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专题

  • 血浆ANGPTL3、ANGPTL8与ACS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杨彦杰;李聪;段丽军;张敬;

    目的 探讨血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3、ANGPTL8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CS合并T2DM患者200例(合并症组)和100例单纯ACS患者100例(单纯ACS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ACS合并T2DM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亚组62例、中度亚组80例、重度亚组58例,根据PCI术1年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亚组71例和非MACE亚组12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NGPTL3、ANGPTL8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ANGPTL3、ANGPTL8水平对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浆ANGPTL3、ANGPTL8水平合并症组>单纯ACS组>健康对照组(F/P=225.251/<0.001、166.309/<0.001);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血浆ANGPTL3、ANGPTL8水平依次升高(F/P=410.079/<0.001、390.246/<0.001)。ACS合并T2DM患者血浆ANGPTL3、ANGPTL8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_s/P=0.803/<0.001、0.814/<0.001);与非MACE亚组比较,MACE亚组cTnI、CK-MB、HbA_(1c)、ANGPTL3、ANGPTL8水平及Gensini评分升高(t/P=2.720/0.007、3.005/0.003、3.790/<0.001、7.914/<0.001、8.249/<0.001、7.048/<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ensini评分升高、ANGPTL3升高、ANGPTL8升高为ACS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53(1.030~1.077)、1.244(1.120~1.381)、1.017(1.010~1.024)];血浆ANGPTL3、ANGPTL8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ACS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MACE的AUC分别为0.780、0.790、0.886,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3.638/<0.001、3.756/<0.001)。结论 ACS合并T2DM患者血浆ANGPTL3、ANGPTL8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加重和PCI术后MACE发生有关,血浆ANGPTL3联合ANGPTL8对PCI术后MACE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03期 v.24 257-262+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LDL-C/HDL-C比值、Lp(a)变化及其与PCI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尹佳锋;宋琳岚;董炜;张妮;韩婕;何谦;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脂蛋白(a)[Lp(a)]变化及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T2DM合并CHD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并根据PCI术后近期是否发生MACE将T2DM合并CHD患者分为预后不良亚组29例和预后良好亚组91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单纯CHD患者6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法测定血清LDL-C、HDL-C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Lp(a)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LDL-C/HDL-C比值、Lp(a)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CHD患者PCI术后近期MACE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DL-C/HDL-C比值、Lp(a)水平对T2DM合并CHD患者PCI术后近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LDL-C/HDL-C比值、Lp(a)水平高于对照组(t/P=6.594/<0.001、11.369/<0.001);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T2DM合并CHD患者血清LDL-C/HDL-C比值、Lp(a)水平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P=0.751/<0.001,0.744/<0.001);PCI术后随访12个月,T2DM合并CHD患者MACE发生率为24.17%(29/120)。预后不良亚组Gensini评分、血清LDL-C/HDL-C比值、Lp(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t/P=3.939/<0.001、4.413/<0.001、4.333/<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评分高、LDL-C/HDL-C比值高、血清Lp(a)水平高为T2DM合并CHD患者PCI术后近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5.298(3.259~8.614)、4.817(2.914~7.963)、4.855(2.852~8.264)];血清LDL-C/HDL-C比值、Lp(a)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T2DM合并CHD患者PCI术后近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5、0.737、0.930,二者联合的AUC大于两指标单独预测(Z/P=20.093/<0.001、18.651/<0.001)。结论 T2DM合并CHD患者LDL-C/HDL-C比值、血清Lp(a)水平异常高表达,且分别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二者联合可有效预测T2DM合并CHD患者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风险。

    2025年03期 v.24 2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MIP-1α、FGF-23、HDAC3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张庆军;薛军;范煜东;吴迪;张子龙;

    目的 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A)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应急总医院心内科接受RFA治疗的PAF患者245例作为病例组,依据RFA术后12个月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亚组64例和未复发亚组181例。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245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IP-1α、FGF-23、HDAC3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PAF患者血清MIP-1α、FGF-23、HDAC3水平与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AF患者RFA术后复发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IP-1α、FGF-23、HDAC3对PAF患者RFA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血清MIP-1α、FGF-23、HDAC3水平及LAD、LAVI均高于健康对照组,LVEF低于健康对照组(t/P=88.773/<0.001、83.283/<0.001、55.911/<0.001、36.510/<0.001、31.806/<0.001、37.894/<0.001);PAF患者血清MIP-1α、FGF-23、HDAC3均与LAD、LAV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MIP-1α:r/P=0.534/<0.001、0.621/<0.001、-0.582/<0.001;FGF-23:r/P=0.479/<0.001、0.637/<0.001、-0.609/<0.001;HDAC3:r/P=0.515/<0.001、0.674/<0.001、-0.715/<0.001);复发亚组年龄≥60岁、合并冠心病(CHD)患者比例、PAF病程血清MIP-1α、FGF-23、HDAC3水平及LAD、LAVI高于未复发亚组,LVEF低于未复发亚组(χ~2/t/P=12.861/<0.001、11.022/0.001、32.826/<0.001、5.286/<0.001、7.312/<0.001、9.581/<0.001、28.965/<0.001、29.296/<0.001、25.505/<0.001);MIP-1α高、FGF-23高、HDAC3高、合并CHD是影响PAF患者RF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684(1.376~5.237)、2.349(1.419~3.887)、3.124(1.407~6.937)、3.017(1.312~6.940)];血清MIP-1α、FGF-23、HDAC3及三者联合预测PAF患者RFA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7、0.777、0.769、0.912,三者联合检测的AUC大于单独检测的AUC(Z/P=3.940/<0.001、3.356/<0.001、3.414/<0.001)。结论 RFA术后复发的PAF患者血清MIP-1α、FGF-23、HDAC3水平均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AF患者RFA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2025年03期 v.24 268-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sTNFR-1、sTNFR-2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不稳定性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研究

