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 起搏器心室自身优先功能对累计心室起搏比例及心功能的影响

    蔡振荣;陆铭;王志华;庄晓华;凌佳;阚丽虹;罗心平;王静恩;

    目的观察具有心室自身优先(VIP)功能的起搏器对累计心室起搏比例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缓慢性心律失常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为心房电极位于右心耳,心室电极位于右室心尖部;根据植入后是否开启心室自身优先功能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在置入前及置入后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2组累计心室起搏比例、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结果术后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AD[(39.38±4.16)mm vs(43.41±5.34)mm]、LVEDD[(47.12±7.22)mm vs(51.76±9.26)mm]显著降低,LVEF(0.60±0.08 vs 0.55±0.11)升高,6min步行试验距离[(339.79±45.82)m vs(314.38±41.74)m]更长(P<0.05),BNP水平[(108.23±62.10)ng/l vs(143.87±72.85)ng/l]显著降低(P<0.05),累计心室起搏比例(0.21±0.08 vs 0.55±0.12)明显降低(P<0.01),而房颤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P功能可以明显减少累计心室起搏比例,并保护心功能。

    2013年12期 v.12 905-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鲁文果;姜丹;彭军;张苏明;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入院后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1组:30 mg/d,每日1次;观察2组:30 mg/d,每日2次)。总疗程7d,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损伤和NIHSS评分。结果观察1组、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1组、2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均较治疗前减轻(P<0.05)。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中,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均较对照组减轻(P<0.05),且观察2组轻于观察1组(P<0.05);但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中观察2组与观察1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依达拉奉保护急性脑梗死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效果更显著,对改善脑梗死预后更具意义。

    2013年12期 v.12 908-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通心络胶囊辅治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兰俊;黄桂梅;宋典意;赵平;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即抗血小板或抗凝、调脂治疗、脑保护、防治并发症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均为30 d。2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浓度、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30 d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2组血清hs-CRP、TNF-α、IL-6浓度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辅治急性脑梗死,相比单一西药治疗疗效更好。

    2013年12期 v.12 911-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弥散加权成像结合表观弥散系数界定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的价值

    王秋艳;荣梅;赵洪海;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超急性、急性期、亚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半暗带的范围和演变过程。方法测量38例(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6例、亚急性期12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中央区、边缘区、周围区平均ADC值,计算相对ADC(rADC)值。对不同分期、不同区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缺血灶平均ADC值(3.83±0.89)×10~(-4)mm~2/s、(4.92±0.18)×10~(-4)mm~2/s,明显低于对侧正常区域(8.29±0.54)×10~(-4)mm~2/s、(7.86±0.63)×10~(-4)mm~2/8(P<0.05),而亚急性期病灶区与对侧正常区域无明显差异(P>0.05)。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病变中央区rADC值减低最明显,病变外周区(边缘区和周围区)rADC值下降少于中央区,从梗死中心到周围rADC呈阶梯状升高。结论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缺血灶周边区存在缺血半暗带;DWI结合ADC能快速准确诊断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反映脑组织损伤程度,判断缺血半暗带的范围。

    2013年12期 v.12 914-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糖耐量异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张力双;牛质琰;刘雯;苏白玉;王伟超;任巧华;

    目的观察并评估糖耐量异常(IGT)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单纯EH患者74例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IGT合并EH患者74例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患者BPV的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0.12±0.03)、白天收缩压标准差(15.28±2.63)mm Hg和变异系数(0.13±0.02)、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值(131.12±10.73)mm Hg均高于对照组的(0.09±0.01)、(13.19±2.25)mm Hg、(0.10±0.02)和(128.15±10.52)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T对于EH患者的BPV有明显影响,EH合并IGT患者在治疗时,除了要采取降压治疗外,同时还应该关注BPV的调节,积极改善体内糖代谢异常。

