI发生均有关,Homer1、MFG-E8联合检测能有效预测DCI风险。

    2025年10期 v.24 1194-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与血清NF-κB、G-17、IGF-1的关系研究

    郭建堂;刘明贺;莫晨;张永青;赵晶;许莉;

    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胃炎(CG)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清核因子-κB(NF-κB)、胃泌素17(G-1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4年1—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收治的老年CG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13)C-尿素呼气试验,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77例、未感染组43例。采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并比较感染组、未感染组患者入院时血清NF-κB、G-17、IGF-1水平;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NF-κB、G-17、IGF-1水平与老年CG患者Hp感染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血清NF-κB、G-17、IGF-1水平对老年CG患者Hp感染的评估价值。结果 感染组CG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NF-κB水平较未感染组高(t=6.944、6.154、7.967,P均<0.01),而血清G-17、IGF-1水平较未感染组低(t=8.118、5.392,P均<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17、IGF-1高表达是老年CG患者Hp感染的保护因素[OR(95%CI)=0.813(0.613~0.951)、0.725(0.567~0.927)],NF-κB、IL-6、CRP高表达是老年CG患者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95%CI)=2.282(1.340~3.884)、2.278(1.060~4.896)、4.375(1.416~13.521)]。绘制ROC曲线显示,血清NF-κB、G-17、IGF-1单独及联合检测评估老年CG患者Hp感染的AUC值分别为0.887、0.794、0.711、0.902,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评估价值,且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Z/P=2.255/<0.001、2.157/<0.001、2.092/<0.001)。结论 老年CG患者Hp感染与血清NF-κB、G-17、IGF-1水平有关,各项血清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Hp感染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2025年10期 v.24 120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MIP-1α、PTX3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冯美萍;廖鹏强;肖地娟;游婷;

    目的 探究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正五聚蛋白3(PTX3)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4年12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治肝硬化腹水患者126例,根据是否发生SBP分为SBP组37例和非SBP组89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IP-1α、PTX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IP-1α、PTX3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诊断价值。结果 SBP组血清MIP-1α、PTX3水平及腹水多形核细胞百分比高于非SBP组(t/P=8.111/<0.001、8.108/<0.001、14.363/<0.001);MIP-1α高、PTX3高、腹水多形核细胞百分比高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95(1.049~1.143)、2.265(1.530~3.352)、1.543(1.020~2.333)];血清MIP-1α、PTX3及二者联合诊断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5、0.884、0.965,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诊断价值(Z/P=2.804/0.005、2.880/0.004)。结论 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血清MIP-1α、PTX3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2025年10期 v.24 1205-1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小血管病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赵蕾;宣琪;杨伟;任怡;孙丽娜;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3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CSVD将老年T2DM患者分为CSVD组(n=149)和非CSVD组(n=168),根据不同病情程度将并发CSVD的老年T2DM患者分为轻度亚组(n=72)、中度亚组(n=50)、重度亚组(n=27)。Spearman秩相关分析TYG指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并发CSVD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YG指数对老年T2DM患者并发CSVD的预测价值。结果 CSVD组TYG指数高于非CSVD组(t/P=16.531/<0.001);不同病情程度老年T2DM并发CSVD患者TYG指数比较,重度亚组>中度亚组>轻度亚组(F/P=22.610/<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TYG指数与CSVD病情严重程度、Fazekas评分、脑微出血(CMBs)分级、腔隙性梗死(LI)数量、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PVS)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P=0.723/<0.001、0.685/<0.001、0.652/<0.001、0.701/<0.001、0.668/<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2DM病程长、FPG高、HbA_(1c)高、SCr高、UA高、BUN高、Cys-C高、UACR高、TYG指数高为老年T2DM患者并发CSVD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526(1.298~1.795)、1.265(1.118~1.433)、1.366(1.187~1.569)、1.035(1.019~1.051)、1.018(1.010~1.027)、1.412(1.191~1.669)、2.776(2.013~3.817)、1.028(1.017~1.039)、1.722(1.375~2.156)],eGFR高为保护因素[OR(95%CI)=0.969(0.958~0.980)];ROC曲线显示,TYG指数预测老年T2DM患者并发CSV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敏感度为0.685,特异度为0.929,最大约登指数为0.614,最佳阈值为8.245,95%CI为0.790~0.886。结论 TYG指数与老年T2DM患者CSVD的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潜在预测指标;长期血糖、血脂及肾功能异常是CSVD的重要危险因素。

