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与共识

  • 胃癌肝转移诊断与综合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许润涛;赵士彭;

    <正>胃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据Globocan 2022年数据显示~([1]),全球每年新增病例约96.9万例,其中亚洲地区发病率最高,占全球病例的75.7%。中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约35.9万例,死亡病例约26万例,分别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5位和第3位。胃癌血行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是肝脏~([2])。胃癌肝转移患者治疗预后差,其中位生存时间仅约12个月,5年生存率<20%~([3])。

    2025年05期 v.24 513-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作者·编者·读者

  • “诊疗指南、专家共识解读”专栏征稿

    <正>近年来,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趋于规范化、标准化,相应的诊疗指南、专家共识也层出不穷,对该类临床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进行深度权威解读,可为国内同行提供相关参考证据,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学习、理解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有利于规范临床诊疗活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疑难病杂志》近年组织策划了“中国专家共识”“指南解读”等栏目,邀请相关专家组织了一系列专栏文章,收到良好的效果,文章获得较高的下载率和引用率。

    2025年05期 v.24 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关于对冒用我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郑重声明

    <正>近期发现网上有冒用我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情况,我刊为此郑重声明如下:(1)疑难病杂志社地址设在石家庄,我社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和个人开展组稿、征稿活动,任何打着我刊名义进行收稿活动的个人或机构均属非法。(2)根据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一种期刊只能在其出版地设立一个编辑部,其他任何冒用本刊名义,在网上进行征稿及组稿的活动,均属非法行为。(3)作者来稿,请直接通过本刊网站或投稿系统发至本刊编辑部,禁止发给个人,收稿后本刊将尽快给予处理,谨防上当受骗。

    2025年05期 v.24 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撰写医学论文主体部分的要求

    <正>1前言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仅需提供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切忌写成文献综述。一般以200~300个汉字为宜,占全文字数的5%左右。2资(材)料与方法 实验研究论文常写成“材料与方法”,临床研究论文常写成“资料与方法”。2.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人,需注明时间、地点、分组方法、一般情况、选择标准与排除标准等,并说明经所在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知情同意。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雌雄、年龄、饲养条件、健康状况及合格证号等。

    2025年05期 v.24 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消化系统肿瘤专题

  • 食管癌组织NETO2、RGS1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刘宗志;牛磊;霍承瑜;张艳娇;韩文强;

    目的 研究食管癌中唾样蛋白2(NETO2)、G蛋白信号调节子16(RGS1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1年5月北京民航总医院/北京大学民航临床医学院心胸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110例。采用qPCR及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NETO2、RGS16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NETO2、RGS16 mRNA对食管癌的预后评估价值;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NETO2、RGS16 mRNA对食管癌预后的影响;Cox回归分析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因素。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NETO2、RGS16阳性率为83.64%(92/110)、85.45%(94/110),高于癌旁组织10.91%(12/110)、9.09%(10/110)(χ~2=238.030、262.428,P均<0.001)。食管癌组织中NETO2、RGS16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23.900、24.084,P均<0.001)。TNM分期Ⅲ期食管癌组织中NETO2、RGS16 mRNA表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的癌组织(t/P=8.784/<0.001,12.226/<0.001); NETO2、RGS16及二者联合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价值的AUC分别为0.849、0.825及0.911,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4.115、4.672,P均<0.001)。NETO2高表达组食管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38.46%(20/52),低于低表达组患者75.86%(44/58)(Log Rank χ~2=18.760,P<0.001);RGS16高表达组食管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44.00%(22/50),低于低表达组患者70.00%(42/60)(Log Rank χ~2=9.982,P=0.002)。TNM分期Ⅲ期、NETO2、RGS16高表达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1.730(1.434~2.099),1.898(1.331~2.707),2.060(1.921~2.279)]。结论 食管癌中NETO2、RGS16表达升高,两者均与TNM分期有关,是新的评估食管癌预后的标志物。

    2025年05期 v.24 520-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PPK1、LPCAT1表达及临床预后价值分析

    尧俊杰;何智涛;李晓明;向宗骏;李磊;蒋朝霞;张帆;