    2013年12期 v.12 917-918+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又和;刘立新;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能为肾性高血压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肾性高血压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福辛普利钠片10 mg/次,观察组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次,每天1次,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30(QLQC-30)调查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血肌酐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尿蛋白较观察组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QLQC-30评分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疲乏、疼痛、失眠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2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肾性高血压降压效果肯定,用药安全,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2013年12期 v.12 919-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通气策略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肺损伤效果的对比观察

    赵湛元;肖倩霞;姜海明;郑俊猛;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施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患者84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46)采用单纯肺保护性通气方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8)采用肺复张结合肺保护性通气方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而肺顺应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与复张/通气前比较,2组复张/通气时患者HR、MAP和CVP均有所变化,但幅度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影响治疗;与复张/通气前比较,2组患者复张/通气后24 h、48 h时PaO_2和PaO_2/FiO_2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09%vs 10.53%,P>0.05)。结论肺复张术可有效改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的低氧血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2013年12期 v.12 922-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戴沛军;林允信;冀雪娟;李信梅;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治疗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COPD发生HAP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床旁支气管肺泡灌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0.0%)高于对照组(45.0%)(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SaO_2、PaCO_2、PaO_2 2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细菌分离率、清除率亦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0.0%(16/20)、81.3%(13/16)和40.0%(8/20)、3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治疗COPD患者HAP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12期 v.12 925-926+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窄带放大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奥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研究

    王爱民;苏军凯;刘将;唐庆林;张帅;张鸣青;

    目的观察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奥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经病理证实伴有上皮内瘤变和/或肠上皮化生的BE患者,在NBI-ME监视下行APC治疗,继之予奥美拉唑20 mg,每天2次,抑酸治疗。末次治疗后行12个月的内镜随访,内镜随访时对再生的鳞状上皮及可疑病灶进行活检。结果 24例患者共接受36次APC治疗,1个月后有22例(91.6%)达到完全的鳞状上皮再生,1例(4.2%)在再生的鳞状上皮间出现柱状上皮岛,1例(4.2%)在可疑病灶中发现上皮内瘤变,1年后总有效率70.8%(17/24),复发和残留7例(29.2%)。结论 NBI-ME下APC联合抑酸治疗BE安全有效,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复发和残留。

    2013年12期 v.12 927-929+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曲妥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治疗HER-2/neu高表达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朱丽波;马锐;李琳琳;沈晓宇;柳星;

    目的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治疗HER-2/neu高表达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妥珠单抗,2组均化疗4个周期,并进行24个月随访观察,对比2组化疗结束后临床疗效、化疗期间药物毒性反应及24个月内存活情况。结果(1)2组化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63.6%,KPS评分为(79.6±6.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2.5%和(75.8±5.7)分,HER-2细胞外定量(28.4±6.6)μg/L低于对照组的(31.5±7.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心脏毒性、发热或寒战、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9%vs 2.5%、25.0%vs 10.0%、29.5%vs 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化疗结束后24个月平均生存率为(43.5±7.1)%,平均存活时间为(16.9±3.1)个月,均高于对照组的(39.7±5.8)%和(14.6±2.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ER-2/neu高表达晚期胃癌患者在行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基础上使用曲妥珠单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同时需密切监测曲妥珠单抗的药物毒性尤其是心脏毒性。

    2013年12期 v.12 930-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放疗联合养正消积胶囊治疗不能手术肝癌的临床研究

    罗利琼;胡林;王继红;霍丹;张小丽;张高;马玉芳;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养正消积胶囊治疗不能手术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4例不能手术肝癌患者分为放疗组24例和放疗联合养正消积胶囊组(联合组)40例,进行治疗前后近期疗效、生存质量/体质量、主要症状体征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结果放疗组和联合组客观有效率无明显差异(45.8%vs47.5%,P>0.05),但联合组获得较高的临床获益率(66.7%vs 87.5%,P<0.05);联合组体质量和生存质量改善优于放疗组(P<0.05);脘腹胀满、纳呆少食和疼痛等症状改善率优于放疗组(55.0%vs 29.2%,P<0.05),但黄疸和腹水等体征的改善不明显(P>0.05)。联合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并未增加。结论放疗联合养正消积胶囊对不能手术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放疗的耐受,使患者在临床获益。