    焦文萍;高琳;李伟程;周丽媛;梁森;卞妮娜;王秋峰;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sTNFR-2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不稳定性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4年5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易损斑块阳性患者120例为病例组,根据随访3个月是否发生AMI分为AMI亚组(n=44)和非AMI亚组(n=76)。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8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TNFR-1、sTNFR-2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斑块纤维帽厚度;Pearson法分析血清sTNFR-1、sTNFR-2与hs-CRP、TNF-α、cTnI、斑块纤维帽厚度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易损斑块阳性患者发生AMI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TNFR-1、sTNFR-2水平对易损斑块阳性患者发生AMI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sTNFR-1、sTNFR-2、hs-CRP、TNF-α及cTnI高于健康对照组(t/P=26.083/<0.001,23.779/<0.001,31.925/<0.001,29.491/<0.001,29.473/<0.001);血清sTNFR-1、sTNFR-2与hs-CRP、TNF-α、cTnI呈正相关(sTNFR-1:r/P=0.681/<0.001,0.634/<0.001,0.707/<0.001;sTNFR-2:r/P=0.672/<0.001,0.619/<0.001,0.673/<0.001),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sTNFR-1:r/P=-0.723/<0.001;sTNFR-2:r/P=-0.706/<0.001);有高血压史及血清hs-CRP、TNF-α、cTnI、sTNFR-1、sTNFR-2升高是易损斑块阳性患者发生AMI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464(1.139~1.881),1.660(1.037~2.658),1.483(1.174~1.872),1.516(1.236~1.859),1.598(1.217~2.099),1.496(1.225~2.827)],斑块纤维帽厚度增加是AMI保护因素[OR(95%CI)=0.583(0.412~0.828)];血清sTNFR-1、sTNFR-2及二者联合预测AMI的AUC分别为0.797、0.765、0.893,二者联合预测价值大于单一指标(Z/P=1.771/0.012,2.261/0.002)。结论 血清sTNFR-1、sTNFR-2水平升高介导了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破裂过程,早期检测两指标可辅助临床评估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不稳定性,从而预测AMI发生风险。

    2025年03期 v.24 274-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Periostin、Gal-3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范群;凌洋;江玲;刘继纯;汤圣兴;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骨膜蛋白(Periostin)、乳糖凝集素-3(Gal-3)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恶性心律失常(MA)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367例为研究对象(AMI组),根据是否发生MA分为非MA亚组(n=286)和MA亚组(n=81)。另选取医院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370例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Periostin、Gal-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发生MA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eriostin、Gal-3、24 h QT间期变异性(24 h QTV)、24 h正常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时间间期标准差(SDNN)对AMI患者发生MA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Periostin、Gal-3水平均升高(t/P=59.225/<0.001、33.141/<0.001);与非MA亚组比较,MA亚组血清Periostin、Gal-3水平及低血钾比例均升高(t/χ~2/P=7.602/<0.001、6.049/<0.001、15.167/<0.001);与非MA亚组比较,MA亚组SDNN、24 h QTV、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ndex)水平降低(t/P=7.029/<0.001、7.401/<0.001、4.281/<0.001、4.721/<0.001);血清Periostin、Gal-3水平升高是AMI患者发生MA的危险因素[OR(95%CI)=2.163(1.416~3.303)、2.450(1.570~3.823)],24 h QTV、SDNN水平升高为保护因素[OR(95%CI)=0.449(0.264~0.764)、0.430(0.223~0.829)];24 h QTV、SDNN、Periostin、Gal-3单独及四项联合预测AMI患者发生MA的AUC分别为0.791、0.719、0.758、0.744、0.901,四者联合预测的AUC高于单独预测(Z/P=3.916/<0.001、6.101/<0.001、4.888/<0.001、5.764/<0.001)。结论 AMI患者血清Periostin、Gal-3水平均升高,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联合血清Periostin、Gal-3预测AMI患者发生MA的效能较高。

    2025年03期 v.24 280-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妇科肿瘤专题

  •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UBR5、ITLN1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周司君;杨文静;杨慧君;云燕;萨日那;

