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分析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轻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阮兵;杨波;梁锦军;石少波;孙丽芳;袁晓冉;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轻度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CRT、轻度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篇相关文献,研究表明轻度心力衰竭经CRT治疗后,患者全因病死率的OR为0.78(95%CI 0.63~0.97,P=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的OR为0.62(95%CI为0.53~0.73,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因心脏病再住院发生率的OR为0.67(95%CI 0.52~0.86,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耐量(peak VO_2)合并标准化均数差(SMD)为0.39(95%CI-0.17~0.95,P=0.17)。心室重构指数LVEDV的均数差(MD)为-36.01(95%CI-42.71~29.60,P<0.01),LVEF的MD为1.34(95%CI 0.60~2.09,P<0.01)。结论对于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如果伴有QRS时限延长和明显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CRT治疗后可以降低患者全因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因心脏病再住院的次数,还可明显逆转左室重构,但患者运动耐量未发现明显改善。

    2013年08期 v.12 57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脂康与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潘磊;张婷;李得加;

    目的比较血脂康与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谷歌学术、MEDLINE、EMBASE、Cochrane dadabase of systematic中关于血脂康与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文献从建库至2013年3月。根据Jadad系统推荐分级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相关文献。与辛伐他汀组对比,血脂康组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等指标的改善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ALT、CK、TC、LDL-C等指标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组BUN、TG、FPG、2hPG等指标疗效显著高于辛伐他汀组,而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13年08期 v.12 581-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临床研究

  • 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及其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

    陈敏;金良凤;张军辉;

    目的探讨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及其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80例(CHF组)及健康体检者80例(健康对照组),以PCR-RFLP方法检测CYP11 B2基因-344C/T多态性,以ELISA法测定血浆醛固酮水平。结果 CHF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CHF组CC、CT、T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C、T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50%、41.25%、51.25%、29.38%、70.62%,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3.75%、42.50%、43.75%、36.25%、63.75%,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CT、TT基因型醛固酮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TT基因型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CC基因型(P<0.05)。结论 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无相关性,CYP1 1 B2基因-344T等位基因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醛固酮分泌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

    2013年08期 v.12 584-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患者胱抑素C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苏锦锋;陈军;

    目的研究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HFPEF患者189例,按Cys C水平分为Cys C正常组(Cys C<1.04 mmol/L)和Cys C异常组(Cys C≥1.04 mmol/L),比较2组患者心功能的差异,随访1年,通过Log-rank检验和生存曲线比较2组患者联合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Cys C水平对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1)与Cys C正常组比较,异常组心脏舒张功能较差(E/A:0.71±0.09 vs 0.81±0.25),NT-proBNP水平较高[(3248±1534)pg/ml vs(2513±1203)pg/ml],心功能分级较高(NYHAⅢ/Ⅳ分级:67.8%vs 4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随访1年,与Cys C正常组比较,Cys C异常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较高:全因病死率(24.1%vs 16.7%,P<0.05),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47.1%vs 26.5%,P<0.01);Cys C水平对联合终点预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5%、77.3%,临界值为1.23 mmol/L。结论 Cys C是预测HFPEF患者1年内临床事件的良好指标,可用于患者危险分层,指导治疗。

    2013年08期 v.12 587-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抵抗素、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任乃勇;赵康仁;张渭芳;靳彪;钱进军;夏海平;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抵抗素、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硬化患者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 mg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2组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脂、抵抗素、脂联素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总胆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抵抗素水平、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MT与TC、TG、LDL-C抵抗素呈正相关(r=0.18、0.24、0.16、0.21,P均<0.05),而与脂联素、HDL-C呈负相关(r=-0.26、-0.23,P均<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抵抗素水平,有效延缓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2013年08期 v.12 590-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崔星亮;王建华;路新卿;任海霞;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后早期再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5年1月—2012年12月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单纯EVL治疗患者320例的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肝硬化原因、合并症、是否患肝癌、相关手术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胃镜结果等因素对术后早期再出血发生率和患者预后的影响,寻找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量至大量腹水(OR=60.21,95%CI 10.10~415.35,P<0.01)、结扎点数(OR=16.28,95%CI 5.05~76.28,P<0.01)、静脉曲张程度(OR=14.96,95%CI 3.84~77.49,P<0.05)和凝血酶原时间(PT)>18 s(OR=12.26,95%CI 1.85~67.65,P<0.05)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予积极的治疗及预防。

