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临床

  • 心房纤颤患者血浆TMAO、BNP及心房内径变化的意义

    曹文斋;殷明刚;叶秋棠;钟德超;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心房纤颤(房颤)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房颤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由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诊为房颤患者160例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42例,持续性房颤54例,永久性房颤64例。另取同期体检的无房颤病史的健康者12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血浆TMAO、BNP水平及LAD,并分析三者与房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房颤组患者血浆TMAO、BNP显著增高,LAD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2、-26. 73、-4. 38,P均<0.01)。不同程度房颤患者随病情严重程度加重,TMAO、BNP水平及LAD增高,阵发性房颤亚组<持续性房颤亚组<永久性房颤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 94、216.32、12.401,P均<0.01)。血浆TMAO、BNP水平与LAD均呈正相关(r/P=0. 658/0. 003、0.679/0. 001)。结论房颤患者TMAO、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明显升高,并与房颤的严重程度有关。

    2019年06期 v.18 541-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和肽素及Tei指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袁桂莉;郭继忠;要彤;邹玉安;张三明;徐涛;秦少强;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和肽素及Tei指数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组,Killip分级Ⅰ~Ⅱ级40例,Ⅲ级29例,Ⅳ级11例。另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无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冠心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尿酸及血清和肽素,并行心脏超声检查,计算Tei指数。结果 (1)研究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P=7.188/0.000)。(2)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Killip分级(Ⅰ~Ⅱ级、Ⅲ级、Ⅳ级)升高,血清和肽素水平及Tei指数水平亦随之升高(F/P=761.368/0.000,466.586/0.000)。(3)血清和肽素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Tei指数呈正相关(r=0.910,P=0.000)。(4)肽素及Tei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表明,两者的曲线下面积极分别为0.693、0.642,约登指数分别为0.442、0.280,和肽素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更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升高,与Tei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检测其水平评估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及干预治疗。

    2019年06期 v.18 545-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CAM-1、cFN水平与炎性因子相关性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杨庆晓;关文明;宋彬;王一楠;郑伟勋;陈希;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水平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诊治急性脑出血患者126例作为脑出血组,其中存活104例(存活亚组),死亡22例(死亡亚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ICAM-1、cFN水平及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脑出血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血清ICAM-1、cF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F/P=4 319.339/0.000、3 692.312/0.000、3 862.029/0.000、621.021/0.000、899.166/0.000);患者发病3 d时的血清ICAM-1、cFN、TNF-α、IL-1β、CRP水平最高,高于发病1、5 d(F/P=90.498/0.000、589.890/0.000、185.613/0.000、10.920/0.001、11.634/0.001);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CAM-1、cFN与TNF-α、IL-1β、CRP均呈正相关(ICAM-1:r/P=0.532/0.007、0.489/0.012、0.581/0.000;cFN:r/P=0.453/0.024、0.422/0.041、0.501/0.010);死亡亚组和存活亚组临床资料比较显示,血肿量、GCS评分、ICAM-1、cFN、TNF-α、IL-1β、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肿量以及血清ICAM-1、cFN、CRP水平是急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CAM-1、cFN水平与炎性因子呈正相关,血肿量以及血清ICAM-1、cFN、CRP水平是急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9年06期 v.18 549-553+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ALDH2基因多态性与Hcy代谢、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的相关性