    2013年12期 v.12 933-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免疫标记物在恶性腹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骆丽;刘凤阁;杨建杰;

    目的探讨免疫标记物在腹膜恶性间皮瘤(PMM)和转移性卵巢浆液性腺癌(OS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包埋技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MM 20例和OSA 35例患者腹水中AE1/AE3、Vimentin、CK5/6、Calretinin、WT-1、HBME-1、CK7、CK20、CEA的表达。并对其阳性表达率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alretinin、CK5/6、WT-1、HBME-1、CK7和CEA在PMM与OSA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1/AE3、Vimentin和CK2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PMM最敏感的抗体是AE1/AE3(100.0%)和Calretinin(95.0%),其次是CK5/6(90.0%)和WT-1(90.0%),特异性最高的抗体是Calretinin(94.3%)和CK5/6(94.3%);对OSA敏感性最高的抗体是AE1/AE3(100.0%)和CK7(100.0%),其次是CEA(88.6%),特异性最高的抗体是CEA(95.0%)和CK20(95.0%)。结论 Calretinin、CK5/6和CEA兼具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PMM和OSA鉴别诊断中的首选抗体;AE1/AE3和Vimentin阳性的细胞,结合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可以初步区分PMM和OSA。

    2013年12期 v.12 936-93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进行性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22例临床分析

    王宁;李文婷;刘腾;范学工;黄燕;

    目的探讨进行性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PDH)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治的PDH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PDH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100%,22/22),肝、脾肿大(45.5%,10/22),淋巴结肿大(68.2%,15/22),消化道症状(45.5%,10/22),呼吸系统症状(45.5%,10/22)。实验室检查示血、尿常规异常,血生化检查示白蛋白降低16例(76.2%)。入院误诊9例,诊断不明2例。9例经骨髓涂片检查确诊,13例经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22例患者中,19例患者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13例治愈,6例好转。放弃治疗2例,要求出院1例。结论 PDH临床表现复杂,通过骨髓涂片、病理组织切片进行病原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两性霉素、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氟康唑治疗有效。

    2013年12期 v.12 939-940+943+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药物中毒235例临床特征分析

    武建军;李凡;曹秀堂;英明中;

    目的总结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特点和规律,探讨急性药物中毒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11年收治的235例急性药物中毒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35例患者中,男116例,女119例,年龄(49.4±27.8)岁。死亡10例,病死率4.26%。医源性中毒以老年人居多,误服以学龄前儿童居多,自杀倾向以中青年居多(P<0.01)。按中毒药物来源分析,医源性和误服中毒药物多种多样,以地高辛较为集中(89.74%),自杀倾向主要为苯二氮革类(63.46%)、止痛类(86.67%)和环类抗抑郁药物(83.33%)。结论综合性医院常见急性药物中毒来源多种多样,老年人以医源性中毒多见,儿童主要是误服中毒,中青年(特别是女性)多为自杀倾向,应提高合理用药,加强药品管理,注重心理调适。

    2013年12期 v.12 941-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

    郝吉林;郭景芳;陈焱;顾凯明;秦春耀;任超;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差异。方法将68例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38髋,A组使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B组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老年患者术后近期疗效,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髋Harris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B组Harris评分为(87.6±2.3)分,显著高于A组的(72.4±3.3)分,且B组优良率(84.2%)高于A组(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治疗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具有各自特点,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髋功能强,临床应根据患者需求选择治疗方法。

    2013年12期 v.12 944-945+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替勃龙和克龄蒙激素补充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对骨密度影响的临床观察