    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Epiplakin 1(EPPK1)、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PCAT1)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广元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ESCC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qPCR和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PPK1、LPCAT1 mRNA和蛋白表达;Kaplan-Meier曲线分析EPPK1、LPCAT1蛋白水平对ES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Cox回归分析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ESCC患者癌组织中EPPK1、LPCA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t/P=31.452/<0.001,25.380/<0.001);ESCC癌组织EPPK1、LPCAT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4.29%(72/112)、66.07%(74/112),高于癌旁组织的8.93%(10/112)、12.50%(14/112)(χ~2/P=136.899/<0.001、129.328/<0.001);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ESCC癌组织中EPPK1、LPCAT1蛋白阳性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EPPK1:χ~2/P=28.910/<0.001,18.500/<0.001;LPCAT1:χ~2/P=20.931/<0.001,11.784/0.001)。EPPK1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为43.06%(31/72),低于阴性组的85.00%(34/40)(Log Rank χ~2=9.748,P=0.002);LPCAT1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为43.24%(32/74),低于阴性组的86.84%(33/38)(Log Rank χ~2=10.110,P=0.001)。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EPPK1阳性、LPCAT1阳性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730(1.434~2.099),1.531(1.215~1.930),1.898(1.331~2.707),1.677(1.124~2.501)]。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EPPK1、LPCAT1表达升高,均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是评估ESCC不良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2025年05期 v.24 526-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胃癌患者PD-L1蛋白表达与CD8+浸润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

    吕慧清;申洪昌;展博;王潍博;

    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PD-L1蛋白表达与CD8~+浸润淋巴细胞(TILs)数目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肿瘤中心化疗科和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肿瘤科诊治的胃癌患者163例,分析PD-L1与CD8~+TILs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随访截止至2024年6月,记录患者的总生存期(OS),采用生存函数Cox回归分析胃癌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Hosmer-Lemeshow和ROC曲线分析模型对胃癌患者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163例患者中,PD-L1阳性表达67例,阴性表达96例;胃癌患者CD8~+TILs高密度表达69例,低密度表达94例;经Kendall’s tau-b分析,胃癌患者PD-L1表达与CD8~+TILs表达呈负相关(r=-0.211,P=0.007)。PD-L1阳性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残留和PD-L1阴性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ILs高密度表达患者TNM分期和CD8~+TILs低密度表达患者TNM分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3例患者到随访结束死亡23例,生存140例,PD-L1阳性患者和PD-L1阴性患者、CD8~+TILs高密度表达患者和CD8~+TILs低密度表达患者Kaplan-Meier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P=31.282/<0.001、10.257/<0.001)。经生存函数Cox回归分析,肿瘤直径≥5 cm、分化程度低分化、浸润深度T3~T4、淋巴结转移、肿瘤残留、PD-L1蛋白阳性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3.588(1.468~8.771),2.598(1.056~6.396),4.102(1.738~9.682),4.946(2.242~10.915),2.964(1.121~7.837),3.357(1.153~9.775),P<0.05],CD8~+TILs高密度是胃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95%CI)=0.315(0.102~0.974),P<0.05]。通过危险因素构建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较好(χ~2=3.981,P=0.895),ROC曲线分析得出,Cox回归模型预测胃癌患者预后死亡的AUC为0.945,准确性为0.908。结论 PD-L1阳性表达高与CD8~+TILs密度低密切相关,均是胃癌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危险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胃癌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05期 v.24 532-538+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DDX5、USP22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价值分析