    2013年08期 v.12 594-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左氧氟沙星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孟凡军;刘晓波;刘光军;王太斌;史晓丹;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益生菌培菲康序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序贯治疗组)29例给予左氧氟沙星、匹维溴铵和复方谷氨酰胺胶囊(GLU)治疗1周后,再服用匹维溴铵、培菲康和GLU 8周;B组(培菲康治疗组)29例给予匹维溴铵、培菲康和GLU;C组(常规治疗组)28例给予匹维溴铵+GLU常规治疗,总疗程均8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评分,Bristol排便量表以及大便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均<0.01),在治疗后4~12周A组和B组症状总分处于较低水平,而C组在第12周时总分高于第8周(P<0.05),A组4~12周、B组8~12周均低于C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腹痛发生时间、腹痛发生次数均下降(P均<0.01)。与B组相比,4周时A组的腹痛发生次数、腹痛发生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C组相比,A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该情况在停药后4周随访中持续体现。治疗后各组Bristol排便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便频率积分均有下降(P<0.05),第8周时,A组和B组的总分低于C组(P<0.05),第12周时,A组积分依然低于C组,而B组与C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和B组黏液便比例明显下降(P<0.01),而C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培菲康序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更为显著、持久,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可能更有优势。

    2013年08期 v.12 597-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埃索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王飞;于庆功;舒敏;刘春英;吕梅;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左氧氟沙星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 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4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每天1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375 mg,每天2次;左氧氟沙星片100 mg,每天2次,均口服;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每天2次;阿莫西林胶囊1.0 g,每天2次;克拉霉素片0.25 g,每天2次,均口服。2组均治疗2周。60 d后行胃镜及组织学复查。结果消化道症状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组织学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25.0%(P<0.01)。治疗组治疗后除纳差、嗳气、恶心外,其余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相应指标变化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Hp转阴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1.0%(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左氧氟沙星可以提高Hp根除率,且对CAG伴异型增生的逆转疗效显著。

    2013年08期 v.12 600-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温泽强;卿松;邓治林;杨河川;凌建华;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0月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2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消化道重建术式分为2组,其中118例接受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为观察组,82例接受全胃代食管吻合术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2组的并发症、肺功能、术后胃食管反流、生存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和11.0%(P>0.05);观察组在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肺活量(VC)降低幅度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 h酸反流次数、>5 min酸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和pH值<4的总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观察组在术后4和12周的反流性疾病问卷表(RDQ)评分及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4周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2周和24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2组生存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77.9%和63.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高肺部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2013年08期 v.12 603-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组织蛋白酶D和P-选择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蒋喆;赵梅梅;姚俊涛;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和P-选择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石蜡切片中组织蛋白酶D和P-选择素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组织蛋白酶D和P-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无淋巴结转移分别为45.5%、40.9%,有淋巴结转移分别为83.3%、77.8%(P<0.05);与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高分化分别为11.1%、22.2%,中分化分别为50.0%、62.5%,低分化分别为81.8%、90.9%(P<0.05);与TNM分期的关系:Ⅰ~Ⅱ期分别为40.9%、36.7%,Ⅲ~Ⅳ期分别为88.8%、83.3%(P<0.05)。组织蛋白酶D和P-选择素在不同性别、年龄、浸润深度之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蛋白酶D在腺癌阳性表达率50.0%,其他类型阳性表达率91.7%(P<0.05);P-选择素在不同病理类型之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组织蛋白酶D和P-选择素可以作为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指标,两者同时检测,对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预测作用,并可判断侵袭转移能力。

    2013年08期 v.12 606-609+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微管不稳定Stathmin蛋白在十二指肠乳头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李际君;高敬华;邢荣格;

    目的研究微管不稳定Stathmin蛋白在十二指肠乳头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37例,并取其中25例患者的癌旁组织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tathmin蛋白表达水平与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织37例中Stathmin蛋白表达阳性26例(70.3%),癌旁组织25例中表达阳性7例(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管不稳定Stathmin蛋白过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r=0.007、r=-0.003,P>0.05),而与临床病理分级、肿瘤淋巴结转移及FNM分期有关(r=-0.879、r=0.592、r=-0.727,P<0.05)。结论微管不稳定Stathmin蛋白可能与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发生、进展及转移潜能有关,有望成为十二指肠乳头癌判定预后的新指标。