    刘春苗;杨国帅;钟伟;余丹;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6—2018年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06例,根据入组时Hcy水平分为普通高血压的观察A组(Hey<10μmol/L)42例、H型高血压的观察B组(Hcy≥10μmol/L)64例;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ALDH2基因G487A多态性、Hcy代谢指标、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指标,并分析ALDH2基因多态性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ALDH2基因野生型GG的构成比明显较低,突变型GA+AA的构成比明显升高(χ~2/P=24.899/0.000),与观察A组比较,观察B组GG构成比较低、GA+AA构成比较高(χ~2/P=6.061/0.014);观察B组患者的血清Hcy、IL-6、IL-8、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观察A组(t/P观察B组vs.健康对照组=13.473/0.000、16.427/0.000、12.163/0.000、16.107/0.000,t/P观察B组vs.A组=20.380/0.000、30.319/0.000、20.201/0.000、23.271/0.000),FA、VitB_(12)、T-AOC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观察A组(t/P观察B组vs.健康对照组=7.444/0.000、3.054/0.002、15.581/0.000,t/P观察B组vs.A组=13.750/0.000、6.368/0.000、21.114/0.000),且观察B组中ALDH2 GA+AA基因型患者的血清Hcy、IL-6、IL-8、MDA含量均明显高于GG基因型患者(t/P=6.467/0.000、13.594/0.000、14.782/0.000、12.430/0.000),FA、VitB_(12)、T-AOC含量均明显低于GG基因型患者(t/P=11.308/0.000、8.254/0.000、8.477/0.000)。结论 ALDH2基因G487A突变与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发生及Hcy代谢紊乱、炎性反应、氧化应激过度激活有关。

    2019年06期 v.18 554-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前列地尔联合利拉鲁肽对T2DM患者肾功能、血管功能及血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王露;韩梅;白桦;孙敬茹;孙雯雯;钱雪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功能、血管功能及血脂代谢水平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6月辽宁省金秋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予以饮食指导、适当锻炼以及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C肽、肾功能、血清Vaspin与内抑素(ENS)水平以及血管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t/P=6.762/0.000、 4.695/0.000、6.264/0.000、5.185/0.000、4.221/0.000、3.902/0.000、2.324/0.022、3.769/0.000);2组患者空腹C肽、餐后2 h C肽较治疗前均升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P=2.088/0.039、8.218/0.000);2组患者血清Vaspin及EN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t/P=9.758/0.000、24.800/0.000);2组患者下肢血管IMT、PSV、狭窄率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t/P=8.506/0.000、4.281/0.000、3.552/0.001);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和血管功能,平衡Vaspin和ENS的表达,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9年06期 v.18 559-562+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联合在线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

    邓英辉;李银平;吴雷云;刘华;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在线血液透析滤过(on-line HDF)和血液透析(HD)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肾内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5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血液透析治疗组(HD组)30例和联合on-line HDF和血液透析治疗组(HDF组)28例。HD组每周行HD治疗3次。HDF组每周行on-line HDF 1次和HD治疗2次,持续6个月。比较观察期间下述指标的变化: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肌酐(SCr)、尿素(Urea)、β_2-微球蛋白(β_2-MG),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清除指数(Kt/V值)、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指数(ERI)。结果观察期间HD组的各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 05);HDF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的Hb和Hc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F=24. 860,25.432, P均=0.000), ERI值下降(F=5. 611, P=0.005),血清CRP水平降低(F=10.894, P=0.000),β_2-MG浓度下降(F=8.364, P=0.000),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F=10. 736,P=0.000)。结论联合on-line HDF和HD治疗有利于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纠正。

    2019年06期 v.18 563-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治疗效果及血清MCP-1、VEGF-A变化

    吴莹;李云平;赵茜茜;瞿力;蒋东妤;许立阳;

    目的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水平变化。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8年3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肾内科治疗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2组:观察组(30例,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对照组(30例,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比较2组疗效、内瘘狭窄部位血管指标、MCP-1、VEGF-A、炎性介质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血管内瘘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瘘狭窄部位血管内径、血管横断面积、血管峰值流速等血管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t/P=2.038/0.046、2.096/0.040、3.836/0.000);2组血清MCP-1、VEGF-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P=2.151/0.036、2.015/0.048);2组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P=3.286/0.002、3.438/0.001);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内瘘通畅情况改善明显,且其血清MCP-1、VEGF-A、炎性介质水平下降显著,并发症少。