    李波;蒋文;郁金红;张永臣;王海玉;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HBV-HCC)组织中DEAD-box解旋酶5(DDX5)、泛素特异性肽酶22(USP22)的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肿瘤科收治的HBV-HCC患者124例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DDX5、USP22 mRNA和蛋白表达;Kaplan-Meier曲线分析DDX5、USP22蛋白表达对HBV-H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Cox回归分析HBV-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HBV-HCC患者癌组织中DDX5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USP2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t/P=29.058/<0.001,44.386/<0.001);癌组织DDX5蛋白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32.26%vs.82.26%),USP22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64.52%vs.9.68%)(χ~2/P=63.335/<0.001,79.902/<0.001);肿瘤最大径≥5 cm、CNLC分期Ⅱ~Ⅲ期的HBV-HCC组织中DDX5蛋白阳性率低于肿瘤最大径<5 cm、CNLC分期Ⅰ期,USP22蛋白阳性率高于肿瘤最大径<5 cm、CNLC分期Ⅰ期(DDX5:χ~2/P=8.712/0.003,9.501/0.002;USP22:χ~2/P=12.113/<0.001,9.983/0.002)。DDX5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为82.50%(33/40),高于阴性组的44.05%(37/84)(Log rank χ~2=15.700,P<0.001);USP22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为45.00%(36/80),低于阴性组的77.27%(34/44)(Log rank χ~2=11.640,P=0.001)。CNLC分期Ⅱ~Ⅲ期、USP22阳性是影响HBV-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451(1.081~1.946),1.449(1.044~2.024)],DDX5阳性是独立保护因素[HR(95%CI)=0.655(0.471~0.911)]。结论 HBV-HCC癌组织中DDX5表达下调、USP22表达上调,二者在HBV-HCC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促进作用,是评估HBV-HCC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2025年05期 v.24 539-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结直肠癌组织中GART、RUVBL1表达与干性基因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熊志强;刘杜先;付鲁渝;张小雅;蒋文;赵慧慧;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CRC)组织甘氨酰胺核苷酸转甲酰基酶(GART)、RuvB样AAA ATP酶1(RUVBL1)表达及其与干性基因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2021年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科诊治的CRC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GART、RUVBL1 mRNA及干性基因[CD44、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Nanog] 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研究GART、RUVBL1 mRNA与干性基因的相关性;免疫组化检测组织GART、RUVBL1蛋白水平;分析GART、RUVBL1蛋白水平对CRC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中GART、RUVBL1 mRNA和干性相关基因CD44、OCT4、Nanog mRNA表达升高(t/P=37.245/<0.001、40.681/<0.001、38.118/<0.001、31.118/<0.001、34.543/<0.001);CRC组织中GART、RUVBL1 mRNA表达与CD44、OCT4、Nanog mRNA表达呈正相关(GART mRNA:r/P=0.712/<0.001、0.730/<0.001、0.639/<0.001;RUVBL1 mRNA:r/P=0.661/<0.001、0.641/<0.001、0.742/<0.001);CRC癌组织中GART、RUVBL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6.67%(64/96)、64.58%(62/96),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25%(6/96)、7.29%(7/96)(χ~2/P=75.631/<0.001、68.434/<0.001);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的CRC癌组织中GART、RUVBL1蛋白阳性率显著升高(χ~2/P=10.371/0.001,5.486/0.019,9.623/0.002,5.002/0.025);GART阳性组、RUVBL1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1.56%(33/64)、51.61%(32/62),低于GART阴性组、RUVBL1阴性组的81.25%(26/32)、79.41%(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8.521、7.354,P=0.004、0.007);TNM分期Ⅲ期和淋巴结转移及GART高、RUVBL1高是影响CRC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326(1.083~1.622)、1.370(1.092~1.720)、1.332(1.104~1.608)、1.314(1.112~1.552)]。结论 CRC癌组织中GART、RUVBL1表达升高,与干性相关基因表达呈正相关,是CRC预后评估的肿瘤标志物。

    2025年05期 v.24 545-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癌胚抗原对早发性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沈才路;沈娣;徐瞳;葛晓松;

