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胥成朗;李强;谭承睿;肖文峰;蒋正方;
目的 探讨微小RNA-132(miR-132)、miR-34a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神经外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0例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亚组32例、中度亚组58例和重度亚组30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亚组76例和预后不良亚组44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miR-132、miR-34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132、miR-34a水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iR-132、miR-34a水平显著升高(t/P=11.907/<0.001、12.148/<0.001);血清miR-132、miR-34a水平比较,重度亚组>中度亚组>轻度亚组(F/P=35.229/<0.001、33.573/<0.001);与预后良好亚组比较,预后不良亚组患者糖尿病、家族遗传史比例及收缩压、血清miR-132、miR-34a显著升高[χ~2(t)/P=11.666/<0.001、5.083/0.024、3.557/0.001、3.208/0.002、3.592/<0.001],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显著降低(t/P=12.458/<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32高、miR-34a高、收缩压高、有糖尿病史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2.077(1.352~3.190)、3.458(1.613~7.412)、1.528(1.104~2.116)、2.778(1.448~4.657)],GOS评分高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682(0.501~0.928)];血清miR-132高、miR-34a高及二者联合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19、0.727、0.782,二者联合优于单独预测价值(Z/P=2.588/0.011、2.453/0.014)。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miR-132、miR-34a水平显著上调,两者联合可较好地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
2023年09期 v.22 897-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源;刘星;禹红;熊武忠;王乐;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趋化素样因子1(CKLF1)、claudin-5预测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价值及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月武汉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接受静脉溶栓的AIS患者321例为AIS组,根据是否发生HT分为HT亚组63例和非HT亚组258例。患者出院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再分为预后不良亚组88例和预后良好亚组233例,另选取医院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比较各组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AIS患者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与mR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IS组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升高(Z=11.953、11.069,P均<0.001)。AIS患者321例静脉溶栓后HT发生率为19.63%(63/321)。心源性栓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升高和血清CKLF1、claudin-5升高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04(1.047~1.165)、4.377(2.011~9.526)、1.195(1.106~1.292)、1.039(1.024~1.052)]。AIS患者321例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7.41%(88/321)。与预后良好亚组比较,预后不良亚组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升高(Z=7.145、7.279,P均<0.001)。AIS患者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_s=0.517、0.491,P均<0.001)。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0.772、0.876,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大于CKLF1、claudin-5单独预测(Z=2.542、3.786,P均<0.001)。结论 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升高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价值较高,且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升高与AI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有关,有望成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和短期预后的辅助评估指标。
2023年09期 v.22 902-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松;贺兴友;汪波;詹彧;张杰;孙晶晶;
目的 观察丁苯酞(NBP)联合肢体缺血后适应(LIPostC)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急性脑梗死患者25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BP组84例、LIPostC组84例、NBP+LIPostC组(联合组)84例。NBP组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LIPostC组采用LIPostC干预,联合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LIPostC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7 d、14 d通过基于CTA的区域软脑膜评分(rLMC)评估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情况,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法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3组患者3个月内病死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1、7、14 d后各组患者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率、MMSE评分及BI评分均提高,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降低,其中治疗1 d后3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7、14 d后NIHSS、MMSE、BI及mRS评分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 d:F/P=35.811/0.001、86.735/0.001、36.652/0.001、236.965/0.001;14 d:F/P=85.593/0.001、154.507/0.001、75.932/0.001、419.197/0.001)。联合组患者3个月内病死率低于NBP组和LIPostC组(χ~2/P=6.300/0.043),3组其余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P联合LIPostC能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