    2019年06期 v.18 568-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血清1,25(OH)2D3及血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董丽娜;于磊;刘国平;刘艾芹;高玉梅;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致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1,25(OH)_2D_3以及血磷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组患者肾功能、血磷、血钙、1,25-二羟维生素D[1,25(OH)_2D_3]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差异。随访1年,根据观察组患者预后是否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将其分为亢进亚组(n=16)和非亢进亚组(n=34)2组,比较上述指标变化,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1,25(OH)_2D_3以及血磷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磷、1、25(OH)_2D_3、PTH、FGF23、血清肌酐、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钙、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P=8.106/0.000、30.007/0.000、20.948/<0.001、46.775/<0.001、5.657/0.000、20.337/0.000、14.352/<0.001、20.204/<0.001)。治疗后,亢进亚组患者的血磷、PTH、FGF23、1,25(OH)_2D_3水平明显高于非亢进亚组,血钙水平明显低于非亢进亚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致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血磷、1,25(OH)_2D_3、FGF23以及PTH水平均呈正相关,与血钙水平呈负相关(r/P=0.684/0.015,0.781/0.005,0.537/0.014,0.575/0.000,-0.654/0.03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致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血磷、1,25(OH)_2D_3、FGF23以及PTH水平呈正相关,与血钙水平呈负相关,对其应予预防和诊治。

    2019年06期 v.18 572-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与预后的影响

    帕哈尔丁·白克热;阿不拉江·阿不都克力木;王海林;黄伍奎;依马木买买提江·阿布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与预后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以及随访1年的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vs.62.22%,χ~2=7.067,P<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Bil、DBil、ALT、AST、CD8~+、AF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t/P=6.031/0.000,7.436/0.000,6.855/0.000,5.238/<0.001,11.123/0.000,54.743/0.000);CD3~+、CD4~+、CD4~+/CD8~+及IgA、IgG、IgM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P=5.640/0.000,2.771/0.000,2.756/0.007,6.989/0.000,9.116/0.000,8.418/0.000)。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2.49±5.23)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4.52)月(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肝功能损伤,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年06期 v.18 57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维生素D受体基因遗传变异对慢性变应性鼻炎的预警作用

    陈赛明;周小柳;周利民;李志路;张云霞;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中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rs731236、rs1544410、rs11568820等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的遗传变异情况并分析其对AR的诊断及预警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3—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AR患者94例(AR组)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13例(HC组),所有患者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质谱分型技术对rs731236、rs1544410、rs11568820 3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利用SNPstats在线软件、SPSS 25.0软件等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s11568820可检测到GG、AG、AA 3种基因型,3种基因型在AR组和HC组中的分布频数为29. 8%/34. 5%,51.1%/51. 3%, 19. 1%/14. 2%,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的验证结果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rs731236仅检测出野生型纯合子TT及杂合子TC,2种基因型在AR组和HC组中的分布频率为87. 2%/90. 3%、12. 8%/9.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544410亦检测出野生型纯合子GG及杂合子GA,2种基因型在AR组和HC组中的分布频率为90.4%/90. 3%,9.6%/9. 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PSS 25. 0统计软件分析上述SNP位点等位基因的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R基因SNP位点rs731236、rs1544410、rs11568820与慢性变应性鼻炎不存在相关性,不能作为AR的预警指标。

    2019年06期 v.18 582-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仇继任;闫光华;葛艺;吴岳;宁能杰;丁帅;陆茂德;

    目的观察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三科接受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医院接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血清肌红蛋白含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神经根过敏及表皮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ODI评分、血清肌红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P=19. 128/0.000,16. 397/0.000,20. 198/0. 000,8. 446/0.000,5.584/0.000),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的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P=2.223/0.029,2.588/0.01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2019年06期 v.18 586-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哮喘儿童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肺功能的关系研究