    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对早发性局部晚期直肠癌(EO-LARC)患者生存的影响及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筛选2005—2020年经活检病理诊断为EO-LARC患者2 32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SEER数据库对治疗前血清CEA水平的定性结果,将患者分为CEA阳性组(n=945)和CEA阴性组(n=1 384)。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对2组进行1∶1匹配,经匹配每组患者为918例。Kaplan-Meier曲线分析治疗前血清CEA水平对EO-LARC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影响EO-LARC患者生存的因素,并构建预测患者10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采用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并利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评价该模型的区分能力。结果 匹配后的2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肿瘤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数目、组织学分级、治疗前CEA水平、放疗与手术顺序是CSS的独立影响因素[HR(95%CI)=1.617(1.232~2.124)、0.706(0.513~0.971)、1.748(1.324~2.307)、0.504(0.370~0.687)、0.605(0.457~0.800)、0.650(0.430~0.984)];性别、肿瘤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数目、组织学分级、治疗前CEA水平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HR(95%CI)=1.508(1.166~1.950)、0.713(0.526~0.965)、1.723(1.321~2.248)、0.522(0.387~0.705)、0.580(0.443~0.761)]。将治疗前CEA水平与肿瘤TNM分期结合,构建新的分期系统显示,CEA阴性+Ⅱ期患者预后最佳,CEA阳性+Ⅲ期患者预后最差,各组间CSS和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基于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列线图模型的ROC-AUC分别为0.717(95%CI 0.648~0.786)、0.675(95%CI 0.563~0.787),均大于新的分期[AUC(95%CI)=0.657(0.584~0.730)、0.629(0.512~0.746)]、肿瘤TNM分期[AUC(95%CI)=0.593(0.525~0.662)、0.593(0.499~0.687)]及治疗前CEA水平[AUC(95%CI)=0.606(0.539~0.673)、0.584(0.481~0.688)]。结论 CEA阳性与EO-LARC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基于种族、性别、新的分期、淋巴结清扫数目、组织学分级及放疗与手术顺序构建的EO-LARC预后列线图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2025年05期 v.24 551-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结肠癌组织中IRS1、Notch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预后生存的关系

    方芳;湛达河;潘婷;孙立力;达世俭;徐锐;

    目的 探究结肠癌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跨膜受体蛋白2(Notch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7月在岳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诊治的结肠癌患者95例,收集其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术后随访5年,观察生存和死亡情况。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RS1、Notch2信使RNA(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IRS1、Notch2 mRNA和蛋白在癌旁和癌组织中的差异,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肠癌患者癌组织IRS1、Notch2 mRNA差异,IRS1、Notch2 mRNA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中的差异;分析结肠癌组织IRS1、Notch2 mRNA的相关性,IRS1、Notch2 mRNA与5年内生存的关系,影响结肠癌患者5年内生存的因素,结肠癌组织IRS1、Notch2 mRNA对5年内生存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IRS1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升高,Notch2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降低(IRS1:t/P=13.325/<0.001、χ~2/P=21.579/<0.001;Notch2:t/P=17.436/<0.001、χ~2/P=10.200/0.001);癌组织IRS1 mRNA水平在TNM分期Ⅰ~Ⅱ期、肿瘤中高分化、浸润深度T1~T2、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低于TNM分期Ⅲ期、肿瘤低分化、浸润深度T3~T4、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而Notch2 mRNA水平则升高(IRS1:t/P=9.565/<0.001、4.882/<0.001、3.199/0.002、3.335/0.001;Notch2:t/P=8.112/<0.001、6.506/<0.001、5.925/<0.001、4.979/<0.001);癌组织IRS1与Notch2 mRNA呈负相关(r/P=-0.603/<0.001);IRS1 mRNA低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较IRS1 mRNA高表达组升高[67.39%(31/46)vs. 40.82%(20/49),χ~2/P=6.739/0.009];Notch2 mRNA高表达组较Notch2 mRNA低表达组升高[68.18%(30/44)vs. 41.18%(21/51),χ~2/P=6.928/0.008]。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癌组织IRS1 mRNA升高,Notch2 mRNA降低(t/P=4.237/<0.001、7.086/<0.001);TNM分期Ⅲ期、肿瘤分化程度低、浸润深度T3~T4、有淋巴结转移、IRS1 mRNA高是影响结肠癌患者5年内生存的危险因素[HR(95%CI)=2.494(1.380~4.508)、2.282(1.272~4.092)、2.875(1.282~6.446)、2.385(1.337~4.251)、3.228(1.607~6.487)],Notch2 mRNA高是保护因素[HR(95%CI)=0.451(0.293~0.692)];IRS1、Notch2 mRNA及二者联合预测结肠癌患者5年内生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836、0.925,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2.240/0.025、2.099/0.03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IRS1呈高表达、Notch2呈低表达,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并可影响预后,两者联合预测5年内生存效能较好。