2023年09期 v.22 909-913+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桂秀;陶璃娜;乔娟;陈芬;
目的 观察利培酮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脑部血液流变学和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0月武汉市武东医院精神重症一科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活血化瘀汤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培酮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脑部血液流变学指标、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NHISS)评分及血清GDNF、5-HT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0%vs. 70.83%,χ~2/P=7.318/0.007);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HAMD、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t(Z)/P=5.342/<0.001,4.328/<0.001,12.014/<0.001,11.270/<0.001,8.607/<0.001,8.520/<0.001];治疗后2组血清GDNF、5-HT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P=4.119/<0.001,4.666/<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显著。
2023年09期 v.22 914-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周雪琴;罗志华;黄从刚;康丽;黄乔春;
目的 研究脑胶质瘤组织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二肽基肽酶4(DPP4)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88例的胶质瘤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GLP-1R、DPP4蛋白的表达。Spearman秩相关分析脑胶质瘤组织中GLP-1R与DPP4表达的相关性。统计分析GLP-1R、DPP4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GLP-1R、DPP4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胶质瘤组织中GLP-1R、DPP4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χ~2/P=34.680/<0.001,24.908/<0.001)。脑胶质瘤组织中GLP-1R与DPP4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P=0.604/<0.001)。Kam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70分及WHO分级Ⅲ级脑胶质瘤患者GLP-1R、DPP4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KPS评分≥70分、WHO分级Ⅰ~Ⅱ级患者(GLP-1R:χ~2/P=8.005/0.005、7.883/0.005;DPP4:χ~2/P=7.062/0.008、6.471/0.011)。GLP-1R、DPP4阳性表达脑胶质瘤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低于GLP-1R、DPP4阴性表达者(χ~2/P=10.128/<0.001,9.670/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胶质瘤组织中GLP-1R阳性表达、DPP4阳性表达、WHO分级Ⅲ级及KPS评分<70分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2.427(1.426~4.569),1.740(1.121~2.568),2.671(1.160~6.012),1.628(1.017~2.592)]。结论 脑胶质瘤组织中GLP-1R、DPP4表达升高,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3年09期 v.22 919-923+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伟伟;葛建敏;王文珊;李雯;褚杰;
目的 分析研究血清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心内四科收治的96例Pa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根据有无房颤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24)与未复发组(n=72)。比较2组的血清BNP、hs-CRP与sST2水平;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BNP、hs-CRP与sST2水平对Pa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PaAF患者的血清BNP、hs-CRP与sST2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P=14.916/<0.001、11.974/<0.001、7.229/<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冠心病史、BNP水平升高、hs-CRP水平升高及sST2水平升高均是Pa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718(1.200~2.459)、1.891(1.214~2.945)、2.104(1.237~3.579)、1.902(1.243~2.910)];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BNP、hs-CRP与sST2水平及联合检测评估Pa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5、0.965、0.870、0.989,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Z=2.027、2.309、3.001,均P<0.05)。结论 血清BNP、hs-CRP、sST2在Pa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中呈高表达,对Pa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3年09期 v.22 924-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南光日;王曼蕊;郑东阳;朱春晓;李玉柱;