    陈亮;官晓艳;龙俞宇;陈华友;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经检查确诊为哮喘的儿童25例为试验组,同期收集气道炎性反应但非哮喘的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肺功能仪测定2组儿童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占预计值百分率(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等指标;采集2组儿童的痰液标本,通过痰细胞学方法测定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数量;对2组儿童空腹外周静脉取血3 ml,分离血浆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CD_3~+、CD_4~+、CD_8~+等细胞免疫功能,分析IL-12β、iNOS、TNF-αmRNA的表达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肺功能指标FEV_1、FEV_1%、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3,P=0.001;t=6.125,P=0.006;t=5.998,P=0.006);试验组患儿气道痰液中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05,P=0.001;t=-6.852,P=0.001),痰液嗜酸性粒细胞低于对照组(t=-7.543,P=0.000);试验组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94,P=0.001;t=6.853,P=0.005;t=7.165,P=0.003);试验组患儿血浆炎性因子IL-12βmRNA和TNF-α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t=8.203,P=0.000; t=7.415,P=0.001),iNOS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t=5.496,P=0.001)。结论哮喘儿童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肺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

    2019年06期 v.18 590-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Th17/Treg比值变化及其与呼吸功能、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

    高兵;李松;马虹;吴薇;容志惠;李果;

    目的测定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Th17/Treg比值,评估其与免疫球蛋白、肺功能参数等指标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诊治的过敏性哮喘患儿300例作为过敏性哮喘组(哮喘组),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小儿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2组小儿外周血Th17/Treg比值,肺功能参数[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峰值呼气流速(PEF)],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的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Th17/Treg比值与体液免疫、肺功能状态的相关关系。结果哮喘组患儿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中IgE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t/P=40.184/0.000、64.580/0.000),FVC、FEV1%、PE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17.759/0.000、11.408/0.000、20.628/0.000),2组IgA、IgM、Ig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Th17/Treg比值与IgE含量呈正相关(r/P=0.602/<0.05),与肺功能参数FVC、FEV1%、PEF水平呈负相关(r/P=-0.571/<0.05、-0.483/<0.05、-0.627/<0.05)。结论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Th17/Treg比值异常增高,与机体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此类患儿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9年06期 v.18 594-596+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佝偻病患儿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和FokI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王道静;吕为萍;李建友;厉吉霞;

    目的分析佝偻病患儿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l和Fokl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儿科就诊的佝偻病患儿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婴儿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法检测VDR基因BsmI和FokI位点多态性,采用BMD-1000A超声波骨密度仪检测左胫骨中段骨密度,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钙和磷,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_3水平,采用全血干化学法检测骨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研究组血钙、骨密度以及25-(OH)D_3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血磷和B-AL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6. 578/0. 000,8. 489/0. 000,4.489/0.000,2.936/0.004,5.358/0.000);研究组和健康对照组在FokI位点上的基因型ff、Ff以及F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79,P=0.031),而在BsmI位点上基因型BB和bb+Bb分布上无统计学意义(χ~2=0. 102,P=0.749);FokI位点携带FF基因型个体的佝偻病发生风险高于携带ff+Ff基因型个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918,95%CI 1. 174~8.918,P=0.045),而BsmI位点基因型BB与bb+Bb个体相比,佝偻病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密度和25-(OH)D_3在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基因型间血钙、血磷以及B-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FF基因型个体骨密度和25-(OH)D_3水平均明显低于携带Ff和ff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婴幼儿佝偻病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25-(OH)D_3水平密切相关,FF基因型可能是佝偻病发生的遗传危险因素。

    2019年06期 v.18 597-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Weill-Marchesani like综合征ADAMTS17基因新发突变1例并文献复习

    李甜甜;路明;闫晓玲;苏艳;郝美玲;夏燕婷;周剑;