    何国照;曹霞;蒋学英;

    目的对比分析替勃龙和克龄蒙短期激素补充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及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围绝经期患者183例分为替勃龙组、克龄蒙组和对症治疗组,分别给予替勃龙、克龄蒙和对症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围绝经期症状进行KI评分和FSH评分,检测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_2)和雌酮含量,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和骨密度(BMD),分析雌酮水平与BMD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替勃龙组和克龄蒙组治疗6个月后KI评分和MR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优于对症治疗组(P<0.05,P<0.01),克龄蒙组治疗后KI评分优于替勃龙组(P<0.05),而对症治疗组只有KI评分降低(P<0.05);替勃龙组和克龄蒙组治疗后血清FSH下降,E_2升高(P<0.01),且克龄蒙组优于替勃龙组(P<0.05);替勃龙组与克龄蒙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勃龙组和克龄蒙组平均脊椎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P<0.01),且2组治疗后与对症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雌酮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均高于对症治疗组(P<0.01)。治疗前替勃龙组与克龄蒙组体内雌酮与脊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存在中等正相关(r=0.417,P<0.01;r=0.406,P<0.01);治疗6个月后,替勃龙组与克龄蒙组脊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显著升高,但体内雌酮与脊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只存在极微弱相关(r=0.125,r=0.156,P>0.05)。结论应用替勃龙和克龄蒙均可有效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增加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

    2013年12期 v.12 946-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疑难病杂志》述评栏目征稿

    <正>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为了进一步提高刊物学术水平,真正落实"攻克疑难病症,服务健康事业"的办刊宗旨,本刊开辟"述评"栏目,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为了继续办好"述评"栏目,特向各专业的有关专家约稿。根据所从事学科领域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对其发展现状、进展,进行高水平的分析和评论。采用评述结

    2013年12期 v.12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关于DOI的介绍

    <正>DOI是"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简写,用来标识在数字环境中的内容对象。DOI可以用来揭示有关该数字对象的一些信息,包括从internet哪里可以找到它。随着时间推移,数字对象的某些有关信息可能会有变化(包括从哪里可以找到它),但是DOI不会改变。DOI是一个永久性的标识号,由International DOI Foundation管理。那么如何根据DOI号找到原始文献呢?通过DOI查找原始文献的方法很简单:

    2013年12期 v.12 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疑难病杂志》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

    <正>1文内标注格式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之后(如例1);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末(如例2);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时,不用角码标注(如例3)。标注尽可能靠近有关引文,标注写在标点符号之前。

    2013年12期 v.12 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疑难病杂志》2014年征稿启事

    <正>《疑难病杂志》是国内惟一报道有关疑难病症的国家级核心刊物,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收录。据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本刊核心影响因子为0.575。为做好2014年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现将本刊报道重点和征文要求通知如下。

    2013年12期 v.12 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值的修约

    <正>按照GB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进行,其简明口诀为"4舍6入5看齐,5后有数进上去,尾数为0向左看,左数奇进偶舍弃"。例如:修约到一位小数,12.149修约为12.1;12.169修约为12.2;12.150修约为12.2,12.250修约为12.2。

    2013年12期 v.12 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疑难病杂志》稿件内容的有关规范要求

    <正>1.当论文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该说明其是否符合人体试验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2.根据GB/T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由特定起点与终点定界的时间段的表示,起

    2013年12期 v.12 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对冒用我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郑重声明

    <正>近期发现网上有冒用我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情况,我刊为此郑重声明如下:(1)疑难病杂志社地址设在石家庄,我社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和个人开展组稿、征稿活动。(2)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一种期刊只能在其出版地设立一个编辑部,其他任何冒用本刊名义,在网上进行征稿及组稿的活动,均属非法行为。(3)作者来稿,请直接通过本刊网站或邮箱发至本刊编辑部,本刊将尽快给予处理,谨防上当受骗。