    2013年08期 v.12 609-611+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结合卵泡刺激激素水平预测卵巢储备功能的初步研究

    刘继龙;陈枚燕;林春莲;蒙钟明;黄晓玲;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卵泡刺激激素对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不孕症患者30例(不孕组)和健康妇女31例(健康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3天检测受试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运用彩色超声测量窦卵泡计数(AFC)、卵巢间质动脉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孕组的FSH、LH、PI和RI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E_2水平、AFC和PSV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FSH与LH、PI呈正相关(r=0.436,P<0.01;r=0.472,P<0.05);PSV与FSH、LH呈负相关(r=-5.75,r=-6.26,P<0.01);AFC与FSH呈负相关(r=-0.703,P<0.01)。结论 FSH、AFC和PSV值与卵巢储备功能密切相关,超声技术结合卵泡刺激激素水平能更好地预测卵巢的储备功能。

    2013年08期 v.12 612-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WT-1基因在子宫颈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蒙秋;吴清萍;黄守国;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WT-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子宫颈癌患者80例(转移癌40例、未转移癌40例),正常宫颈组织40例,以GAPDH作为内参基因,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转移抑制基因WT-1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抑癌基因WT-1在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量(0.0183±0.0074)高于子宫颈癌未转移组(0.0035±0.0015)、子宫颈癌转移组(0.0030±0.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T-1基因在转移组Ⅰa、Ⅰb、Ⅱa期中的表达分别为(0.0030±0.0002)、(0.0029±0.0001)和(0.0029±0.0004),在未转移组Ⅰa、Ⅰb、Ⅱa期中的表达分别为(0.0037±0.0016)、(0.0031±0.0016)和(0.0034±0.0003)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WT-1参与子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但与子宫颈癌转移的关系不明显。

    2013年08期 v.12 614-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同期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桂金川;宋红梅;方向东;吴福道;

    目的分析同期放化疗对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2年9月—2005年7月收治符合入选条件的鼻咽癌初诊患者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同期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放射治疗,收集2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数据并分析统计。结果观察组鼻咽缓解率(87.2%)优于对照组(67.5%),颈部淋巴结缓解率(87.2%)亦优于对照组(6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远处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转移时间上,观察组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恶心呕吐、血液毒性、口腔黏膜不良反应方面重于对组照(P<0.01),而皮肤反应基本相同(P>0.05)。结论对于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治疗较单纯放射治疗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极大地延迟患者的转移时间,但其增加了一定的不良反应,仍需进一步改进。

    2013年08期 v.12 617-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作者·编者·读者

  • 《疑难病杂志》稿件内容的有关规范要求

    <正>1.当论文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该说明其是否符合人体试验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2.根据GB/T 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由特定起点与终点定界的时间段的表示,起点与终点之间以一字线为分隔符,而不再用波纹线。除了上述时间段之外的其他计数、计量范围的表示,仍然用"~"。

    2013年08期 v.12 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疑难病杂志》述评栏目征稿

    <正>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为了进一步提高刊物学术水平,真正落实"攻克疑难病症,服务健康事业"的办刊宗旨,本刊开辟"述评"栏目,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为了继续办好"述评"栏目,特向各专业的有关专家约稿。根据所从事学科领域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对其发展现状、进展,进行高水平的分析和评论。采用评述结

    2013年08期 v.12 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疑难病杂志》可直接使用的英文缩略语

    <正>~~

    2013年08期 v.12 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疑难病杂志》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

    <正>1文内标注格式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之后(如例1);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末(如例2);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时,不用角码标注(如例3)。标注尽可能靠近有关引文,标注写在标点符号之前。

    2013年08期 v.12 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正>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交待;(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质量;(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要求、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

    2013年08期 v.12 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请作者在写论文时使用参考文献

    <正>参考文献不仅增加论文的学术性,而且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另外,凡无参考文献的文章,国家进行论文统计时不予统计。因此,希望作者在写论文时,凡在文中引用他人数据或观点时,应使用参考文献。并希望作者使用参考文献时参照我刊稿约,按参考文献的书写要求书写完整,且依论文中引用出现的先后进行参考文献排序和在论文中作相应标注。