    2025年05期 v.24 558-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论著·临床

  • LAP、VAI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古丽米热·艾麦提;邱璇;陈玉岚;姚艳丽;王星晨;阿依古再丽·麦麦提敏;

    目的 探究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并发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科收治的OSAHS患者67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CHD将OSAHS患者分为CHD组318例和非CHD组353例。计算所有OSAHS患者LAP、VA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SAHS患者合并CHD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AP、VAI对OSAHS患者合并CHD的预测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及CHD危险因子和Gensini评分的关联强度,分别反映在热图和弦图中。结果 CHD组OSAHS患者LAP、VAI高于非CHD组(t/P=12.084/<0.001、11.198/<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大、高血压、糖尿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高、LAP高、VAI高是OSAHS患者合并CHD的危险因素[OR(95%CI)=3.251(1.813~5.831)、3.027(1.954~4.690)、2.151(1.297~3.567)、2.253(1.366~3.715)、2.173(1.416~3.333)、2.530(1.421~4.503)、3.343(2.286~8.250)];LAP、VAI及二者联合预测OSAHS患者合并CH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3、0.786、0.788,二者联合的AUC大于LAP的AUC,与VAI单独预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P=2.590/0.010、0.701/0.483);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OSAHS患者男性、年龄、高血压、糖尿病、AHI、LAP、VAI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P=0.149/<0.001、0.253/<0.001、0.126/<0.001、0.204/<0.001、0.196/<0.001、0.325/<0.001、0.336/<0.001)。结论 LAP、VAI升高是OSAHS并发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对OSAHS患者合并CHD的早期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025年05期 v.24 564-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螺旋CT联合血清Periostin、MASP-2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吴创宇;刘卫红;许平;李湘云;

    目的 探讨螺旋CT联合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人甘露糖醇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2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4年8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疑似肺癌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检查,以肺组织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肺癌组87例和良性病变组28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eriostin、MASP-2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螺旋CT、Periostin、MASP-2对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采用Kappa分析螺旋CT、血清Periostin、MASP-2以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肺癌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绘制四格表分析螺旋CT、血清Periostin、MASP-2以及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肺癌组病变组织结节大小及“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分叶”征、“毛刺”征比例高于良性病变组(t/χ~2/P=22.188/<0.001、5.351/0.021、6.706/0.010、10.823/0.001、10.524/0.001);与良性病变组比较,肺癌组患者血清Periostin、MASP-2表达上调(t/P=7.925/<0.001、7.185/<0.001);螺旋CT、血清Periostin、MASP-2及三者联合诊断肺癌的AUC分别为0.896、0.864、0.844、0.970,三者联合的AUC优于螺旋CT、血清Periostin、MASP-2各自诊断的AUC(Z/P=2.187/0.029、4.310/<0.001、3.943/<0.001);MASP-2、Periostin与肺癌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中等,螺旋CT与肺癌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较强,三者联合检测与肺癌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极好(Kappa/P=0.604/<0.001、0.587/<0.001、0.460/<0.001、0.816/<0.001)。螺旋CT、Periostin、MASP-2三者联合诊断肺癌的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高于Periostin、MASP-2单独诊断(P<0.05)。结论 Periostin、MASP-2在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螺旋CT联合血清Periostin、MASP-2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较高。

    2025年05期 v.24 570-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参数预测模型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田中雨;苏浩然;宋璇;梁志宏;