    2013年12期 v.12 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实验研究

  • siRNA沉默水通道蛋白-4表达及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损伤的影响

    丁忠阳;张家明;黄国荣;季冬东;

    目的探讨siRNA沉默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对颅脑损伤(TBI)后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进行创伤性脑水肿模型制备,随机分为3组,TBI组大鼠不接受任何治疗;AQP-4 siRNA组进行siRNA质粒干扰;空载质粒组处理方法同AQP-4 siRNA组,但所转质粒不含AQP-4 siRNA片段。而后观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脑组织AQP-4 mRNA的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结果治疗后第7、14、21、28天,3组NIHSS均有下降,AQP-4 siRNA组<空载质粒组<TB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第1、3、5、7天,TBI组、空载质粒组AQP-4 mRNA的持续高表达,而AQP-4 siRNA组则明显改善(P<0.05)。造模后3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逐渐增加,第3天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TBI组与空载质粒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AQP-4 siRNA组低于TBI组、空载质粒组(P<0.05)。结论通过siRNA沉默AQP-4表达可明显改善TBI后创伤性脑水肿严重程度,缩短脑功能恢复时间。

    2013年12期 v.12 950-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经验

  • 多系统萎缩28例临床特征分析

    刘姜冰;刘一辉;张新江;

    目的分析多系统萎缩(MSA)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诊断为MSA的28例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头颅MR等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中男16例(57.1%),女12例(43.9%),男女比例1.33:1。发病年龄64~73(69.2±2.7)岁。MSA-C型18例(64.29%)、MSA-P型10例(35.71%)。其中23例(82.14%)患者头颅MR显示阳性结果,5例(17.86%)患者无明显异常。结论 MSA是一种累及神经系统多部位的变性疾病,首发症状以小脑症状最多,多数患者可出现3个以上系统同时受累。充分把握临床特征结合头颅MR检查、卧立位血压检查等可减少MSA的误诊和漏诊。

    2013年12期 v.12 953-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癌86例临床分析

    薛春华;花天放;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甲状腺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癌男女比例为1:3.1,术前诊断率19.8%(17/86)。乳头状癌90.7%(78/86),滤泡状癌6.9%(6/86),其他2例(2.4%),其中微灶癌占34.9%(30/86)。B型超声砂粒样钙化占47.7%(41/86),单发结节占38.4%(33/86),多发结节占61.6%(53/86)。行颈淋巴结清扫77例,其中淋巴结转移68.8%(53/77),微灶癌中淋巴结转移26.7%(8/30)。8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次手术5例,甲状旁腺损伤2例,无喉返神经损伤。51例随访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94.1%(48/51)。结论术前B型超声、术中冰冻切片是甲状腺癌主要确诊手段并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砂粒体样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单发结节、多发结节均可为癌。微灶癌也可多发,伴颈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规范化手术是影响甲状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2013年12期 v.12 955-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负压封闭引流-B技术治疗肢体碾挫伤21例临床观察

    张富军;张建亮;宋战锋;孙永峰;董秀珍;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B(VSD-B)技术治疗肢体碾挫伤的疗效。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1月,共收治肢体碾挫皮肤缺损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0~67岁,中位数39.8岁;致伤原因:均为汽车碾挫伤。肢体碾压部位:上肢2例,下肢19例(大腿并小腿4例,小腿10例,足踝5例)。全部患者给予VSD-B技术并结合局部氧疗,评价其疗效。结果 21例肢体碾挫伤创面愈合中位时间21.5(14~33)d,经历2.3(2~5)次手术。术后均随访至所有创面愈合后3~12个月,无感染复发。所有患者创面均行植皮或皮瓣转移后愈合,其中优20例,良1例,优良率100%。90.4%(19/21)的患者获得了感觉恢复。结论 VSD-B复合氧疗技术具有早期覆盖创面、减少继发感染几率和提高植皮成活率的优点,对于肢体严重碾挫皮肤缺损的治疗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2013年12期 v.12 957-958+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手部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42例观察