    目的 研究上皮性卵巢癌(EOC)中泛素蛋白连接酶E3组分N-识别蛋白5(UBR5)、内凝集蛋白1(ITLN1)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诊治EOC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并以卵巢良性囊肿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UBR5、ITLN1表达;Spearman秩相关分析UBR5与ITLN1的相关性。随访3年,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UBR5、ITLN1表达与EOC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EO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EOC组UBR5阳性率高于对照组,ITLN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P=40.694/<0.001,40.597/<0.001);EOC中UBR5与ITLN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_s=-0.759,P<0.001);在FIGO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UBR5的阳性率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ITLN1阳性率低于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UBR5:χ~2/P=17.606/<0.001,20.103/<0.001;ITLN1:χ~2/P=10.303/0.006,13.131/<0.001);UBR5阳性亚组EOC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低于阴性亚组,ITLN1阴性亚组EOC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低于阳性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P=6.803/0.009,11.090/0.001)。FIGO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UBR5阳性是影响EOC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1.467(1.203~1.788),1.374(1.141~1.656),1.510(1.055~2.161)],ITLN1阳性是保护因素[HR(95%CI)=0.667(0.470~0.947)]。结论 EOC中UBR5上调,ITLN1下调,与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参与促进EOC肿瘤恶性进展,是新的预后评估的肿瘤标志物。

    2025年03期 v.24 285-289+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卵巢癌组织中miR-92a、NOC2L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曾亚芬;贺群芳;阮玉清;汪晶;汪黎明;

    目的 研究卵巢癌(OVC)组织中miR-92a、NOC2类核仁相关转录阻遏物(NOC2L)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武汉市第三医院妇产科诊治的OVC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R-92a、NOC2L mRNA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miR-92a、NOC2L表达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癌组织中miR-92a、NOC2L mRNA表达对OVC患者预后死亡的预测效能并采用DeLong法比较其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VC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应用K-M法及Log Rank比较不同miR-92a、NOC2L表达中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OVC患者癌组织中miR-92a、NOC2L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t/P=22.995/<0.001、16.691/<0.001);Shimizu-Silverberg分级3级、腹水细胞学阳性、淋巴结转移N1、远处转移M1、FIGO分期Ⅲ~Ⅳ期的OVC患者癌组织中miR-92a、NOC2L mRNA表达高于Shimizu-Silverberg分级1~2级、腹水细胞学阴性、淋巴结转移N0、远处转移M0、FIGO分期Ⅰ~Ⅱ期(miR-92a:t/P=2.020/0.046、2.635/0.009、1.994/0.049、2.981/0.004、2.807/0.006;NOC2L:t/P=3.483/0.001、3.729/<0.001、3.183/0.002、6.269/<0.001、4.318/<0.001);OVC患者癌组织中miR-92a、NOC2L mRNA表达分别与Shimizu-Silverberg分级、腹水细胞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FIGO分期呈正相关(miR-92a:r_s/P=0.678/0.024、0.715/0.007、0.699/0.015、0.742/0.003、0.687/0.029;NOC2L:r_s/P=0.631/0.015、0.687/0.029、0.711/0.024、0.659/0.031、0.702/0.008);miR-92a、NOC2L及二者联合预测OVC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4、0.701、0.896,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7.145/<0.001、6.097/<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himizu-Silverberg分级3级、腹水细胞学阳性、淋巴结转移N1、远处转移M1、FIGO分期Ⅲ~Ⅳ期、miR-92a≥1.45、NOC2L≥0.86为OVC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602(1.045~2.158)、2.032(1.144~2.921)、2.085(1.161~3.011)、2.438(1.216~3.659)、2.570(1.085~4.055)、5.013(1.399~7.246)、4.581(1.175~6.628)];miR-92a≥1.45且NOC2L≥0.86的OVC患者中位生存期低于miR-92a<1.45或NOC2L<0.86的OVC患者(Log Rank χ~2=14.026,P<0.001)。结论 OVC患者癌组织中miR-92a、NOC2L表达升高,可作为OVC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指标,联合检测时能显著提高对OVC患者死亡预测的临床价值。

    2025年03期 v.24 290-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癌肿瘤组织miR-222-3p、SLFN1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张朋;曾小艳;周晓莉;汪黎明;张雅君;

