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冬晔;朱王亮;许志茹;孙欢;袁浩博;
目的 探讨血清脂多糖(LPS)、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心血管内科行RFCA术的PAF患者197例(PAF组),同期医院体检健康者78例(健康对照组)。PAF组患者RFCA术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亚组63例和未复发亚组1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PS、LOXL2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PS、LOXL2水平对RFCA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AF组血清LPS、LOXL2水平升高(Z=5.575、6.903,P均<0.001)。197例PAF患者RFCA术后1年复发率为31.98%(63/197)。与未复发亚组比较,复发亚组血清LPS、LOXL2水平升高(Z=6.431、6.543,P均<0.001)。病程较长、左心房内径(LAD)增加、LPS升高、LOXL2升高为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335(1.450~3.761)、1.289(1.049~1.586)、1.025(1.014~1.035)、1.004(1.002~1.006)];血清LPS、LOXL2及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784、0.789、0.859,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LPS、LOXL2水平单独预测的AUC(Z/P=2.549/0.011、3.000/0.003)。结论 PAF患者血清LPS、LOXL2水平升高,是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LPS、LOXL2水平联合检测对PAF患者RFCA术后复发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4年05期 v.23 513-517+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冰心;宋雪;古力努尔·依明;芦颜美;范平;
目的 探讨心电图P波参数联合体质量指数(BMI)在阵发性房颤(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PAF消融术后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24)和未复发组(n=85)。109例PAF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24 h内行12导联心电图检测。收集患者术前BMI、左心房内径(LAD)等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P波参数联合BMI对PAF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109例PAF患者中术后1年内复发24例,复发率22.02%。复发组房颤病程、高血压占比、LAD、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以及BMI均高于未复发组(t/χ~2/P=2.559/0.012、5.827/0.016、4.557/<0.001、5.254/<0.001、4.436/<0.001)。复发组术前P波时限(PWD)、最大PWD(Pmax)及P波离散度(Pd)均较未复发组显著升高(t=5.617、4.005、9.078,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BMI、LAD、NLR、高血压、PWD、Pmax及Pd均为PAF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95%CI)=1.163(1.008~1.342)、1.256(1.024~1.540)、1.458(1.106~1.922)、1.435(1.045~1.971)、1.509(1.136~2.005)、1.157(1.005~1.332)、1.714(1.308~2.246)]。四者联合预测PAF患者术后复发的AUC优于PWD、Pmax、BMI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2.017/0.044、2.476/0.013、2.788/0.005),而与Pd单独预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P=1.946/0.052)。结论 BMI、LAD、NLR、高血压、PWD、Pmax及Pd是P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术前PWD、Pmax和Pd联合BMI对PAF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2024年05期 v.23 518-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钊;张瑶;王书清;宋炳慧;吕晶;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急性前壁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以常规药物和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左心室功能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0%vs. 77.50%,χ~2/P=7.314/0.007);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P=5.507/<0.001、11.006/<0.001、5.287/<0.001、4.297/<0.001、6.647/<0.001、2.330/0.022);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vs. 20.00%,χ~2/P=4.114/0.043);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的患者疗效显著,患者的心功能有所改善,MACE发生率降低,且相对安全。
2024年05期 v.23 523-526+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玲;田芸;袁龙会;巫文丽;杨洋;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行PCI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射血分数降低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统计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PC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包括动脉夹层、局部血肿、局部出血、假性动脉瘤、上肢肿痛以及感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61%(41/112)。血管不良事件患者中普遍年龄较大,且有不良生活史(78.05%vs. 40.85%)、术后抗凝药物使用不规范(68.29%vs. 28.17%)、合并基础疾病(56.10%vs. 26.76%)比例明显较高,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上述因素均为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ROC分析结果发现,年龄(AUC=0.837)、抗凝药物使用不规范(AUC=0.701)、不良生活史(AUC=0.691)、合并基础疾病(AUC=0.647)对是否易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年龄、基础病史、不良生活史、凝血药物用药不规范均是影响PC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可作为判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参考。