    目的分析Weill-Marchesani like(WMS-like)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致病机制以及对症治疗方法。方法 2017年8-9月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诊治WMS-like综合征ADAMTS17基因新发突变1例,经目的基因区域捕获测序后确诊,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中年女性,因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眼压升高入院。患者自幼高度近视、身材矮小、指趾短粗。眼科检查:晶体近球形,半脱位,晶体悬韧带松弛。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提示双眼晶体虹膜前移,房角广泛粘连。验光双眼高度近视(>13.00DS)。基因检测ADAMTS17(NM_139057)基因存在纯合突变[c.3012_3013delAG(p. T1004fs)]。明确诊断为Weill-Marchesani like综合征。双眼行"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悬吊术+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局部抗青光眼滴眼液滴眼控制眼压。3个月随访,患者眼压控制稳定,视力较前改善。结论 Weill-Marchesani like综合征较罕见,患者ADAMTS17基因突变位点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中尚未记录,为ADAMTS17基因突变引起WMS及WMS-like综合征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19年06期 v.18 602-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疑难病杂志》特色栏目征稿

    <正>《疑难病杂志》是国内惟一报道有关疑难病症的国家级核心刊物,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本刊为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来源期刊,已被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

    2019年06期 v.18 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疑难病杂志》参考文献引用技巧

    <正>目前我刊参考文献是按照GB/T 15835-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进行著录,除传统的项目外,文献末还要求加注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码(DOI)信息,近来有作者反映查找文章的DOI信息困难,造成著录格式不完整、不规范,为帮助作者更好地引用文献,撰写论文,本刊编辑部总结了文献检索的小技巧:登录万方数据网站http://www.wanfangdata.com. cn,检索出想

    2019年06期 v.18 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参考文献标注和著录的要求

    <正>本刊参考文献著录实施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按照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末右上角;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不用角码标注,例如:手术方法按参考文献[8]。图中引用参考

    2019年06期 v.18 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DOI的介绍

    <正>DOI是"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简写,用来标识在数字环境中的内容对象。DOI可以用来揭示有关该数字对象的一些信息,包括从internet哪里可以找到它。随着时间推移,数字对象的某些有关信息可能会有变化(包括从哪里可以找到它),但是DOI不会改变。DOI是一个永久性的标识号,由International DOI Foundation管理。那么如何根据DOI号找到原始文献呢?通过DOI查找原始文献的方法很简单:

    2019年06期 v.18 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关于对冒用我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郑重声明

    <正>近期发现网上有冒用我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情况,我刊为此郑重声明如下:(1)疑难病杂志社地址设在石家庄,我社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和个人开展组稿、征稿活动。(2)根据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一种期刊只能在其出版地设立一个编辑部,其他任何冒用本刊名义,在网上进行征稿及组稿的活动,均属非法行为。(3)作者来稿,请直接通过本刊网站或邮箱发至本刊编辑部,本刊将尽快给予处理,谨防上当受骗。

    2019年06期 v.18 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基础

  • 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炎性因子及脂联素的作用研究

    王珣;江巍;张磊;陈绪江;董曙光;张远恒;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炎性因子及脂联素的作用。方法 2018年3月—2018年7月在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实验,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即空白对照组(A组)、糖尿病模型组(B组)、阿托伐他汀组(C组),各20只;A组予以等体积枸橼酸缓冲液,B组、C组经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3组大鼠的血清、心肌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法对心肌EGFR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GLU、TC、TG水平比较,B组> C组> A组(F/P=17.356/0.000、8.147/0.000、9.462/0. 000);血清、心肌组织IL-6、CRP、TNF-α水平比较,B组> C组> A组(F/P血清=54. 856/0. 000、32.763/0. 000、7. 625/0. 000,F/P心肌组织=10. 825/0. 000、11. 143/0. 000、6. 734/0. 000);血清、心肌组织脂联素水平比较,A组> C组> B组(q/P血清=8. 164/0. 000、14. 472/0. 000、8. 125/0. 000,q/P心肌组织=7.704/0.000、12.346/0.000、6.328/0.000)。A组、B组大鼠的心肌纤维细胞显示为蓝色,增生显著,且排列紊乱,相互连接形成网状,CVF比较,B组> C组> A组(q/P=7. 425/0. 000、9. 426/0. 000、6.138/0. 000);心肌组织内EGFR蛋白光密度值比较,B组>C组>A组(q/P=9. 126/0.000、10.218/0.000、6.425/0.000)。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防治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炎性反应,调节脂联素表达,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可能与阿托伐他汀减少心肌组织内EGFR蛋白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2019年06期 v.18 606-609+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泼尼松龙通过抑制TAK1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左斌;邹凯;车彪;喻忠斌;