    杨杰;曹文宏;许会敏;祁庆彬;张伟;

    目的探讨手部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1月—2013年3月收治手部皮肤缺损患者42例(45指)。其中指端皮肤缺损34指,中节皮肤缺损6指,近节皮肤缺损5指。创面均有肌腱或骨质外露,缺损面积0.8 cm×1.0 cm~1.9 cm×2.7 cm。受伤至入院时间1 h~15 d,应用大小为1.0 cm×1.2 cm~2.2 cm×3.0 cm的指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并吻合指背神经重建皮瓣感觉。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45指皮瓣全部成活,4例4指皮瓣远端坏死,经定期换药愈合。40指随访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弹性好,皮瓣触觉恢复至S3~+,两点辨别觉达6~9 mm,中位数7.7 mm。供区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等并发症。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法评定:优30指(66.6%),良12指(26.7%),可3指(6.7%),优良率93.3%。结论指动脉穿支皮瓣呈节段性分布,可以覆盖各类手指皮肤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2013年12期 v.12 959-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罕少见病例

  •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1例

    戴为正;傅懋林;何文钦;

    <正>患者,男,48岁。因"言语不清、进食呛咳3 d余"于2012年6月28日入院。入科查体:T 36.3℃,BP 164/98 mm 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朦胧,言语含糊,对答不切题,表情淡漠,余颅神经查体大致正常。四肢肌肉无萎缩,可见肢体自主活动,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左下肢Babinski征(+)、Oppenheim征

    2013年12期 v.12 961-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皮质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

    王瑞锋;郭学英;王丽丽;刘志伟;辛艳秋;

    <正>例1.男,78岁。因"左侧肢体麻木、无力5 h"于2013年3月4日入院。患者当天中午行走中突感左侧肢体麻木、活动笨拙,不影响行走及持物,无头痛、恶心、呕吐,未治疗。既往体健。查体:BP 186/102 mm Hg,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颅神经正常,左侧肢体精细动作笨拙,右侧肢体活动自如,双侧巴氏征阴性,痛温觉对称存在,脑膜刺激征阴性。辅助检查:血常

    2013年12期 v.12 963-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2例

    冯淑红;连发启;

    <正>例1.男,54岁。主因间断腹痛15 d,加重伴恶心、呕吐、黑便2 d于2010年3月4日收住院。既往体健,吸烟史30年,每天约10支,饮酒少量。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间断性,位于脐周,性质为绞痛,进食(特别是酸性食物)后加重,发作时脐周可触及包块,缓解时包块消失,无发热、盗汗;无腹泻、

    2013年12期 v.12 96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脐部转移性腺癌1例

    吕韶敏;杨晓燕;岳晨莉;

    <正>患者,女,65岁,因发现脐部包块7个月就诊。查体:肚脐轻度突出,脐内可见一约1.5cm×1.5cm大小的青紫色类圆形包块,周围少量暗红色渗液,表面光滑,包块固定,触痛阳性。腹部CT:腹膜增厚并见多个结节;左肾囊肿;肝、胆、胰、脾未见异常;少量腹水。妇科B型超声:子宫、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

    2013年12期 v.12 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短篇报道

  • 胃肠营养管导致贲门穿孔1例

    张建生;

    <正>患者,女,31岁,主因间断进食不畅近20余年就诊。临床诊断贲门失迟缓症,于2013年8月8日下午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回病房,护士按照操作流程规定将胃肠营养管由鼻腔插入,听诊有气过水声,用注射器抽出少量淡黄色胃液样物,并外固定后加负压器吸引。术后第1天WBC 12×10~9/L、N 0.94,第3天WBC 9.6×10~9/L、N