    目的 探究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的预测模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4年2月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31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DCE-MRI扫描。根据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转移组(n=113)和无转移组(n=197),比较2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人生长激素(HGH)]、DCE-MRI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空间容积分数(V_e)、血浆分数(V_p)、速率常数(K_(e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SCL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拟合优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转移组术前血清CEA、CYFRA21-1、f-PSA、HGH水平,K~(trans)、V_e值均高于无转移组(t/P=2.271/0.024、2.196/0.029、6.773/<0.001、5.811/<0.001、2.656/0.008、3.445/<0.001);2组V_p、K_(ep)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f-PSA、术前HGH、K~(trans)、V_e高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95%CI)=2.821(1.555~5.118)、3.108(1.778~5.434)、3.340(1.184~9.420)、3.501(1.110~11.040)]。构建预测模型为:Logist(P)=3.654-1.037×术前f-PSA-1.134×术前HGH-1.206×K~(trans)-1.253×V_e;Hosmer-Lemeshow分析示,模型拟合优度χ~2=6.287,P>0.05。ROC曲线分析示,K~(trans)、V_e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0、0.616,预测模型AUC为0.808,高于各单一指标(Z/P=5.824/<0.001、4.923/<0.001)。结论 DCE-MRI参数K~(trans)、V_e值与NSCLC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联合术前f-PSA、术前HGH构建的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在预测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2025年05期 v.24 575-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血清DcR3、GSDMD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评估价值

    郭博慧;李毅;杨玮;田雨霏;张怡婷;米雪;

    目的 探讨血清诱骗受体3(DcR3)、消皮素D(GSDMD)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三二〇一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170例为尿毒症组和同期收治的非尿毒症慢性肾脏病(CKD)患者170例为对照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根据1年后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不良预后亚组(62例)和良好预后亚组(10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DcR3、GSDMD水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cR3、GSDMD水平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血清DcR3、GSDMD水平升高(t/P=11.414/<0.001、12.994/<0.001);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170例不良预后率为36.47%(62/170);与良好预后亚组比较,不良预后亚组血清DcR3、GSDMD水平升高(t/P=7.598/<0.001、7.287/<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透析龄长、全段甲状旁腺素高、 DcR3高、GSDMD高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20(1.042~1.205)、1.061(1.027~1.096)、1.002(1.001~1.003)、5.349(2.499~11.447)、1.894(1.419~2.527)];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血清DcR3、GSDMD水平及二者联合评估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3、0.789、0.871,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DcR3、GSDMD水平单独预测(Z/P=3.492/0.001、2.997/0.003)。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DcR3、GSDMD水平升高,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DcR3、GSDMD水平联合检测评估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良预后的价值较高。

    2025年05期 v.24 580-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的IL-8、CXCR2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

    黄琴;翟顺生;蔺思颖;安利;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中白介素-8(IL-8)、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4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MDS患者100例,依据MDS修正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进行分组,IPSS-R极低危、低危和中危患者为低危MDS组(n=50),高危、极高危患者为高危MDS组(n=50)。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外周血CD34细胞IL-8、CXCR2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外周血CD34细胞的IL-8、CXCR2蛋白水平;比较不同组别IL-8、CXCR2 mRNA及蛋白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MDS患者IL-8与CXCR2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D34细胞的IL-8、CXCR2 mRNA对MDS的诊断价值。结果 IL-8、CXCR2 mRNA表达比较,高危MDS组>低危MDS组>健康对照组(F/P=351.477/<0.001、872.932/<0.001);外周血CD34细胞的IL-8、CXCR2蛋白水平比较,高危MDS组>低危MDS组>健康对照组(F/P=278.583/<0.001、455.498/<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DS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中IL-8与CXCR2呈正相关(r/P=0.419/0.023);外周血CD34细胞的IL-8、CXCR2 mRNA及二者联合诊断MD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801、0.842,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诊断效能(Z/P=2.345/0.019、2.750/0.006)。结论 MDS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中IL-8和CXCR2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疾病的预后风险分层相关。联合检测IL-8和CXCR2 mRNA水平可作为MDS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025年05期 v.24 586-589+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Omentin-1、CS84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吴慕禹;芦松;田丽;王杰;