    目的 研究宫颈癌肿瘤组织miR-222-3p、Schlafen家族成员11(SLFN1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03例作为宫颈癌组,宫颈良性疾病患者57例作为宫颈良性病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2组患者miR-222-3p、SLFN11表达;分析宫颈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肿瘤组织miR-222-3p及SLFN11表达的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预测宫颈癌预后不良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并用DeLong法比较,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M法分析并采用Log Rank比较。结果 宫颈癌组肿瘤组织miR-222-3p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宫颈良性病组,SLFN11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和宫颈良性病组(F/P=945.371/<0.001、226.816/<0.001);CTC阳性、Ki-67≥70%、T分期T3~4、N分期N1、远处转移M1及TNM分期Ⅲ~Ⅳ期患者miR-222-3p表达高于CTC阴性、Ki-67<70%、T分期T1~2、N分期Nx~N0、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Ⅰ~Ⅱ期患者(t/P=3.263/0.002、4.208/<0.001、4.182/<0.001、3.342/0.001、5.391/<0.001、3.298/<0.001),SLFN11表达低于CTC阴性、Ki-67<70%、T分期T1~2、N分期Nx~N0、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Ⅰ~Ⅱ期患者(t/P=5.140/<0.001、5.706/<0.001、5.984/<0.001、7.701/<0.001、6.704/<0.001、7.859/<0.001)。宫颈癌组肿瘤组织miR-222-3p表达与CTC、Ki-67、T分期、N分期、远处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r_s/P=0.683/0.035、0.704/0.009、0.626/0.021、0.651/0.029、0.627/0.023、0.649/0.015),SLFN11表达与CTC、Ki-67、T分期、N分期、远处转移、TNM分期呈负相关(r_s/P=-0.624/0.037、-0.651/0.025、-0.677/0.032、-0.632/0.019、-0.648/0.007、-0.675/0.023)。miR-222-3p、SLFN11及二者联合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4、0.652、0.883,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8.143/<0.001、10.561/<0.001)。CTC阳性、Ki-67≥70%、T分期T3~4、N分期N1、有远处转移、TNM分期Ⅲ~Ⅳ期、miR-222-3p≥1.18、SLFN11≤0.65为宫颈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2.776(1.128~4.424)、1.865(1.044~2.685)、2.056(1.095~3.018)、2.192(1.127~3.257)、3.473(1.133~5.813)、2.656(1.026~4.286)、5.371(1.644~9.098)、4.367(1.512~7.221)];miR-222-3p≥1.18且SLFN11≤0.65宫颈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低于miR-222-3p<1.18或SLFN11>0.65患者(Log Rank χ~2=9.046,P<0.001)。结论 宫颈癌肿瘤组织miR-222-3p和SLFN1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生存期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在宫颈癌预后不良评估中的价值。

    2025年03期 v.24 296-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临床

  • 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高欣然;贾葆青;郭佳欣;刘俊彪;

    目的 探讨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影响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4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乳腺肿瘤外科收治的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将其分为建模组94例与验证组41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LNM将建模组患者分为ALNM亚组43例和无ALNM亚组5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ALNM的区分度;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35例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ALNM发生率为45.19%(61/135),94例建模组患者ALNM发生率为45.74%(43/94)。ALNM亚组患者年龄<50岁、肿瘤最大径>2 cm、组织学分级Ⅱ~Ⅲ级、脉管侵犯、多灶性肿瘤、p53基因突变比例高于无ALNM亚组(χ~2=15.474、12.163、14.026、12.983、21.803、15.159,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肿瘤最大径>2 cm、组织学分级Ⅱ~Ⅲ级、脉管侵犯、多灶性肿瘤、p53基因突变是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531(1.336~4.975)、3.120(1.095~8.886)、3.657(1.602~8.346)、5.208(1.854~14.633)、14.718(2.073~104.485)、6.807(1.934~19.157)],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验证结果显示,建模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0(95%CI=0.916~0.999),验证组AUC为0.967(95%CI=0.918~0.999)。建模组与验证组校准曲线斜率均接近1,建模组H-L检验为χ~2=7.067(P=0.701),验证组H-L检验为χ~2=6.923(P=0.706);由DCA曲线可知,高风险阈值概率在0.08~0.96时,该列线图模型评估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ALNM的临床使用价值较高。结论 年龄<50岁、肿瘤最大径>2 cm、组织学分级Ⅱ~Ⅲ级、脉管侵犯、多灶性肿瘤、p53基因突变是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ALNM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ALNM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25年03期 v.24 303-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血常规指标、肿瘤标志物及趋化因子水平变化对癌症复发的预测价值

    桑娟;岳雯;刘海凤;张泽高;

    目的 探讨保乳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血常规指标、肿瘤标志物及趋化因子水平变化及对癌症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放疗中心诊治乳腺癌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保乳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放疗。根据放疗后1年内癌症复发情况分为未复发组(n=80)和复发组(n=22)。比较2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CA153、CA199、癌胚抗原(CEA)]及趋化因子水平[CC趋化因子配体(CCL)2、CCL8、CCL21]的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差异性指标与术后放疗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复发组患者NLR、PLR及MLR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患者(t/P=4.274/<0.001、3.386/0.001、4.983/<0.001)。2组CA125、CA153、CA199及CE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CCL8、CCL21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t/P=4.529/<0.001、4.480/<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TNM分期、NLR、PLR、MLR、CCL8及CCL21水平与癌症复发呈显著正相关(r/P=0.211/0.033、0.420/<0.001、0.322/0.001、0.382/<0.001、0.436/<0.001、0.393/<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NLR、PLR、MLR、CCL8及CCL21水平较高均是癌症复发的危险因素[OR(95%CI)=3.579(1.397~9.140)、1.043(1.003~1.084)、3.113(1.330~9.168)、1.061(1.015~1.109)、1.032(1.002~1.174)]。结论 保乳手术后放疗乳腺癌患者NLR、PLR、MLR、CCL8及CCL21水平较高与癌症复发密切相关,监测乳腺癌患者上述指标对于辅助预测癌症复发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025年03期 v.24 309-312+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salusin-β、sNogo-B与病情进展及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陆丽霞;吴卫文;王阳;陈林;赵君;