目的 观察丙卡特罗联合异丙托溴铵在缓解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呼吸内科诊治哮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丙卡特罗治疗,观察组采用丙卡特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评分、肺功能[第1秒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小气道功能[用力呼吸50%肺活量(FEF50)、用力呼吸75%肺活量(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75/25)]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88%vs. 79.59%,χ~2/P=4.346/0.037);治疗2周后观察组各临床表现评分(胸闷、咳嗽、喘息、哮鸣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P=6.141/<0.001、3.940/<0.001、5.824/<0.001、3.957/<0.001),FEV_1、FVC、PEF、FEF50、FEF75、MMEF75/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P=2.703/0.008、2.001/0.048、4.810/<0.001、3.382/0.001、5.260/<0.001、3.328/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P=0.178/0.674)。结论 丙卡特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哮喘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哮喘症状,对缓解小气道功能障碍、提高肺功能均有良好效果,安全性高。
2023年09期 v.22 929-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建华;宋振君;龙翩翩;刘浩;
目的 探讨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联合血清可溶性分化簇74(sCD74)对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创伤手足与创面修复外科收治大面积烧伤并发ARDS患者164例,根据氧合指数分为轻度组66例、中度组60例、重度组38例,根据28 d生存结局分为死亡亚组和存活亚组。监测PVPI和检测血清sCD74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大面积烧伤并发ARDS患者PVPI和血清sCD74水平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大面积烧伤并发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VPI和血清sCD74对大面积烧伤并发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VPI和血清sCD74水平依次升高(F/H=139.276、120.888,P均<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面积烧伤并发ARDS患者PVPI、血清sCD74水平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_s=-0.715、-0.790,P均<0.001)。164例大面积烧伤并发ARDS患者28 d死亡率为34.15%(56/1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脏代替治疗和PVPI、sCD74升高为大面积烧伤并发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氧合指数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2.794(1.054~7.405)、2.124(1.311~3.439)、1.061(1.031~1.091)、0.987(0.979~0.994)]。ROC曲线分析显示,PVPI、血清sCD74及二者联合评估大面积烧伤并发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0.789、0.871,二者联合评估大面积烧伤并发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最大(Z=2.659、3.294,P=0.008、0.001)。结论 PVPI和血清sCD74水平与大面积烧伤并发ARDS患者病情和预后有关,二者联合评估大面积烧伤并发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可能成为大面积烧伤并发ARDS患者预后辅助评估指标。
2023年09期 v.22 934-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英;谢玉秀;李玲;赵洪霄;
目的 探讨温阳润肺膏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西北寒燥证的治疗效果及对细胞外基质和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寒燥证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沙美特罗/丙酸氧替卡松)吸入剂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阳润肺膏方口服,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_1)、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呼吸困难指数(mMRC)及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检测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0%vs. 72.0%,χ~2=8.016,P=0.018),观察组患者中医主症、次症总积分,mMRC评分、CAT评分及血清中HA、LN、cⅣ、ICAM-1、VCAM-1、E-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P=9.948/<0.001、6.969/<0.001、3.309/0.001、5.913/<0.001、10.017/<0.001、3.232/0.002、6.111/<0.001、5.909/<0.001、5.281/<0.001、2.156/0.034),FVC、FEV_1、FEV_1%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t/P=4.213/<0.001、5.991/<0.001、4.572/<0.001)。结论 温阳润肺膏方对COPD西北寒燥证患者临床疗效肯定,效果优于舒利迭吸入剂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外基质和黏附分子水平相关。
2023年09期 v.22 940-94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小慧;李亚云;张海燕;刘海涛;于志娟;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ET结构域包含1A(SETD1A)和赖氨酸去甲基酶4A(KDM4A)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南通市肿瘤医院综合内科收治NSCLC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组织中SETD1A、KDM4A表达,二者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SETD1A、KDM4A表达对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Cox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因素。结果 NSCLC癌组织中SETD1A棕黄色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核,KDM4A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浆和细胞膜。NSCLC癌组织SETD1A阳性率为61.21%(71/116),高于癌旁组织的6.90%(8/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46,P<0.001)。NSCLC癌组织中KDM4A阳性率为65.52%(76/116),高于癌旁组织的8.62%(10/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87,P<0.001)。NSCLC癌组织中SETD1A与KDM4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_s=0.722,P<0.001)。TNM分期Ⅲ期、低分化程度、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在NSCLC癌组织中SETD1A、KDM4A阳性率显著高于TNM分期Ⅰ~Ⅱ期、高中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者(SETD1A:χ~2/P=15.808/<0.001,7.108/0.008,17.136/<0.001;KDM4A:χ~2/P=9.050/0.003,5.480/0.019,10.208/0.001)。