    目的 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硫酸软骨素846(CS84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老年RA患者100例为RA组,依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系统(DAS28)评估RA患者的活动度并分为低活动亚组(DAS28<5.0,n=43)与高活动亚组(DAS28≥5.0,n=57)。另选取同期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mentin-1、CS846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Omentin-1、CS846水平与血清炎性因子[类风湿因子(RF)、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DAS28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Omentin-1、CS846水平对RA的诊断效能。结果 RA组患者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CS84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9.583/<0.001、5.556/<0.001);RA组患者血清RF、IL-6、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14.413/<0.001、11.708/<0.001、12.036/<0.001);高活动亚组RA患者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低活动亚组,血清CS846水平高于低活动亚组(t/P=4.914/<0.001、5.272/<0.001);血清Omentin-1水平与血清RF、IL-6、TNF-α水平以及DAS28评分呈负相关(r/P=-0.518/<0.001、-0.435/<0.001、-0.486/<0.001、-0.434/<0.001),血清CS846水平与血清RF、IL-6、TNF-α水平以及DAS28评分呈正相关(r/P=0.473/<0.001、0.496/<0.001、0.454/<0.001、0.541/<0.001);血清Omentin-1、CS846及二者联合诊断R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0.755、0.924,二者联合诊断的效能优于单一诊断(Z/P=2.447/0.014、4.429/<0.001)。结论 老年RA患者血清Omentin-1水平降低,CS846水平升高,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RA。

    2025年05期 v.24 590-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血清Nesfatin-1、Kisspeptin、FABP4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张浩;张蕾;熊杰;杨素娥;王莉莉;

    目的 探究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亲吻素(Kisspeptin)、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3年1月—2024年9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39例作为妊娠糖尿病组,另选同期孕检正常的健康孕妇139例为健康对照组。妊娠糖尿病组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分为控制良好亚组49例、控制不良亚组54例和高风险亚组36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结局良好亚组(n=94)和妊娠结局不良亚组(n=45)。全部受试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esfatin-1、Kisspeptin、FABP4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因子单独及联合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效能。结果 妊娠糖尿病组血清Nesfatin-1、Kisspeptin、FABP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P=14.922/<0.001、14.244/<0.001、20.307/<0.001)。控制良好亚组、控制不良亚组、高风险亚组患者血清Nesfatin-1、Kisspeptin、FABP4水平依次升高(F/P=45.016/<0.001、65.788/<0.001、54.429/<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结局不良亚组不良孕产史占比、空腹血糖、血清Nesfatin-1、Kisspeptin、FABP4水平均高于妊娠结局良好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esfatin-1、Kisspeptin、FABP4水平升高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2.388(1.253~4.551)、3.025(1.315~6.958)、3.512(1.331~9.266),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Nesfatin-1、Kisspeptin、FABP4及三者联合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0.820、0.838、0.939,联合预测的AUC高于Nesfatin-1、Kisspeptin、FABP4单独预测(Z=4.618、4.449、3.925,P<0.05)。结论 Nesfatin-1、Kisspeptin、FABP4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潜在指标,并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2025年05期 v.24 595-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益心饮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岳温恒;黄鲲;吴越;温佳雨;梁春;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益心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改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和BATMAN数据库筛选益心饮的活性成分,并收集其相关靶点基因。同时,从GeneCards、OMIM和HPO数据库中收集MIRI相关靶点基因。将益心饮和MIRI的靶点基因进行交集分析,并构建“益心饮—活性成分—MIRI共同靶点”网络。随后,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筛选,并对其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最后,对核心靶点与益心饮关键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并在细胞模型中进行验证。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146个益心饮与MIRI的共同靶点基因,并进一步确认了18个核心靶点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点主要涉及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相关通路。分子对接分析表明,益心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基因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细胞实验表明,益心饮在缺血缺氧情况下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结论 益心饮可能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减轻MIRI。

    2025年05期 v.24 601-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论著·基础

  • 经导管胃左动脉栓塞治疗对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兔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赵玺;罗勇;文颖;冷启书;李丹;吕廷勇;