    目的观察泼尼松龙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表达对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2017年7月于长江航运总医院实验室进行实验,将M3T3-E1成骨细胞经原代培养后传代培养,将细胞分为3组,A组(正常组)、B组(阴性转染+泼尼松龙处理组)、C组(TAK1 siRNA转染+泼尼松龙处理组),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钙结节染色评估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磷酸化(p)-TAK1、TAK1、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JNK蛋白表达;MTT法检测M3T3-E1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C组细胞逐渐发生破裂,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细胞内钙结节数量逐渐减少;B组细胞出现破碎、形态发生改变,C组破碎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TAK1、p-JNK蛋白表达量A组>B组> C组(F/P=51.624/0. 000、21. 163/0. 000); A、B、C 3组细胞抑制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增值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48 h受抑制更显著。在12 h时,A组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q=5. 093、5. 821,P均<0. 05),在24 h、48 h、72 h时,细胞抑制率A组> B组> C组(F/P=74. 880/0. 000、117. 081/0. 000、116. 019/0. 000);3组处于G2期细胞比例C组> B组> A组(F/P=21.254/0. 000),处于S期细胞比例C组<A组<B组(F/P=10.222/0.000);细胞凋亡率C组>B组>A组(F/P=362.449/0.000)。结论沉默TAK1表达后能够增强泼尼松龙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JNK信号通路相关。

    2019年06期 v.18 610-615+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荟萃分析

  • 女性乳腺黏液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列线图构建

    金哲;王银银;任芳丽;常智杰;

    目的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数据库)进行女性乳腺黏液癌(MBC)患者生存预测列线图构建,从而预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2003-2013年期间的乳腺黏液癌患者共2 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n=1 064)和验证组(n=1 066)。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建模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使用Akaike信息标准(AIC)进行影响因子筛选,构建列线图。利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正曲线对列线图进行验证,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建模组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患者年龄、婚姻状态、肿瘤分级、分化程度、肿瘤T分期、雌激素受体(ER)、手术及放疗情况均为乳腺黏液癌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以上均被用于构建列线图。通过建模组数据与验证组数据分析得出列线图,其建模组C-index=0.789(95%CI 0.777~0.801),验证组=0.813(95%CI 0.803~0.823);2组的校正曲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构建女性乳腺黏液癌患者生存预后列线图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且实用的预测工具,有利于对患者的生存预后进行个体化分析。

    2019年06期 v.18 616-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罕少见病例

  • 肺泡蛋白沉积症合并鼻疽奴卡菌脑脓肿1例

    吴小燕;于学燕;谢毅;赵媛媛;郭帅;周丽云;张静;

    <正>患者,男,45岁,因咳嗽1年余、加重2个月于2017年6月7日来院就诊。自入院前1年余开始咳嗽,干咳为主,咯少量白色泡沫黏痰,6个月后上述症状缓慢加重并出现胸闷、气短,先后就诊于当地多家医院,均按"间质性肺炎"治疗,症状均无改善,日常生活尚可自理。之后曾服中药治疗2个月,胸闷、憋气进行性加重,并间断发热,查肺部病变较前明显加重,遂来我

    2019年06期 v.18 622-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肝移植术后毛霉病1例

    程柳;林景熠;闫伟娜;李昂;