    目的 探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心血管调节肽(salusin-β)、可溶性神经突触生长抑制因子-B(sNogo-B)与病情进展及认知障碍(C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内科就诊的PD患者124例为PD组,另选择同期医院体检健康者85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PD患者病情进展分为早期亚组(n=56)和中晚期亚组(n=68),再根据PD患者是否伴有CI分为PD-NCI亚组(n=52)和PD-CI亚组(n=7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alusin-β、sNogo-B水平;Hoehn-Yahr分期对PD患者疾病进展进行分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PD患者的认知功能;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alusin-β、sNogo-B水平与PD患者疾病进展及CI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alusin-β、sNogo-B水平对PD患者疾病进展和伴随CI的诊断价值。结果 PD组患者血清salusin-β、sNogo-B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8.694/<0.001、7.923/<0.001);中晚期亚组血清salusin-β、sNogo-B水平低于早期亚组(t/P=6.709/<0.001、7.059/<0.001);PD-CI亚组血清salusin-β、sNogo-B水平低于PD-NCI亚组(t/P=6.062/<0.001、8.767/<0.001);PD患者血清salusin-β、sNogo-B水平与病情进展及伴随CI呈负相关(salusin-β:r/P=-0.408/<0.001、-0.412/<0.001;sNogo-B:r/P=-0.403/<0.001、-0.406/<0.001);血清salusin-β、sNogo-B及二者联合诊断PD患者伴随CI的AUC分别为0.796、0.820、0.918,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salusin-β、sNogo-B单独预测的AUC(Z/P=3.702/<0.001、3.044/0.002)。结论 PD患者血清salusin-β、sNogo-B水平较低,并随着疾病进展及伴随CI进一步降低,且两者联合诊断PD患者病情进展及伴随CI价值较高。

    2025年03期 v.24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利奈唑胺联合美罗培南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气指标及血清膜联蛋白A1水平的影响

    徐震林;李奕鑫;赵国平;吴世浪;林建聪;

    目的 利奈唑胺(LZD)联合美罗培南(MEPM)治疗重症肺炎(SP)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气指标、血清膜联蛋白A1(ANXA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SP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EPM组(50例)和联用组(50例)。MEPM组患者给予美罗培南治疗,联用组患者在MEPM组基础上给予利奈唑胺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和ANXA1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用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MEPM组(96.00%vs. 74.00%,χ~2/P=9.490/0.002);治疗后,联用组患者的发热消失时间、咯痰消失时间、痰菌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MEPM组(t/P=15.915/<0.001、6.864/<0.001、8.283/<0.001、8.336/<0.001);治疗2周后,2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降低,且联用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MEPM组(t/P=11.628/<0.001、3.365/<0.001、11.679/<0.001);治疗2周后,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较治疗前升高,且联用组高于MEPM组(t/P=5.636/<0.001、4.162/<0.001、2.851/0.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ANXA1较治疗前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升高,且联用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MEPM组(t/P=3.902/<0.001、4.576/<0.001、20.185/<0.001、21.947/<0.001、6.907/<0.001);联用组与MEPM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ZD联合MEPM治疗SP,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炎性反应,降低血清ANXA1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具有较高安全性。

    2025年03期 v.24 318-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TRAF6、CTRP9水平与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性分析

    王敏;周静;马芮;刘星;杨雯静;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治疗的HDP孕妇110例,根据胎儿成长情况将发生FGR者39例为观察组,未发生FGR者71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RAF6、CTRP9水平,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及胎儿出生后腹围、头围及BMI值;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TRAF6、CTRP9水平与维生素D缺乏、脐血流异常、胎盘异常、FGR发生情况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DP孕妇发生FGR的风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TRAF6、CTRP9对HDP孕妇发生FGR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血清TRAF6水平升高,而血清CTRP9水平降低(t/P=5.962/<0.001、5.848/<0.001),缺乏维生素D、脐血流异常、胎盘异常占比升高(χ~2/P=8.506/0.004、41.412/<0.001、31.174/<0.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胎儿FGR指标双顶径、股骨长度、出生后腹围、头围及BMI值降低(t/P=8.947/<0.001、12.560/<0.001、5.118/<0.001、7.307/<0.001、8.930/<0.001);血清TRAF6水平与维生素D缺乏、脐血流异常、胎盘异常、FGR发生情况呈正相关(r/P=0.492/<0.001、0.423/<0.001、0.568/<0.001、0.422/<0.001),血清CTRP9水平与维生素D缺乏、脐血流异常、胎盘异常、FGR发生情况呈负相关(-0.513/<0.001、-0.416/<0.001、-0.594/<0.001、-0.419/<0.001);血清TRAF6高是HDP孕妇发生FGR的危险因素,而CTRP9高是其保护因素[OR(95%CI)=1.995(1.166~3.413)、0.354(0.190~0.658)];血清TRAF6、CTRP9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HDP孕妇发生FGR的AUC分别为0.858、0.826、0.938,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2.820/0.005、3.510/<0.001)。结论 发生FGR的HDP孕妇血清TRAF6、CTRP9水平升高,二者与HDP孕妇维生素D缺乏、脐血流异常、胎盘异常、FGR发生情况密切相关,且是HDP孕妇发生FGR的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可以预测FGR的发生。