    2025年10期 v.24 1210-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FGF21、Irisin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肌肉减少症的诊断价值

    张艺;文燕;姜玉婷;金雪莲;张成林;张羿;吴曼;

    目的 分析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鸢尾素(Irisin)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肌肉减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4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肉减少症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FGF21、Irisin水平,TMG-S1肌肉状态测试分析仪完成肌肉相关参数检测;Pearson法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肉减少症患者血清FGF21与Irisin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肌肉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GF21、Irisin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RASM、握力、步速、尺骨前肌厚度、尺骨前肌质量、骨外侧肌厚度、骨外侧肌质量均小于对照组(t/P=9.713/<0.001、9.648/P<0.001、17.948/<0.001、3.400/0.001、3.530/0.001、4.470/<0.001、6.944/<0.001);观察组患者血清FGF2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risin水平低于对照组(t/P=7.363/<0.001、7.651/<0.001);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肉减少症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与Irisin水平呈负相关(r/P=-0.420/<0.001);FGF21高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肌肉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142(1.404~7.032)],Irisin高、RASM高、握力高、步速高、尺骨前肌厚度高、尺骨前肌质量高、骨外侧肌厚度高、骨外侧肌质量高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714(0.583~0.874)、0.685(0.548~0.857)、0.691(0.558~0.856)、0.635(0.478~0.844)、0.714(0.565~0.902)、0.722(0.554~0.941)、0.675(0.511~0.892)、0.702(0.532~0.925)];血清FGF21、Irisin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3、0.816、0.888,二者联合的AUC较大、诊断价值更高(Z/P=2.655/0.008、2.164/0.030)。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肉减少症患者血清FGF21水平高于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低于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检测血清FGF21、Irisin水平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肌肉减少症进行辅助诊断。

    2025年10期 v.24 1215-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水平和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毛晓婷;文雯;李东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与糖脂代谢及血尿酸(SUA)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长沙市第三医院眼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7例,根据有无DR将患者分为非DR组(n=42)和DR组(n=55)。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血清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胰岛素(FINS)]、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SUA)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生化指标对T2DM患者发生DR的预测价值。结果 DR组DM病程及血清FPG、HbA_(1c)、TC、TG、LDL-C、SUA水平均高于NDR组(t/P=3.784/<0.001、3.830/<0.001、4.790/<0.001、2.912/0.005、3.544/<0.001、2.168/0.033、2.429/0.018),2组患者血清FINS、HDL-C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病程长、HbA_(1c)高、TG高、SUA高是T2DM患者DR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1.111(1.021~1.208)、2.722(1.182~6.272)、1.034(1.019~1.048)、3.014(1.278~7.11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M病程及血清HbA_(1c)、TG、SUA预测D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0.767、0.721、0.693,血清HbA_(1c)预测价值高于其他指标(Z=1.372、1.075,1.499、1.268,P均<0.001)。结论 T2DM患者DR病变与DM病程、HbA_(1c)、TG、SUA水平密切相关,对DR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10期 v.24 1220-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嵌顿性输尿管结石患者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周绍华;罗淇元;叶木石;邵泓超;高文彬;

    目的 分析嵌顿性输尿管结石(IUC)患者钬激光碎石术(HLL)后输尿管狭窄(U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US风险的列线图。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24年1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HLL的IUC患者679例,并按7∶3比例分成建模集(n=475)和验证集(n=204)。患者术后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根据是否发生US将建模集患者分为US组(n=54)和非US组(n=4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UC患者HLL术后发生US的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相关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其准确度,并利用验证集行外部验证。结果 建模集患者HLL术后US发生率为11.37%(54/475);US组输尿管嵌顿时间>3个月、结石直径>1 cm、中重度肾积水、合并息肉、黏膜损伤比例高于非US组(χ~2/P=8.379/0.004、9.624/0.002、8.238/0.004、6.293/0.012、10.813/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尿管嵌顿时间>3个月、结石直径>1 cm、中重度肾积水、合并息肉、黏膜损伤为IUC患者HLL后发生US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779(1.271~6.077)、4.056(2.069~7.952)、4.483(2.156~9.321)、4.409(2.145~9.063)、3.533(1.843~6.775)];依据上述5项因素构建预测HLL术后US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行内外部验证,发现建模集、验证集AUC分别为0.821(95%CI 0.771~0.872)、0.803(95%CI 0.753~0.854),校准曲线的拟合度均较好。结论 根据输尿管嵌顿时间、结石直径、肾积水程度、合并息肉、黏膜损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实现对IUC患者HLL术后US发生风险的有效预测。