2024年05期 v.23 527-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华君;吴雪达;石凤梧;刘苏;马千里;安景辉;
目的 评价主动脉瓣膜反流(AR)患者应用自膨式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应用自膨式瓣膜行TAVR的重度AR患者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59~83(70.03±1.07)岁。分析手术成功率、病死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患者左心功能变化。结果 35例患者均采用自膨式介入瓣膜经股动脉行TAVR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完成手术的患者17例(48.6%),平均体外循环辅助时间(32.5±14.6)min。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患者5例(14.3%)。采用瓣中瓣技术的患者14例(40.0%)。术前LVEF(48.01±12.20)%,术后1周LVEF(50.22±15.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2,P>0.05);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5.04±10.10)mm,术后1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3.44±11.0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0,P>0.05)。术前5例患者存在二尖瓣中量及以上反流,术后二尖瓣反流均较术前减轻,其中2例转为少中量反流,3例转为少量反流。术后即刻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4例(40.0%),三度传导阻滞1例(2.9%),转入心内科植入永久起搏器。术中出现心包积液1例(2.9%),胸骨正中剑突下切口植入心包引流管后痊愈。少中量瓣周漏3例(8.6%),其余为少量及微量瓣周反流32例(91.4%)。结论 应用自膨式瓣膜经股动脉行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手术安全性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2024年05期 v.23 532-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古红;张奕玲;赵宇;张婷;沈恺;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环状RNA TTC3(circTTC3)和微小RNA-138-5p(miR-138-5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干部医疗科诊治老年ACI患者128例(ACI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为轻度亚组42例、中度亚组49例和重度亚组37例,同期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人员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circTTC3和miR-138-5p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老年ACI患者血清circTTC3和miR-138-5p的相关性,Spearman法分析老年ACI患者血清circTTC3和miR-138-5p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ircTTC3和miR-138-5p表达水平对老年ACI患者神经缺损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circTTC3表达水平升高,miR-138-5p降低(t/P=17.207/<0.001、16.239/<0.001)。血清circTTC3水平比较,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miR-138-5p表达水平比较,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F/P=26.579/<0.001、105.935/<0.001)。老年ACI患者血清circTTC3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21,P<0.001),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425、-0.392,P均<0.001);miR-138-5p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785,P<0.001),与MCA、ACA血流速度呈正相关(r=0.571、0.635,P均<0.001)。circTTC3、miR-138-5p及二者联合诊断ACI神经缺损程度的AUC分别为0.817、0.810、0.878,二者联合诊断价值优于单独诊断(Z/P=2.106/0.035、2.406/0.016)。结论 老年ACI患者血清circTTC3表达水平升高,miR-138-5p表达水平降低,二者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作为ACI病情诊断、治疗相关的作用靶点。
2024年05期 v.23 537-541+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一鸣;王翠;尹文超;徐晓琳;付煜颖;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P-糖蛋白(P-gp)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2月—2023年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7例为进展组,老年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9例为非进展组;进展组根据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亚组(n=39,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亚组(n=28,mRS评分3~6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A2、P-gp水平,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血清HMGA2、P-gp与NIHSS评分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HMGA2、P-gp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进展组血清HMGA2、P-gp水平及NIHSS评分高于非进展组(t/P=13.672/<0.001,8.095/<0.001, 8.226/<0.001)。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MGA2、P-gp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P=0.732/<0.001、0.708/<0.001);预后不良亚组患者年龄大于预后良好亚组,血清HMGA2、P-gp水平及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亚组(t/P=5.092/<0.001、5.103/<0.001、4.449/<0.001、2.357/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和血清HMGA2、P-gp水平及NIHSS评分升高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429(1.093~1.869),1.288(1.082~1.533),1.586(1.161~2.165),1.483(1.120~1.963)];血清HMGA2、P-gp及二者联合预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38、0.740、0.895,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2.031/0.002、2.006/0.003)。结论 血清HMGA2、P-gp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异常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不良有关,早期联合检测两项指标可预测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发生。