    2025年03期 v.24 323-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ELA、MALAT1变化与病情程度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段娟;陈雪蓉;沈冉;李瑞华;孟海云;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清ELABELA(ELA)、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MALAT1)的表达与病情程度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产科诊治的HDCP患者102例为HDCP组。根据不同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亚组34例、轻度子痫前期(PE)亚组35例、重度PE亚组33例;根据不同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亚组66例和预后不良亚组36例。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孕妇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qPCR检测血清ELA、MALAT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D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ELA、MALAT1水平对HD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HDCP组血清ELA、MALAT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17.101/<0.001、15.035/<0.001);血清ELA、MALAT1水平比较:妊娠期高血压亚组>轻度PE亚组>重度PE亚组(F/P=115.480/<0.001、40.421/<0.001);预后不良亚组HDCP患者收缩压高于预后良好亚组,而血清MALAT1、EL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亚组(t/P=7.347/<0.001、8.898/<0.001、11.100/<0.001);收缩压升高是HD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556(1.230~1.968)],血清MALAT1、ELA水平升高是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680(0.548~0.843)、0.754(0.617~0.920)];血清ELA、MALAT1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HDC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8、0.829、0.912,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ELA、MALAT1水平单独预测(Z/P=4.613/<0.001、4.820/<0.001)。结论 HDCP患者血清ELA、MALAT1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二者联合对HDCP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03期 v.24 328-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泛免疫炎性值联合趋化因子预测子宫肌瘤术后复发风险的应用价值

    刘志慧;王令令;顾振鹏;崔金秀;

    目的 探讨泛免疫炎性值及趋化因子表达谱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中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和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分为未复发组(n=81)和复发组(n=23)。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血细胞相关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泛免疫炎性值(PIV)、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趋化因子水平[CC趋化因子配体(CCL)2、CCL8、CCL21]、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睾酮(T)]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危险因素独立及联合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疾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中合并子宫肌瘤家族史患者比例及ESR、PIV、NLR、CCL8、CCL21、FSH、LH、E_2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患者(χ~2/t/P=6.124/0.013、3.602/<0.001、4.278/<0.001、3.905/<0.001、4.454/<0.001、3.841/<0.001、4.123/<0.001、3.351/0.001、4.285/<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家族史、ESR、PIV、NLR、CCL8、CCL21、FSH、LH、E_2水平均与疾病复发呈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IV、NLR、CCL8、CCL21、E_2水平较高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OR(95%CI)=1.026(1.006~1.046)、4.978(1.018~7.776)、1.231 (1.058~1.432)、1.066 (1.016~1.118)、1.032 (1.004~1.060)];ROC分析表明PIV、NLR、CCL8、CCL21单独及四者联合预测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762、0.703、0.799、0.739、0.966,四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3.876、4.145、3.722、3.956,P均<0.05)。结论 泛免疫炎性值及趋化因子水平可联合性激素用于预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复发风险,密切监测炎性反应水平及性激素变化对于预防疾病复发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2025年03期 v.24 33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BALP、CX3CL1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孟钊志;马验;高海聪;朱文博;寻欢;

    目的 探讨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4年1月铜川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AS患者153例为AS组。根据病情程度将AS患者分为早期AS亚组41例、中期AS亚组57例、晚期AS亚组55例;根据随访6个月预后情况将AS患者分为不良预后亚组55例和良好预后亚组98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志愿者7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ALP、CX3CL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BALP、CX3CL1水平对AS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S组血清BALP、CX3CL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16.275/<0.001、14.357/<0.001);伴随病情加重,早期AS亚组、中期AS亚组、晚期AS亚组AS患者血清BALP、CX3CL1水平依次升高(F/P=79.259/<0.001、84.646/<0.001);随访6个月,153例AS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为35.95%(55/153)。不良预后亚组AS患者髋关节受累比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BALP、CX3CL1水平高于良好预后亚组(t/P=27.546/<0.001、3.943/<0.001、4.020/<0.001、6.245/<0.001、7.012/<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髋关节受累、CRP高、ESR高、BALP高、CX3CL1高为AS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6.641(1.993~22.131)、1.092(1.009~1.182)、1.203(1.089~1.329)、1.039(1.020~1.059)、4.644(2.145~10.056)];血清BALP、CX3CL1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AS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5、0.795、0.873,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BALP、CX3CL1水平单独预测的AUC(Z/P=3.355/0.001、2.666/0.008)。结论 AS患者血清BALP、CX3CL1水平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加重和不良预后有关,血清BALP、CX3CL1水平联合对AS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2025年03期 v.24 338-342+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清miR-21、miR-15b表达水平与视神经损伤程度和炎性反应的相关性

    杨阳;万玮;王雅琪;纪开宝;张雯茜;陈婷;