    目的 探讨经导管胃左动脉栓塞术(LGAE)对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T2DM)兔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实验于2023年7月—2024年3月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将实验兔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GAE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实验兔肥胖症伴T2DM模型,股动脉插管后行经皮导管引导下LGAE。检测各组实验兔术前及术后4、8、12周空腹体质量及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HOMA-IR、HOMA-β;检测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胃饥饿素(ghrelin)、瘦素(leptin)水平。结果 术后第4、8、12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与LGAE组空腹体质量、FPG、FINS、HOMA-IR、TC、TG、LDL-C、ghrelin、leptin水平升高,HOMA-β、HDL-C水平降低(P均<0.001);术后第4、8、12周,与模型组比较,LGAE组实验兔空腹体质量、FPG、FINS、HOMA-IR、TC、TG、LDL-C、ghrelin、leptin水平降低,HOMA-β、HDL-C水平升高(第4周:t/P=9.665/<0.001、38.240/<0.001、39.546/<0.001、92.674/<0.001、34.687/<0.001、32.193/<0.001、42.321/<0.001、32.194/<0.001、39.623/<0.001,14.770/<0.001、23.362/<0.001;第8周:t/P=12.490/<0.001、39.513/<0.001、36.943/<0.001、106.661/<0.001、30.934/<0.001、24.736/<0.001、39.583/<0.001、31.694/<0.001、34.430/<0.001,13.430/<0.001、24.794/<0.001;第12周:t/P=15.381/<0.001、37.054/<0.001、35.575/<0.001、113.798/<0.001、29.579/<0.001、18.933/<0.001、36.352/<0.001、31.680/<0.001、24.839/<0.001,10.329/<0.001、20.092/<0.001)。结论 经皮导管引导下LGAE可降低肥胖症伴T2DM实验兔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程度,改善血脂代谢。

    2025年05期 v.24 608-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罕少见病例

综述

  • 机械循环辅助治疗在暴发性心肌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先良艳;刘露;唐倩;吴建桦;

    暴发性心肌炎(FM)是一类非常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心肌,会造成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急性衰竭等表现。临床以病情凶险,迅速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机械循环支持可替代或部分替代心脏和/或心肺的作用,向心脏外组织提供血液灌注,以维持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器官功能恢复,在FM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大进步,并为后续治疗赢了得时间,已成为FM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章就机械循环辅助在FM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5年05期 v.24 619-62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法布雷病诊疗研究进展

    周子龙;龙卫平;

    法布雷病(FD)是一种基于α-半乳糖苷酶a活性缺乏的X连锁溶酶体贮积性疾病,由于鞘糖脂在细胞内积聚,导致一种进行性、危及生命的多系统疾病。法布雷病可影响心脏(心肌细胞、传导系统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肾脏(足细胞、小管细胞、肾小球细胞、系膜细胞和间质细胞)、神经系统(自主神经和后根神经节中的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等。文章就法布雷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5年05期 v.24 623-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病机与治法研究进展

    王彤彤;康宁;程丽娜;苏志伟;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因躯体感觉系统受损或疾病引发的疼痛综合征,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超敏及感觉异常等,西药止痛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较为显著。NP病位在络,发病病机为络脉气滞、痰瘀结络,不通则痛;络脉空虚,不荣则通。络以“通”为要,治疗以行气、化瘀、补虚,达到通络的目的。NP的发病机制与络病理论相符,文章基于络病学说对NP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5年05期 v.24 627-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医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治疗狼疮性肾炎研究进展

    韩昕璘;翟文生;任相阁;

    狼疮性肾炎是一种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的严重并发症,迄今为止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细胞凋亡有关。狼疮性肾炎治疗周期长,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复发率高,目前亟待研究有效中医药成分以提高其疗效,改善狼疮性肾炎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核因子κB、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Toll样受体、Wnt/β-连环蛋白等信号通路扮演关键角色,且中医药可通过调控上述信号通路展现出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纤维化、抑制机体自噬等多种有益效应,并且因其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制,使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已经成为当前临床治疗重点关注内容。文章对此进行综述。

    2025年05期 v.24 631-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内脏脂肪代谢评分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爽;彭年春;胡颖;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腹部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不仅增加了个体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还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内脏脂肪的异常蓄积及其代谢活性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有效评估内脏脂肪是早期识别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键。内脏脂肪代谢评分作为一个新兴的评估内脏脂肪的指标,结合了胰岛素抵抗、人体测量和人口统计学因素,能有效地评估内脏脂肪含量,且对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事件等的预测能力优于传统肥胖指标。文章就内脏脂肪代谢评分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5年05期 v.24 636-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