    <正>患者,男,72岁,主诉"劳累后出现纳差、乏力、恶心1月余",他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乙型肝炎,酒精性肝损伤,脂肪肝,2型糖尿病",予恩替卡韦抗病毒、降氨、护肝、退黄等治疗后效果欠佳,病情进展至肝衰竭阶段,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症状未见好转,伴嗜睡、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为进一步治疗于2018年9月18日入住我院。既往史:10年前诊断为糖尿病,6年前开始口服瑞格列奈(诺和龙)控制血糖;1月前于他院开始

    2019年06期 v.18 624-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何媛;周涛;陈克丽;

    <正>患者,男,42岁。因主诉发热4 d于2018年6月5日入院,最高体温39.7℃。无吸毒史、过敏史、遗传病史、传染性疾病家族史。查体:T39.4℃,脉搏、呼吸、血压正常,心、肺、肝、脾检查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血WBC 3. 55×10~9/L,N 78.50%,L 16. 10%,M 4.8%;RBC 5. 14×10~(12)/L,Hb 79 g/L,PLT 60×10~9/L;尿隐血试验、酮体、尿糖、尿蛋白阳性;大便隐

    2019年06期 v.18 625-626+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5-氟尿嘧啶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郭旭雪;聂汉祥;

    5-氟尿嘧啶是一种氟化嘧啶类抗代谢药物.通过干扰肿瘤细胞DNA的复制合成发挥抗肿瘤作用。近年研究显示,5-氟尿嘧啶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外,对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亦有影响,文章对其作用通路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分析其对T细胞、NK细胞、髓源抑制性细胞、炎性树突状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影响,并对不同剂量5-氟尿嘧啶的免疫调节效应进行分析总结。

    2019年06期 v.18 627-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线粒体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楚宝;张继杰;王贺波;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尚不明确。因此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进行明确治疗就显得极其重要。线粒体功能众多,不仅可为细胞提供能量,还参与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异常参与了偏头痛发病过程。线粒体可能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线粒体生化学、形态学、遗传学、线粒体甲基化等多个方面。文章就线粒体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19年06期 v.18 631-634+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miRNA-21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宋钱林;秦聪;杨嗣星;

    miRNAs是一类长度仅为18~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通过靶向蛋白质编码基因的信使RNA进行翻译抑制或转录调控来调节蛋白质表达,从而广泛地在细胞生物学功能中发挥作用。miRNA-21是人类基因组中最早发现的miRNAs之一,在多种人类肿瘤和癌细胞系中高表达,miRNA-21在致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细胞的高增殖、低凋亡、高侵袭和转移潜能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21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在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综述了miRNA-21在泌尿系统肿瘤特别是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价值。

    2019年06期 v.18 635-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老年学综合评估相关研究进展

    张萌;廖爱军;

    多发性骨髓瘤(MM)又称浆细胞瘤,是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骨破坏等。老年MM患者受年龄、基础疾病等的影响,异质性高,对化疗的耐受性参差不齐。文章对老年MM患者老年学综合评估(CGA)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国老年MM的预后、干预及治疗提供依据。

    2019年06期 v.18 640-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对肿瘤微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其冰;李芬;陶泽璋;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是肿瘤微环境(TME)中重要组成和调节者,在肿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IF已被发现数十年,然而关于MIF对TME中免疫细胞及基质细胞的作用尚缺乏总结,对于MIF是否促使TME向免疫抑制方向发展、不同的疾病模型中MIF的功能为何不同仍无定论。文章就MIF对TME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2019年06期 v.18 64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专栏”征稿启事

    <正>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关于2019年委管报刊卫生健康主题宣传实施方案的函"的要求,《疑难病杂志》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专栏",特向广大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征稿。征稿内容:聚焦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疑难病研究领域中的进展;聚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在学科发展建设中作出的卓越贡献;聚焦新中国成立以来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2019年06期 v.18 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