SETD1A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9.28%(34/69)、78.72%(37/47)。SETD1A阳性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χ~2=12.984,P<0.001);KDM4A阳性组和阴性组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8.65%(36/74)、83.33%(35/42),KDM4A阳性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χ~2=17.175,P<0.001)。TNM分期Ⅲ期、合并淋巴结转移、SETD1A阳性、KDM4A阳性是影响NSCL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610(1.221~2.122)、1.904(1.307~2.774)、1.835(1.228~2.742)、1.744(1.245~2.443)]。结论 NSCLC癌组织中SETD1A、KDM4A表达升高,两者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NSCLC组织中SETD1A、KDM4A表达有助于评估NSCLC患者临床预后。
2023年09期 v.22 945-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薇;肖影;王健;方琴;谭清林;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P/Al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联合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广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SAP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后24 h是否并发ARDS分为ARDS组43例与非ARDS组65例。比较2组CRP/Alb、NLR、PLR水平及血气分析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SAP患者并发ARDS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RP/Alb、NLR、PLR对SAP患者并发ARDS的预测价值。结果 ARDS组CRP/Alb、NLR、PLR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RDS组(t/P=6.377/<0.001,6.377/<0.001,6.625/<0.001),动脉血氧分压(PaO_2)低于非ARDS组(t/P=7.377/<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Alb高、NLR高、PLR高是SAP患者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457(1.964~6.085)、4.331(2.461~7.623)、3.778 (2.115~6.749)];CRP/Alb、NLR、PLR及三者联合预测SAP患者并发ARD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7、0.848、0.860、0.966,三者联合预测AUC显著大于单项预测(Z/P=17.502/<0.001,10.857/<0.001,9.008/<0.001)。结论 CRP/Alb、NLR、PLR均可有效预测SAP患者发病后24 h并发ARDS的风险,利于ARDS早期识别和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2023年09期 v.22 951-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德保;杨爱祥;夏菲;姜卓;
目的 分析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液肾脏损伤分子(KIM-1)水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苏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发生急性肾损伤的脓毒症患者10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急性肾损伤的脓毒症患者11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肾功能指标、血清NGAL、尿液KIM-1水平及外周血NLR、RDW;采用偏相关分析血清NGAL、尿液KIM-1水平、外周血NLR、RDW与脓毒症患者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GAL、KIM-1、NLR、RDW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NGAL、尿液KIM-1水平及外周血NLR、R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t/P=7.034/<0.001、8.273/<0.001、32.011/<0.001、18.467/<0.001、7.142/<0.001、8.584/<0.001、9.375/<0.001、11.363/<0.001、8.777/<0.001、17.428/<0.001)。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GAL、尿液KIM-1水平及外周血NLR、RDW与BUN、SCr、UA呈显著正相关(BUN:r=0.509、0.479、0.443、0.498;SCr:r=0.527、0.509、0.511、0.451;UA:r=0.479、0.452、0.492、0.437,P均<0.001),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r=-0.550、-0.514、-0.521、-0.497,P均<0.001)。NGAL、KIM-1、NLR、RDW及四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3、0.806、0.770、0.828、0.907,四者联合检测优于各自单独预测价值(Z=9.593、10.197、8.503、12.148,P均<0.001)。结论 脓毒症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NGAL、尿液KIM-1水平及外周血NLR、RDW升高,且与患者肾功能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四者联合在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23年09期 v.22 956-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阿衣丁·西热牙孜旦;乃比江·毛拉库尔班;阿斯木江·阿不拉;凯赛尔·阿吉;高新;
目的 探讨膀胱壁厚度(BWT)和残余尿量比(PVR-R)在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膀胱口梗阻风险中的预测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诊治LUTs患者478例。均于入院时完善尿动力学检测[最大尿流速下逼尿肌压力(PdetQ_(max))、最大尿流率(Q_(max))、开放时逼尿肌压力(PdetOp)、逼尿肌最小压力(PdetVoidMin)]、泌尿系超声及B型超声检查并收集结果。评价患者出现膀胱口梗阻(BOO)发生率并分为非BOO组286例和BOO组192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Logistic回归分析平均BWT、A-BWT、PVR-R与BOO发生的关系,并建立联合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二者预测BOO价值。结果 BOO组盆腔内器官脱垂占比高于非BOO组(χ~2/P=9.248/0.002)。BOO组患者Q_(max)低于非BOO组(t/P=4.196/<0.001),而PdetQ_(max)、PdetOp、PdetVoidMin、PVR-R及A-BWT均显著高于非BOO组(t/P=5.513/<0.001,2.701/0.007,3.528/<0.001,11.898/<0.001,8.479/<0.001)。