    2025年10期 v.24 1224-1228+1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周血Omentin-1、EphB2与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肢体事件的相关性

    刘博;李威;满文玲;董畅;姚公赞;杨坡;

    目的 探究外周血网膜素-1(Omentin-1)、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配体B2(EphB2)水平与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肢体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附属第四医院介入科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PAD患者150例为病例组,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病例组根据12个月内是否出现主要不良肢体事件(MALE)分为MALE亚组(n=35)和无MALE亚组(n=115)。比较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Omentin-1、EphB2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Omentin-1、EphB2水平与PAD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D患者介入治疗后MALE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Omentin-1、EphB2水平对MALE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浆EphB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16.083/<0.001、24.454/<0.001)。Omentin-1水平与CRP、TNF-α呈负相关(r/P=-0.564/0.001、-0.493/0.024),与ABI值呈正相关(r/P=0.602/0.015);EphB2水平与CRP、TNF-α呈正相关(r/P=0.397/0.001、0.560/0.003),与ABI值呈负相关(r/P=-0.558/<0.001)。ABI高、Omentin-1高为PAD介入治疗后MALE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802(0.655~0.981)、0.613(0.444~0.845)],EphB2高为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335(1.200~4.561)]。Omentin-1、EphB2及二者联合预测PAD介入治疗后MAL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0.715、0.889,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价值(Z/P=2.065/0.039、3.177/0.001)。结论 外周血Omentin-1、EphB2水平在PAD患者中表达异常,与PAD患者的炎性反应和病情程度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PAD介入治疗后MALE发生的预测价值。

    2025年10期 v.24 1229-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胎盘生长因子、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构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预警模型及其效能评价

    王宝仪;马营营;李志红;李燕;马慧涵;

    目的 探寻基于胎盘生长因子(PLGF)、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构建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预警模型及其效能评价。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2024年8月廊坊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GDM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组(发生组)41例和不良妊娠结局未发生组(未发生组)5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GDM患者100例中,发生妊娠不良结局41例(41.00%);发生组年龄、饮酒史比例及血清PLGF、白细胞计数(WB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bA_(1c)水平高于未发生组(t/χ~2/P=2.135/0.036、3.988/0.046、6.281/<0.001、2.128/0.036、5.138/<0.001、3.080/0.003、5.849/<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PLGF高、TC高、TG高、HbA_(1c)高为影响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250(1.037~1.570)、1.057(1.019~1.096)、4.967(1.916~7.124)、4.241(1.431~6.451)、1.905(1.085~3.344)];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PLGF、TC、TG、HbA_(1c)、列线图模型预测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1、0.804、0.778、0.703、0.803、0.941,提示列线图模型对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使用Bootstrap法(B=1 000)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显示,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重合,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好;该模型的决策曲线显示,其阈值概率范围为0.04~1,其净收益率>0。结论 年龄大及PLGF、TC、TG、HbA_(1c)水平升高为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PLGF、血脂、HbA_(1c)构建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预警模型具有较好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干预和治疗。

    2025年10期 v.24 1235-1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基础

  • P22077通过下调β-catenin通路改善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胡蝶;赵东;黄吉桢;吴磊;