    2013年12期 v.12 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误诊误治分析

  • 冠心病PCI术后食管裂孔疝误诊1例

    王卫卫;王天红;刘美霞;曹广运;袁华兵;袁静;胡福莉;

    <正>患者,男,60岁。主因间断胸闷、胸痛2个月余,加重1.5 h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心前区闷痛就诊我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前降支中段狭窄80%,远段狭窄50%,第一对角支开口狭窄85%~90%;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病变;右冠状动脉内膜不光滑,后降支80%局限狭窄。于前降支中段植入Xience V支架1枚。术

    2013年12期 v.12 967-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误诊为韦格纳肉芽肿1例

    徐进;罗晓红;

    <正>患者,男,38岁,因间断发热、流涕、咽痛4年,加重1个月于2012年5月入院。患者于2009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流涕、咽痛、咳嗽、咯痰(白色泡沫痰)、乏力,间断头晕、头痛、耳鸣。外院给予抗感染等治疗,患者病情无缓解。2009年4月行鼻咽部MR检查示:鼻咽部炎性反应,双侧上颌窦炎,双侧鼻腔黏膜增厚。咽后壁病理活检示:

    2013年12期 v.12 968-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误诊为卵巢囊肿1例

    曹立昆;田国华;杨国明;缪刚;

    <正>患者,86岁,因发现右下腹肿物伴疼痛10 d于2013年3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呈间断性,活动时加重,无发热、恶心、呕吐、腹胀,无便中带血,未予治疗。腹痛无减轻遂来我院,门诊查彩色超声:右下腹11.7cm×5.7 cm不均质包块,边界欠清,形状不规则,考虑阑尾周围

    2013年12期 v.12 969-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伴β-HCG升高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

    仰晨;池雷;管隽;卢苏;李大可;金晶;

    <正>患者,28岁。因"突发性腹痛1 d"于2011年2月25日收住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经量中等,经期无腹痛。前次月经2011年1月20日,末次月经2011年2月10日,经量及行经时间无改变。2月25日凌晨无明显诱因突发下腹疼痛,呈进行性加剧,伴恶心、肛周坠胀。当日上午至外院就诊,尿妊娠试验

    2013年12期 v.12 970-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microRNA在HIV感染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张宏伟;张美;吴昊;

    <正>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后基因表达调节因子,在所有基因转录本中半数以上受到这一方式的精细调节~([1])。大多数成熟的miRNA长度为19~22个核苷酸,来源于基因组的非蛋白质编码区域,通过蛋白复合体与mRNA转录本的3'端非翻译区互补结合,一个miRNA可以与数百种

    2013年12期 v.12 972-974+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4型心肾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张霞;杨小娟;

    <正>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明确了用于临床工作的代谢综合征(MS)的全球性定义~([1]):腹型肥胖(中国人中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其他人种有各自特定的数值)和以下4个因素中的任意2项:(1)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150mg/dl(1.7mmol/L),或已接受针对性的治疗;(2)高密度脂蛋

    2013年12期 v.12 975-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防治的最新认识

    谭金锋;王现雷;金哲浩;崔晓光;

    <正>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发生在诸如肝移植、肝肿瘤切除、创伤及失血性休克后的肝衰竭中,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病理生理问题~([1])。恢复血供以后,肝脏承受更深一步的打击,加重原先由于缺血造成的损伤。HIRI是导致术后肝功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理生理复

    2013年12期 v.12 979-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疑难病杂志》2013年第12卷主题词索引

    <正>(以汉语拼音为序;如英文后有中文时,以中文排序)A矮小症矮小症31例临床分析(云素芳,苏秀兰,闫朝丽等)(3):209艾滋病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2例临床分析(毛莉萍,秦刚,徐建中等)(5):373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肺结核、乙型肝炎1例(陈海龙,李春雨,王传力等)(10):807B白血病氟达拉滨治疗初治多毛细胞白血病13例临床观察(潘登,李艳)(2):149

    2013年12期 v.12 983-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