2024年05期 v.23 542-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晓辉;朱燕;赵婷;滕威;阿曼古力;
目的 探究拉考沙胺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原发性癫痫患儿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及左乙拉西坦口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拉考沙胺片,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相关指标(MBP、S-100β、HMGB1、GFAP、PGP)及癫痫发作情况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33%vs. 90.00%,χ~2/P=4.184/0.041),平均癫痫发作次数及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P=13.288/<0.001,2.956/0.002),但2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患儿血清MBP、S-100β、HMGB1、GFAP及PGP水平低于治疗前,BDN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高于对照组(t/P=2.858/0.005, 4.672/<0.001, 2.142/0.034, 3.521/<0.001, 5.054/<0.001, 10.310/<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治疗后癫痫患儿癫痫发作次数与血清PGP水平呈正相关,与BDNF水平呈负相关(r/P=0.577/<0.001,-0.338/<0.001)。结论 拉考沙胺联合左乙拉西坦的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癫痫患儿神经功能相关指标,进而降低癫痫患儿癫痫发作频率、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临床安全性较好。
2024年05期 v.23 548-551+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檀浩鹏;屈浙;田军;王坤;李建华;
目的 研究影响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程度和肿瘤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2021年3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120例,依据手术类型分为近全切除和全切除组75例、次全切除组45例;再依据其肿瘤进展情况分为肿瘤进展组20例和肿瘤无进展组10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程度和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次全切除组患者既往行手术治疗、既往行放疗、肿瘤Knosp分级为3~4级、肿瘤的最大径>5 cm、肿瘤侵入后颅窝、MR病灶强化特点不均匀、肿瘤质地为硬韧、肿瘤形状为分叶状或团块状的患者占比均高于近全切除和全切除组(χ~2/P=9.391/0.002、6.487/0.011、5.562/0.018、9.700/0.007、5.820/0.016、10.901/0.001、14.959/<0.001、14.415/0.001);肿瘤进展组患者病理学检查可见核分裂象、Ki-67指数≥3%、肿瘤切除程度为次全切除的患者占比均高于肿瘤无进展组(χ~2/P=5.608/0.018、4.631/0.031、6.334/0.04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质地为硬韧、肿瘤Knosp分级为3~4级均为影响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441(1.042~1.991),1.592(1.040~2.436),均P<0.05];肿瘤切除程度为次全切除、病理学检查可见核分裂象均为影响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675(1.141~2.455),1.422(1.074~1.882),均P<0.05]。结论 肿瘤质地为硬韧、肿瘤Knosp分级为3~4级均为影响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切除程度为次全切除、病理学检查可见核分裂象均为影响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年05期 v.23 552-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雷;应佑国;夏正新;丁艳芬;董锦秀;袁慧敏;张志飞;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外冷诱导RNA结合蛋白(eCIRP)、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预测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致ARDS患者84例(ARDS组),按照1∶1比例选取单纯脓毒症患者84例(非ARDS组),根据预后将脓毒症致ARDS患者分为死亡亚组(37例)和存活亚组(4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eCIRP、suPAR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脓毒症致ARDS患者死亡的因素及血清eCIRP、suPAR水平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ARDS组比较,ARDS组血清eCIRP、suPAR水平升高(t/P=14.330/<0.001、10.632/<0.001);84例脓毒症致ARDS患者90 d死亡率为44.05%(37/84);死亡亚组患者血清eCIRP、suPAR、脓毒性休克比例、机械通气时间≥3 d比例、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降钙素原、血乳酸均高于存活亚组(χ~2/t/P=13.805/<0.001、5.229/<0.001、10.932/0.001、4.334/0.037、4.850/<0.001、7.592/<0.001、5.926/<0.001);SOFA评分高、血乳酸高及血清eCIRP、suPAR高为脓毒症致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523(1.123~2.067)、2.558(1.123~5.824)、1.094(1.017~1.178)、1.365(1.117~1.670)]。血清eCIRP、suPAR及二者联合预测脓毒症致ARDS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787、0.779、0.871,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eCIRP、suPAR水平的单独预测(Z/P=2.005/0.045、2.205/0.028)。结论 血清eCIRP、suPAR水平升高与脓毒症致ARDS患者预后不良有关,且二者联合预测的价值较高。