A-BWT高、PVR-R高及合并盆腔内器官脱垂是影响BO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118(1.573~2.853),1.439(1.337~1.549),5.648(1.499~21.283)]; A-BWT、PVR-R单独与二项联合预测BOO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1、0.785、0.893,二项联合的AUC最大(Z=6.732、4.659,P均<0.001)。结论 基于BWT及PVR-R对于LUTs患者BOO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2023年09期 v.22 962-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莉;张兆岩;崔娟;孙晓平;于新宇;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和白介素-17(IL-17)与老年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干部病房一科收治的老年肌少症患者93例为肌少症组,体检志愿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握力和步速将肌少症组患者分为前期亚组(29例)、中期亚组(39例)、严重期亚组(25例)。检测各组血清TWEAK和IL-17水平,Pearson分析TWEAK、IL-17与SMI、握力、步速之间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TWEAK、IL-17预测老年肌少症的价值。结果 肌少症组血清TWEAK、IL-1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27.192/<0.001、19.823/<0.001),SMI、握力和步速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P=8.601/<0.001、8.450/<0.001、13.635/<0.001),血清TWEAK、IL-17水平比较,严重期亚组>中期亚组>前期亚组(F/P=66.493/<0.001、19.902/<0.001),SMI、握力和步速比较,严重期亚组<中期亚组<前期亚组(F/P=19.746/<0.001、86.254/<0.001、32.765/<0.001)。肌少症患者血清TWEAK、IL-17水平与SMI、握力和步速均呈负相关(P<0.01)。骨质疏松、高TWEAK、高IL-17是老年肌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高SMI是其保护因素[OR(95%CI)=1.958(1.216~3.153)、1.650(1.091~2.496)、1.621(1.110~2.366)、0.258(0.086~0.775)]。血清TWEAK、IL-17及二者联合诊断老年肌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0.790、0.898,二者联合诊断老年肌少症的AUC大于单独TWEAK、IL-17诊断(Z/P=4.210/<0.001、2.865/0.016)。结论 老年肌少症患者血清TWEAK、IL-17水平增高,且与骨骼肌质量减少、握力及步速降低有关,联合检测血清TWEAK、IL-17有助于识别老年人肌少症潜在风险。
2023年09期 v.22 967-971+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治权;孟庆才;李祥生;邓迎杰;刘鹏程;
目的 探讨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与膝骨关节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二科诊治膝骨关节炎患者105例作为关节炎组,依据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亚组62例和重度亚组43例;同时纳入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PCR法检测PDGF基因rs974819位点、FGF-2基因rs2922979位点多态性并进行测序鉴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DGF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GF-2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膝骨关节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结果 健康对照组和关节炎组PDGF基因rs974819位点、FGF-2基因rs2922979位点上均检出GG型、GC型、CC型3种基因型,关节炎组携带CC型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占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DGF:χ~2/P=41.726/<0.001,54.382/<0.001;FGF-2:χ~2/P=65.987/<0.001,88.988/<0.001),C等位基因可能是膝骨关节炎的易感基因。关节炎组血清PDGF、FGF-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11.715/<0.001、22.079/<0.001)。重度亚组血清PDGF、FGF-2水平低于轻中度亚组(t/P=6.525/<0.001、8.304/<0.001),IL-17、TNF-α水平高于轻中度亚组(t/P=6.032/<0.001、8.952/<0.001)。血清PDGF、FGF-2高是膝骨关节炎患者病情进展为重度的保护因素[OR(95%CI)=0.849(0.753~0.957)、0.834(0.747~0.931)]。结论 随膝骨关节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血清PDGF、FGF-2水平降低,PDGF基因rs974819位点、FGF-2基因rs2922979位点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膝骨关节炎的易感基因。
2023年09期 v.22 972-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岩;凌琬茗;赵瑞雪;王浩;
目的 检测血浆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R155HG在特应性皮炎(AD)患儿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收治的AD患儿118例为AD组,同期医院体检健康儿童12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离受试儿童血浆外泌体并进行鉴定,检测血浆外泌体LncRNA MIR155HG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病情程度AD患儿血浆外泌体LncRNA MIR155HG表达水平及AD积分指数(SCORAD)评分;Pearson法分析AD患儿血浆外泌体LncRNA MIR155HG与SCORAD评分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外泌体LncRNA MIR155HG表达水平对中度、重度AD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D组患儿血浆外泌体LncRNA MIR155HG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P=23.843/<0.001);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AD患儿血浆外泌体LncRNA MIR155HG表达水平及SCORAD评分依次升高(F/P=41.773/<0.001、260.201/<0.001);AD患儿血浆外泌体LncRNA MIR155HG表达水平与SCORAD评分呈正相关(r/P=0.673/<0.001);ROC曲线显示,血浆外泌体LncRNA MIR155HG表达水平诊断中重度A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0.802,诊断中度和重度AD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P=1.008/0.313)。结论 AD患儿血浆外泌体LncRNA MIR155HG高表达,且其可能与AD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对AD严重程度有较高诊断价值,临床监测血浆外泌体LncRNA MIR155HG水平变化可能对靶向防治AD患儿有重要意义。
2023年09期 v.22 97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