    2013年08期 v.12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撰写医学论文主体部分的要求

    <正>1前言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仅需提供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切忌写成文献综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一般以200~300个汉字为宜,占全文字数的5%左右。2方法描述研究对象(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分组方法)。实验研究的论文常写成"材料与方法",临床研究论文常写成"资料与方法"。临床试验研究还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

    2013年08期 v.12 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DOI的介绍

    <正>DOI是"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简写,用来标识在数字环境中的内容对象。DOI可以用来揭示有关该数字对象的一些信息,包括从internet哪里可以找到它。随着时间推移,数字对象的某些有关信息可能会有变化(包括从哪里可以找到它),但是DOI不会改变。DOI是一个永久性的标识号,由International DOI Foundation管理。那么如何根据DOI号找到原始文献呢?通过DOI查找原始文献的方法很简单:

    2013年08期 v.12 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疑难病杂志》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要求

    本刊编辑部;

    <正>1.统计学符号:按照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常用的有:(1)样本的算数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用英文大写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v;(9)概率用英文小写P。

    2013年08期 v.12 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富亮氨酸糖蛋白高表达对TGF-β1及TβR-Ⅱ的影响

    郎彦斌;李金库;何光旭;叶伟;马东营;李仙锋;

    目的探讨细胞中富亮氨酸糖蛋白(LRG)高表达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受体体Ⅱ(TβR-II)的影响。方法设计构建pAcGFP1-C1-LRG质粒,设为转染组和对照组,转染组将pAcGFP1-C1-LRG质粒转染入U87脑胶质瘤细胞,分别于转染后48 h及72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U87细胞中LRG、TGF-β1及TβR-Ⅱ的mRNA表达。结果 pAcGFP1-C1-LRG质粒转染入U87细胞后LRG表达明显增高,TGF-β1、TβR-II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转染后72 h表达高于4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G在细胞内高表达能促进TGF-β1、TβR-II的表达。

    2013年08期 v.12 620-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经验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QRS时限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胡西瑞·艾斯克尔;古力巴哈尔·阿布都西;范平;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QRS时限与AMI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老年AMI患者180例,QRS时限>110 ms为延长组,≤110 ms则为正常组,各90例,分别检查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LVEF、心功能Killip分级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延长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为300~15 000 nmol/L,高于正常组的70~7400 nmol/L,且取其对数值进行比较,延长组亦高于正常组(P<0.01),而LVEF值低于正常组(P<0.01);2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存在显著差异(P<0.01),延长组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P<0.01)。结论 QRS时限延长的AMI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几率大于QRS时限正常患者,QRS时限在对老年AMI患者进行预后评估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3年08期 v.12 623-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血清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车虎森;周军;钱林;韩敏;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水平,了解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糖尿病患者98例按尿白蛋白(UALB)排泄率分成UALB阴性和UALB阳性2个亚组,将2个亚组间的Cys-C及β_2-MG水平分别进行测定,同时纳入健康体检者108例为健康对照组,对各组的Cys-C和β_2-MG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UALB阴性、阳性亚组β_2-MG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UALB阴性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y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LB阳性亚组与健康对照组及UALB阴性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β_2-MG诊断DN的灵敏度、假阳性率高于Cys-C,而特异度、假阴性率、诊断符合率低于Cys-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对UALB阴性的糖尿病患者无诊断价值,但对尿微量白蛋白阳性和临床期DN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作为评价其治疗及预后的指标,而β_2-MG在早期DN中的诊断价值优于Cys-C。

    2013年08期 v.12 625-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有限内固定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温晓东;李玉茂;张玉九;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均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并修补肘内外侧副韧带,术后渐行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0~27个月,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0.0%。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采取有限内固定结合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既保持肘关节的稳定性,恢复骨性解剖结构,又能早期活动以恢复肘关节屈伸及前臂的旋转功能,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功能。

    2013年08期 v.12 627-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On-table重建技术配合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22例疗效观察

    王守宝;张振清;杨峰;龚维成;崔丙军;曹霞;