2024年05期 v.23 557-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敏;杨爱霞;郭雪娟;刘莉;赵文化;
目的 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戊糖素(PTD)与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并发肌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T2DN患者277例,根据是否并发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85例和非肌少症组19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OST、PTD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T2DN并发肌少症患者血清SOST、PTD水平与肌少症指标[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握力、步速和5次坐起时间]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N患者并发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OST、PTD水平对T2DN患者并发肌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肌少症组血清SOST、PTD水平高于非肌少症组(t=7.777、7.854,P均<0.001)。血清SOST、PTD水平与T2DN并发肌少症患者ASMI、握力、步速呈负相关(SOST:r_s=-0.734、-0.725、-0.762;PTD:r_s=-0.720、-0.732、-0.755,P均<0.001),与5次坐起时间呈正相关(r_s=0.722、0.729,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增加、ASMI增加、握力增加、步速加快为T2DN患者并发肌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875(0.779~0.982)、0.716(0.598~0.857)、0.509(0.366~0.707)、0.824(0.780~0.870)],5次坐起时间增加、SOST升高、PTD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427(1.159~1.757)、1.056(1.023~1.090)、1.019(1.006~1.031)];血清SOST、PTD及二者联合诊断T2DN患者并发肌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3、0.796、0.897,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SOST、PTD水平单独诊断的AUC(Z=4.277、3.825,P均<0.001)。结论 血清SOST、PTD水平与T2DN并发肌少症密切相关,二者升高是T2DN患者并发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血清SOST、PTD水平对T2DN患者并发肌少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4年05期 v.23 563-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晓燕;曹玲;闫雪梅;宁聪华;伊力多斯·阿里什;
目的 基于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351、miR-638水平构建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予评价。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18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医院同期体检健康者9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miR-351、miR-638及血糖、血脂水平差异;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CAS分为CAS亚组(n=79)和非CAS亚组(n=103),并比较2亚组临床特点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CAS的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构建T2DM合并CAS发生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效能,以Bootstrap法、决策曲线分析该模型校准度与决策能力。结果 观察组血清miR-35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miR-638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9.999/<0.001、12.051/<0.001)。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11.060/<0.001),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18.034、20.355、21.744、7.991、20.682、13.256,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_(1c)、TC、TG、LDL-C、miR-351升高为T2DM合并C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8.129(3.377~19.567)、1.444(1.093~1.908)、7.868(2.254~27.459)、2.728(1.241~5.997)、1.337(1.039~1.721)],而miR-638升高为其保护因素[OR(95%CI)=0.046(0.006~0.337)]。ROC分析显示,HbA_(1c)、TC、TG、LDL-C、miR-351、miR-638水平及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3、0.670、0.693、0.726、0.776、0.655、0.936,以预测模型的AUC最大(Z=3.468、6.602、 5.832、5.599、5.064、6.674,P均<0.001);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重复抽样1 000次(B=1 000)显示,C-index为0.871,提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决策分析显示,该模型的阈值概率0.01~0.97,净收益率>0,高于两条无效线。结论 T2DM患者血清miR-351水平升高,miR-638水平降低,参与了T2DM患者CAS的发生及进展。HbA_(1c)、TC、TG、LDL-C、miR-351升高为T2DM合并CAS的独立危险因素,miR-638升高为其保护因素,基于miR-351、miR-638及其他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T2DM合并CAS有良好预测价值,可用于评估T2DM患者合并CAS发生风险。