    目的 探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血清微小RNA-21(miR-21)、微小RNA-15b(miR-15b)表达水平与视神经损伤程度和炎性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POAG患者112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平均缺损值(MD)评估视神经损害程度并将患者分为轻度亚组(n=47)、中度亚组(n=35)、重度亚组(n=30);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21、miR-15b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POAG患者血清miR-21、miR-15b水平与血清炎性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1、miR-15b对视神经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病例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iR-2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miR-15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P=3.902/<0.001、9.209/<0.001、4.913/<0.001、17.764/<0.001)。血清miR-21水平比较,重度亚组>中度亚组>轻度亚组,miR-15b水平比较,重度亚组<中度亚组<轻度亚组(F/P=41.478/<0.001、15.411/<0.001)。病例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IL-18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血清IL-6、IL-1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19.781/<0.001、28.338/<0.001、20.271/<0.001、16.786/<0.001)。患者血清miR-21水平与炎性指标IL-1β、IL-18呈正相关,与IL-6、IL-12呈负相关(r/P=0.572/<0.001、0.632/<0.001、-0.518/<0.001、-0.498/<0.001),血清miR-15b水平与炎性指标IL-1β、IL-18呈负相关,与IL-6、IL-12呈正相关(r/P=-0.621/<0.001、-0.563/<0.001、0.598/<0.001、0.612/<0.001)。血清miR-21、miR-15b及二者联合评估POAG患者视神经损伤重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1、0.757、0.898,二者联合优于血清miR-21、miR-15b各自单独检测(Z/P=2.900/0.004、2.743/0.006)。结论 POAG患者血清miR-21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miR-15b水平明显降低,与视神经损伤程度和炎性反应有显著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对POAG患者视神经损伤程度有更高的评估价值。

    2025年03期 v.24 343-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VEGF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房水内细胞因子、SD-OCT影像学特征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李欢;王伟;王运昌;董萍;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眼内细胞因子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变化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河北省眼科医院收治的DME患者80例为观察组,给予抗VEGF治疗,并根据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下降率将DME患者分为治疗敏感亚组37例和治疗不敏感亚组43例,根据椭圆体带及外界膜连续性分为连续亚组31例和中断亚组49例,根据房水内VEGF水平分为VEGF正常亚组13例和VEGF升高亚组67例。另选择同期医院治疗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均完善房水内细胞因子检测和SD-OCT检查,并分析其与DME患者SD-OCT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房水内IL-6、IL-8、TNF-α、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t/P=18.836/<0.001,25.756/<0.001,7.321/<0.001,16.937/<0.001);治疗不敏感亚组DME患者房水内IL-6、IL-8、VEGF水平及高反射灶(HF)数量、外界膜连续性中断比例低于治疗敏感亚组(t/P=3.767/<0.001,2.867/0.005,2.193/0.031,3.353/0.001,7.011/0.008);中断亚组DME患者房水内VEGF水平及CMT厚度高于连续亚组(t/P=2.732/0.008,2.193/0.031);VEGF升高亚组DME患者抗VEGF治疗后CMT低于治疗前(t/P=8.999/<0.001);DME患者高反射灶(HF)数量与房水内VEGF水平呈低度正相关,与房水内IL-6、IL-8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P=0.301/0.007,0.536/0.023,0.788/<0.001)。结论 HF与外界膜的连续性,可以被视为评价DME患者抗VEGF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

    2025年03期 v.24 349-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介素-30、自噬相关基因5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姚明;路永红;陈浩;裴宝强;李在兵;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30(IL-30)、自噬相关基因5(ATG5)在寻常型银屑病(PV)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8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PV患者100例(PV组)和同期来院体检健康者100例(健康对照组),PV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PV亚组27例、中度PV亚组37例、重度PV亚组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30、ATG5、辅助性T细胞17(Th17)下游因子(IL-6、IL-17A)和调节性T细胞(Treg)下游因子[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Th17比例,并计算Treg/Th17比值;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PV患者血清IL-30、ATG5与病情程度和Th17、Treg相关因子及外周血Th17/Treg比值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IL-30、ATG5对中重度PV的评估效能。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V组血清IL-30、ATG5、IL-6、IL-17A和外周血Th17、Th17/Treg比值升高(t/P=10.276/<0.001、10.621/<0.001、20.729/<0.001、29.252/<0.001、17.046/<0.001、16.972/<0.001),血清IL-10、TGF-β_1和外周血Treg比例降低(t/P=18.426/<0.001、28.000/<0.001、12.506/<0.001);轻度PV亚组、中度PV亚组、重度PV亚组血清IL-30、ATG5、IL-6、IL-17A和外周血Th17、Th17/Treg比值依次升高(F/P=176.054/<0.001、201.964/<0.001、172.705/<0.001、192.062/<0.001、213.010/<0.001、256.673/<0.001),血清IL-10、TGF-β_1和外周血Treg比例依次降低(F/P=105.130/<0.001、211.495/<0.001、123.180/<0.001)。PV患者血清IL-30、ATG5水平与病情程度、IL-6、IL-17A和外周血Th17、Th17/Treg比值呈正相关(r/P=0.703/<0.001、0.723/<0.001、0.686/<0.001、0.712/<0.001、0.772/<0.001、0.790/<0.001、0.702/<0.001、0.790/<0.001、0.710/<0.001、0.719/<0.001),与IL-10、TGF-β_1和外周血Treg比例呈负相关(r/P=-0.633/<0.001、-0.678/<0.001、-0.768/<0.001、-0.767/<0.001、-0.643/<0.001、-0.707/<0.001);血清IL-30、ATG5水平及二者联合评估中重度PV的AUC为0.799、0.784、0.876,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IL-30、ATG5水平各自单独评估(Z/P=2.274/0.023、2.414/0.016)。结论 PV患者血清IL-30、ATG5水平升高,与病情程度加重和Th17/Treg失衡密切相关,血清IL-30、ATG5水平联合评估中重度PV的效能较高。