    目的 观察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抑制剂P22077对肺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于2023年10月—2024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将40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Blm组)、P22077-L组、P22077-H组,各10只。通过在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Blm)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2 mg/kg),第7 d起分别在P22077-L组(10 mg·kg~(-1)·d~(-1))、P22077-H组(15 mg·kg~(-1)·d~(-1))小鼠腹腔内注射不同剂量的P22077,第28 d获取小鼠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USP7、β-连环蛋白(β-catenin)、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E-cadherin、α-SMA表达;ELI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白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22077组,用TGF-β_1(10μg/L)处理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系(MLE12)构建细胞模型,P22077组在TGF-β_1处理的基础上加用P22077(10μmol/L),收集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USP7、β-catenin、E-cadherin、α-SMA表达。结果 与Blm组比较,HE染色、Masson染色结果显示P22077可呈剂量依赖性的减少肺组织炎性反应和纤维化。与Blm组比较,P22077-H组小鼠肺组织中USP7、β-catenin和α-SMA蛋白水平明显减少,而E-cadherin蛋白水平明显增加,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表达下调(P<0.05)。在细胞实验中,与TGF-β_1组比较,P22077组MLE12细胞中USP7、β-catenin和α-SMA表达明显减少,而E-cadherin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P22077可以有效抑制肺泡上皮细胞EMT,并改善小鼠肺纤维化,这一效应与β-catenin通路的下调有关。

    2025年10期 v.24 1241-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荟萃分析

  • 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对不同类型手术术后镇痛和预后的Meta分析

    卢泓成;沙开源;杨彬;张悦;欧册华;

    目的 系统评价无阿片类药物麻醉(OFA)对不同类型手术术后镇痛和预后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纳入自建库至2023年3月期间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其中至少有1个研究组在手术前、麻醉诱导期间和麻醉恢复前未使用阿片类药物。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 h和24 h疼痛评分,次要观察指标为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出室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阿片类药物用量以及术后OFA和基于阿片类药物的恢复质量评分。在Cochrane协作网络上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Q值统计量检验及I~2检验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研究间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统计量,对不能进行Meta分析的数据做定性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36项RCT,共2 695例患者。与阿片类药物麻醉比较,术后24 h疼痛评分(MD=-0.73,95%CI-0.92~-0.54,I~2=61.5%,P=0.0097)、PACU出室时间(MD=0.40,95%CI-0.58~1.37,I~2=92.6%,P<0.0001)、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MD=-2.51,95%CI-3.26~-1.77,I~2=79.3%,P<0.001)均降低。OFA对术后拔管时间、PONV发生率、术后2 h疼痛评分、术后恢复质量评分均无临床显著影响。结论 OFA可改善减重手术、妇科及乳腺手术的预后,对患者安全和疼痛管理无不良影响。

    2025年10期 v.24 1248-1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罕少见病例

综述

  • 甘松及其化合物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王颖;刘睿;周亚滨;

    近年来甘松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逐渐受到临床重视。甘松也叫作甘松香,为我国传统中药及二级保护藏药,其主要成分为香豆素类、萜类、木质素类、黄酮类等化合物,文章对甘松及其化合物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为临床探究甘松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理清思路。

    2025年10期 v.24 1263-1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干预措施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杨蕊;梁燕;陈德智;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不仅包括运动症状,如动作迟缓、震颤和肌强直,还包括多种非运动症状,涉及神经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睡眠障碍、感觉障碍等,由于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且可能与其他老年慢性病的症状存在重叠,故其诊断及治疗存在一定挑战。文章系统综述了PD非运动症状的干预措施现状,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等,并结合当前研究现状,讨论新兴技术如基因治疗、数字健康技术等在PD非运动症状管理中的潜在应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治疗策略,改善老年PD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10期 v.24 1267-1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黄小欢;温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LRTI),导致病情加重,病死率增加。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别患者所感染的病原体对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存在敏感度低、耗时长等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第一代测序技术、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及靶向二代测序(tNGS)等新技术为COPD合并LRTI的病原学诊断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文章系统综述了上述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COPD合并LRTI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及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24 1272-1275+1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赖诺普利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陆宇;李红兵;田兴发;

    脓毒症心肌损伤(SIMI)是脓毒症患者既常见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赖诺普利为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近年来因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保护作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现有研究表明,赖诺普利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如减少心肌炎性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抵抗细胞凋亡及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等方面表现突出。然而,尽管已有多项研究探讨了赖诺普利的作用机制,仍存在研究结果不一致、作用尚未完全明确等问题。文章旨在综述赖诺普利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及未来研究方向,从而为下一步临床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2025年10期 v.24 1276-1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