2024年05期 v.23 569-574+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玉;徐邦红;胡国瑞;黄艳;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儿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ENFI)的影响因素,建立ENFI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取目的抽样法收集2017年6月—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收治的AP患儿40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80例和验证组121例,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ENFI分为ENFI亚组113例和非ENFI亚组167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患儿发生ENFI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AP患儿发生ENFI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ENFI亚组患儿的腹内压(IAP)≤20 cmH_2O、APACHEⅡ评分≤20分、血清Alb水平>25 g/L、肠内营养开始时间≤72 h、CVP≤12 cmH_2O的比例均小于非ENFI亚组(χ~2/P=8.450/0.004、7.453/0.006、8.717/0.003、8.551/0.003、6.771/0.009),未添加可溶性纤维比例大于非ENFI亚组(χ~2/P=7.448/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P>20 cmH_2O、未添加可溶性纤维、血清Alb水平≤25 g/L、肠内营养开始时间>72 h、CVP>12 cmH_2O是影响AP患儿发生ENFI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111(1.139~3.913)、2.019(1.036~3.935)、1.989(1.081~3.660)、1.907(1.032~3.524)、2.112(1.170~3.812)],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建模组的验证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6(95%CI 0.850~0.922),模型预测AP患儿发生ENFI风险与实际风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外部验证的AUC为0.890(95%CI0.853~0.926),模型预测AP患儿发生ENFI风险与实际风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χ~2=6.130,P=0.419)。结论 基于IAP>20 cmH_2O、未添加可溶性纤维、血清Alb水平≤25 g/L、肠内营养开始时间>72 h、CVP>12 cmH_2O构建AP患儿发生ENFI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早期预测AP患儿ENFI的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2024年05期 v.23 575-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刘慧;钟娇影;陈秀娟;英一铭;刘杰;
目的 探讨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2(ROCK2)、肾胺酶(renalase)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IM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河北以岭医院肾病科收治IMN患者120例为IMN组,另选取同期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20例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ROCK2、renalase水平,Pearson法分析ROCK2、renalase水平与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ROCK2、renalase及二者联合诊断IMN的价值。结果 IMN组ROCK2、renalase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P=12.837/<0.001、11.066/<0.001)。Ⅰ期、Ⅱ期、Ⅲ期、Ⅳ期IMN患者血清ROCK2逐次升高(F/P=77.154/<0.001),而Ⅰ期、Ⅱ期、Ⅲ期血清renalase水平逐次升高,但Ⅳ期血清renalase水平低于Ⅲ期(F/P=163.042/<0.001)。Alb与血清ROCK2、renalase水平呈负相关(r/P=-0.302/0.009、-0.402/<0.001),PLA2R抗体、BUN、SCr、24 h尿蛋白与血清ROCK2、renalase水平均呈正相关(r/P=0.336/<0.001、0.264/0.011、0.315/0.007、0.320/<0.001,0.359/<0.001、0.284/0.010、0.420/<0.001、0.412/<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ROCK2、renalase及二者联合诊断IMN的AUC分别为0.908、0.907、0.965,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3.597,3.755,P均<0.001)。结论 ROCK2与renalase在IMN患者血清中均高表达,二者联合诊断IMN的价值较高。
2024年05期 v.23 581-584+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丽;邓茜;李海荣;孙蕾;鄢萍;
目的 探讨血清铁调素、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等红细胞参数在不同严重程度缺铁性贫血(IDA)患者中的差异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内科诊治的IDA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IDA组(n=64)和重度IDA组(n=38)。收集2组临床资料,检测并比较血清铁调素、血清铁蛋白(SF)及总铁结合力(TIBC)等铁代谢指标;MCV、MCH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红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RET)计数、RET百分比及RET血红蛋白含量(RET-He)等网织红细胞参数。分析不同预后患者间各指标的差异,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DA患者病情严重的危险因素。结果 重度IDA组患者的血清铁调素、SF、MCV、MCH、RET百分比及RET-He均低于轻中度IDA组患者(t/P=5.091/<0.001, 5.513/<0.001, 3.191/0.002, 5.338/<0.001, 5.244/<0.001, 5.745/<0.001),血清TIBC水平、RDW、RET计数均高于轻中度IDA组患者(t/P=4.215/<0.001, 5.770/<0.001, 3.874/<0.001);IDA患者严重程度与患者血清TIBC、RDW及RET计数呈正相关(r/P=0.390/<0.001, 0.496/<0.001, 0.386/<0.001),与血清铁调素、SF、MCV、MCH、RET百分比及RET-He呈负相关(r/P=-0.477/<0.001,-0.506/<0.001,-0.302/0.002,-0.475/<0.001,-0.466/<0.001,-0.500/<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DA患者铁调素升高、MCH水平升高均是病情严重的保护因素[OR(95%CI)=0.780(0.631~0.965), 0.556(0.328~0.941)]。结论 不同严重程度的IDA患者铁代谢、红细胞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铁调素、MCH水平降低可能提示IDA患者病情较严重,监测相关指标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IDA患者病情。