    目的研究On-table重建技术配合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Ⅲ、Ⅳ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7月一2011年12月收治MasonⅢ或Ⅳ型桡骨小头骨折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18~46岁。采用On-table重建技术与微型钢板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按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中位时间12个月(10~18个月),肘关节功能评价:优7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90.9%。解剖复位9位,近似解剖复位13例。结论应用On-table重建技术配合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MasonⅢ、Ⅳ型),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若骨折粉碎严重难以复位固定,可考虑行桡骨小头置换或切除。

    2013年08期 v.12 629-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诱导期应用右旋美托咪啶对小儿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

    何妹仪;周健;李志鹏;龚文魁;柳垂亮;

    目的探讨诱导期应用右旋美托咪啶(Dex)对小儿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气管内插管全麻患儿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ex组)和对照组(Con组)各20例。Dex组10 min持续静脉泵入Dex 1.0μg/kg,Con组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随后2组患儿均依次静脉滴注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 mg/kg及罗库溴铵0.6 mg/kg进行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通气。术中吸入2.5%七氟醚,间断静脉推注丙泊酚以维持麻醉。观测泵注Dex前(T_1)、泵注Dex后10 min(T_2)、20 min(T_3)、30 min(T_4)以及拔管时(T_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停止麻醉药物后的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对苏醒期躁动程度及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计算患儿躁动评分≥3分的发生率及丙泊酚的用量。结果与T_1时比较,Dex组在T_2时MAP升高且高于Con组,T_4时HR降低(P<0.05)。与Con组比较,Dex组T_4时MAP和HR均降低(P<0.05)。2组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疼痛评分及丙泊酚用量均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2组患儿术后均无支气管痉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尽管诱导期Dex 1.0μg/kg会对患儿MAP和HR有一过性影响,但不影响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可以显著降低七氟醚麻醉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此外术后即刻疼痛评分也显著下降,使患者苏醒期更加平稳。

    2013年08期 v.12 63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喉罩通气下依托咪酯用于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观察

    张丽伟;沙俊峰;吴振宇;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喉罩通气下膀胱肿瘤电切术全身麻醉维持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膀胱肿瘤电切术的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气道管理采用喉罩通气,B组气道管理采用气管内插管;2组麻醉维持时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术中均维持BIS值于40~60。分别于麻醉前(T_0)、置入喉罩后/气管插管后3 min(T_1)、术后5 min(T_2)、10 min(T_3),拔除喉罩/气管插管前(T_4)、后5 min(T_5)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记录术中依托咪酯、瑞芬太尼的用药总量及停药后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恢复时间。术后3 d随访患者是否有术中知晓。结果 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维持较B组更稳定,依托咪酯及瑞芬太尼总量明显低于B组,苏醒时间、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依托咪酯静脉全麻复合喉罩通气用于行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效果较好,且安全可靠。

    2013年08期 v.12 634-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围手术期胃肠癌患者持续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张建立;孟建彬;马金海;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持续腹腔热灌注(CHIPC)治疗胃肠道癌患者的安全性、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肿瘤侵及浆膜的Ⅲ期胃肠道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术中、术后CHIPC组(观察组)30例,常规化疗组(对照组)26例。观察组用热化疗机将化疗液(5-FU 1000 mg/m~2+DDP60 mg/m~2+生理盐水3000 ml)于术中1次及术后3次腹腔热灌注化疗,之后应用FOLF0X4方案化疗;对照组仅应用FOLFOX4方案行化疗。观察免疫细胞改变及并发症、耐受情况;随访3年,比较2组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均有低热,心率加快;治疗结束后WBC、PLT、CD_3~4、CD_4~+、CD_4~+、CD_4~+/CD_8~+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下降(P<0.05),肝肾功能检查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3年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好,并可多次进行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可有效降低术后转移率,延长无病生存期,是胃肠癌术后早期进行干预的有效治疗方法 。

    2013年08期 v.12 636-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的影响

    杨敬敬;李焱;杨志峰;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白血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2组均予以常规化疗方案标准剂量化疗,观察组同时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采集外周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及bFG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另设健康对照组16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0%(17/20)和44.4%(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浆VEGF水平分别为(376.52±225.89)pg/ml、(312.49±121.62)pg/ml(P>0.05),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33.78±20.56)pg/ml(P均<0.05);治疗后分别为(206.71±33.67)pg/ml、(280.12±30.66)pg/ml(P<0.05),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bFGF水平分别为(2.56±0.32)ng/ml、(2.43±0.30)ng/ml(P>0.05),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78±0.41)ng/ml(P<0.05);治疗后分别为(2.10±0.15)ng/m1、(2.08±0.29)ng/ml(P>0.05),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缓解率,可能通过抑制血浆VEGF及其受体表达而发挥抗白血病作用。