    2025年03期 v.24 354-358+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DOT1L、STAT5B表达及临床预后价值研究

    王文强;冯少鹏;高炳章;闫小晨;乌洋慧;

    目的 研究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类端粒沉默干扰体1(DOT1L)、转录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5B(STAT5B)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ccRCC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ccR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DOT1L、STAT5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DOT1L mRNA与STAT5B mRNA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分析DOT1L、STAT5B表达对ccRCC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影响;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研究影响ccRCC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 ccRCC癌组织中DOT1L、STAT5B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t/P=40.071/<0.001、45.067/<0.001);ccRCC癌组织中DOT1L mRNA与STAT5B mRNA表达呈正相关(r/P=0.726/<0.001);ccRCC癌组织中DOT1L、STAT5B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9.23%、67.31%,高于癌旁组织5.77%、7.69%(χ~2/P=89.354/<0.001,78.851/<0.001);TNM分期Ⅲ期、Fuhrman分级Ⅲ~Ⅳ级ccRCC癌组织中DOT1L蛋白、STAT5B蛋白阳性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Fuhrman分级Ⅰ~Ⅱ级(DOT1L:χ~2/P=19.492/<0.001,10.963/0.001;STAT5B:χ~2/P=10.316/0.001,17.148/<0.001);DOT1L阳性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0.83%(51/72),低于阴性组87.50%(28/32)(Log-rank χ~2=4.136,P=0.030);STAT5B阳性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8.57%(48/70),低于阴性组91.18%(31/34)(Log-rank χ~2=5.339,P=0.021);Fuhrman分级Ⅲ~Ⅳ级,TNM分期Ⅲ期,DOT1L阳性,STAT5B阳性是影响ccRCC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1.586(1.024~2.455),2.016(1.341~3.030),1.423(1.168~1.735),1.436(1.158~1.782)]。结论 ccRCC患者癌组织中DOT1L、STAT5B表达上调,两者均促进ccRCC的肿瘤进展,是评估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新指标。

    2025年03期 v.24 359-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罕少见病例

综述

  • 自身免疫性脑炎重叠综合征研究进展

    刘乙璇;张江;

    自身免疫性脑炎是一种与抗神经元抗体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不同抗体亚型通常对应不同的临床表型,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大影响。近年来,随着自身免疫性脑炎案例不断被报道以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抗神经元抗体叠加出现或临床表型重叠的现象引起了临床关注。文章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其可能的发病机制、重叠现象、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对自身免疫性脑炎重叠综合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5年03期 v.24 367-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TRPV1、TRPA1参与慢性气道疾病发病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薛永新;何丹;陈炎城;

    慢性气道疾病是一类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是全球公共卫生重要问题之一。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亚型1(TRPA1)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是2种重要的离子通道受体,两者活化参加气道平滑肌收缩、炎性介质释放、黏液分泌增加等反应,可引发气道炎性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等病理过程,在慢性气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TRPV1和TRPA1的药物干预可能成为治疗慢性气道疾病的新策略。文章从发病机制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展开综述,归纳总结TRPV1、TRPA1与慢性气道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慢性气道疾病诊疗提供借鉴。

    2025年03期 v.24 372-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胱氨酸贮积症发病机制及诊疗新进展

    寇文韬;李燕;

    胱氨酸贮积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传统的治疗药物为半胱胺,但并不能完全逆转已造成的脏器损伤。该病预后极差,确诊率低,但近来多种研究提示尽早诊断并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胱氨酸贮积症的发病机制、治疗及监测手段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患者提供更早的诊断、更优的治疗方案。

    2025年03期 v.24 376-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奇经和络病理论探讨杜氏型肌营养不良中医发病机制

    梁亚飞;杨勇;陆春玲;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以对称性肢体肌萎无力为主要表现,是遗传性肌肉变性病,属中医“痿证”范畴。脏腑辨证理论认为肢体之肌、筋、骨为脾、肝、肾所主,故肌肉筋骨萎软不用与脾、肝、肾虚损关系密切。但DMD症状繁多、进行性发展、病机复杂,且疾病初期虽有严重肌萎无力,却无脏腑受累典型症状,难用脏腑虚损去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文章基于奇经和络病理论,探讨DMD中医发病机制,提出先天不足是其发病之根本,奇经虚损是其症状启动之机括,络脉病变是病情进展之要素,而络息成积是本病后期心肺功能衰竭的关键。

    2025年03期 v.24 38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撰写医学论文主体部分的要求

    <正>1前言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仅需提供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切忌写成文献综述。一般以200~300个汉字为宜,占全文字数的5%左右。2资(材)料与方法 实验研究论文常写成“材料与方法”,临床研究论文常写成“资料与方法”。2.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人,需注明时间、地点、分组方法、一般情况、选择标准与排除标准等,并说明经所在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知情同意。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雌雄、年龄、饲养条件、健康状况及合格证号等,并符合动物实验伦理要求。

    2025年03期 v.24 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