2024年05期 v.23 585-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彦娥;贺双;刘东梅;苏虎艳;王倩如;郝光军;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中卷曲同源蛋白7(FZD7)、半乳糖凝集素8(GAL-8)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榆林市第一医院肿瘤科诊治的ICC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手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FZD7、GAL-8蛋白表达;Spearman秩相关分析FZD7与GAL-8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FZD7、GAL-8表达对I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Cox回归分析ICC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ICC癌组织中FZD7、GAL-8阳性率分别为73.81%(62/84)、71.43%(60/84),高于癌旁组织的4.76%(4/84)、7.14%(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50,72.770,P均<0.001);ICC中FZD7与GAL-8表达呈正相关(r_s=0.745,P<0.001);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的ICC癌组织中FZD7、GAL-8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FZD7:χ~2/P=8.221/<0.001,6.097/0.014,13.014/<0.001;GAL-8:χ~2/P=7.207/0.007,5.555/0.018,11.760/0.001)。FZD7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为32.26%(20/62),低于阴性组的68.19%(15/22)(Log rank χ~2=8.723,P=0.003);GAL-8阳性组3年总生存率为28.33%(17/60),低于GAL-8阴性组的75.30%(18/24)(Log rank χ~2=24.310,P<0.001)。TNM分期Ⅲ期、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ZD7阳性、GAL-8阳性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614(1.215~2.145),1.516(1.219~1.884),1.916(1.315~2.791),1.826(1.222~2.729),1.737(1.237~2.438)]。结论 ICC癌组织中FZD7、GAL-8表达上调,两者均参与ICC肿瘤进展,是评估ICC患者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2024年05期 v.23 590-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布都黑力力·买买提艾力;王健;艾克热木江·艾尔肯;吕青;
目的 探究血清几丁质酶1(CHIT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相关蛋白内源性配体13(Apelin-13)水平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收治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102例,根据愈合状况分为延迟愈合组34例和正常愈合组6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HIT1、Apelin-1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HIT1、Apelin-13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正常愈合组比较,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CHIT1水平升高,Apelin-13水平降低(t/P=10.905/<0.001,6.497/<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IT1高水平是创伤性骨折患者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OR(95%CI)=2.263(1.351~3.789)],而Apelin-13高水平是其保护因素[OR(95%CI)=0.685(0.552~0.850)];血清CHIT1、Apelin-13及二者联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延迟愈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0.803、0.921,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7.788/<0.001、3.161/0.002)。结论 老年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中CHIT1呈高表达,Apelin-13呈低表达,二者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延迟愈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4年05期 v.23 595-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莉;刘春桃;刘杨;刘明盛;李丽;
目的 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腺肌病(AD)患者的效果及对血管生成因子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诊治的AD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n=52)和联用组(n=52)。单一组采用HIFU消融治疗,联用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继续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血管生成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脂联素(ADPN)]、卵巢相关指标[雌激素(E_2)、促卵泡激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流速度峰值(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体积、病灶体积及直径、临床症状(月经周期变化、经期延长、经血成块、月经量增多、日间尿频、乏力、痛经、盆腔疼痛、夜间尿频)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用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90.38%vs. 75.00%,χ~2/P=4.300/0.038);治疗后2组的Ang-2、VEGF、E_2、AMH、FSH、LH、PSV、EDV、RI、子宫体积、病灶体积、病灶直径水平、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用组低于单一组(t/P=3.340/0.001、5.125/<0.001、4.427/<0.001、9.381/<0.001、2.313/0.023、9.795/<0.001、3.149/0.002、3.584/0.001、2.139/0.035、4.151/<0.001、15.493/<0.001、8.814/<0.001、6.605/<0.001、4.583/<0.001、9.112/<0.001、7.522/<0.001、5.427/<0.001、3.425/0.001、4.084/<0.001、8.209/<0.001);治疗后2组的ADPN、PI较治疗前升高,且联用组显著高于单一组(t/P=2.659/0.002、2.801/0.006);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患者经HIFU消融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其血管生成因子、血流动力学水平显著降低,安全性较高。
2024年05期 v.23 599-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