    2013年08期 v.12 639-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张义芳;英一铭;谷敬欣;

    目的探讨血清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过的卵巢肿瘤患者32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30例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三项肿瘤标志物单项和联合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组CA125、TSGF、CEA检测值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CA125、TSGF、CEA单项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组CA125、TSGF、CE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恶性肿瘤组病理分期Ⅲ~Ⅳ期患者CA125单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与高于Ⅰ~Ⅱ期患者。结论三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早期恶性卵巢肿瘤诊断的阳性率,在临床中有着重要价值。

    2013年08期 v.12 641-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多西紫杉醇联合雌二醇氮芥治疗晚期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临床疗效评价

    赵强;王琳;窦红芹;郑国昌;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联合雌二醇氮芥治疗晚期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58例晚期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2例,采用手术去势治疗后,应用多西紫杉醇70mg/m~2,静脉滴注,第1天;雌二醇氨芥140 mg/d,口服,第1~21天;28 d 1个疗程。B组28例,采用去势手术治疗后,常规给予氟他胺片250 mg口服,每日3次。2组均治疗3个月。按照症状评分、前列腺体积变化、最大尿流率变化(Q_(max))、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fPSA/tPSA等指标评价有效率。结果 A组患者中总有效率84.4%(27/32)明显高于B组的73.1%(19/26)(P<0.05)。2组治疗3个月后排尿困难(包括夜尿次数频繁、尿等待、尿末淋漓不尽等)、疼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Q_(max)明显增加,且A组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血清PSA较治疗前显著减少,fPSA/tPSA比值显著增加,且A组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Ⅱ~Ⅲ度毒性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去势治疗后,应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雌二醇氮芥治疗晚期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优于常规内分泌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2013年08期 v.12 642-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罕少见病例

  • 组织胞浆菌病1例

    梁艳丽;李凤;王欣;

    <正>患者,男,18岁,因发热、乏力1月余入院,查体:T 39.0℃,神清,贫血貌,双侧腹股沟区均可及1枚黄豆大小淋巴结,质地中,无压痛。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37次/min,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部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WBC 1.2×10~9/

    2013年08期 v.12 638+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右心房转移性胸腺瘤1例

    陆燕;向慧娟;夏利;

    <正>患者,男,75岁,因活动后心慌气促5个月,现夜间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入院。查体:T 36.5℃,BP 120/80 mmHg,P 80次/min,R 19次/min。面部轻度浮肿。心前区无隆起及凹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内1 cm,搏动范围正常,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和心包摩擦感,心脏相对浊音界稍大,心音低钝,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右房内可见大小62mm×50 mm实性高回声团,内部回声不均匀,宽基底附着于房间隔,随心动周期轻微摆动,高回声团周围可见血流信

    2013年08期 v.12 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右肺类癌合并右肾上腺巨大肿物1例

    蒋贝兰;沙杭;马劲夫;周银苹;

    <正>患者,男,77岁。因间断乏力10余年,加重伴食欲减退1个月于2012年10月入院。患者10余年前出现乏力,多家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近1个月患者乏力症状加重,伴明显食欲减退,无咳嗽、咯血、胸闷等。查体:贫血貌,消瘦体型。背部查体右上肺触诊语颤减弱,叩诊略实,听诊呼吸音减低。癌胚抗原(CEA)5.1 ng/ml,余肿瘤标志物正常。胸腹CT平扫+增强提示右肺上叶软组织密度团块影,直径约10 cm,病变内部密度欠均匀,增强不均匀强化,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右

    2013年08期 v.12 649+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带状疱疹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死亡1例

    温丽英;李晓东;刘春艳;冀春萍;

    <正>患者,男,67岁。右侧头面部皮疹伴疼痛3 d入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尚可,否认其他疾病史,入院后给予阿昔洛韦0.5 g静脉滴注,氟美松5 mg入壶等对症处理,当晚头部疼痛加重,出现喷射性呕吐,意识欠清楚,四肢不自主活动,考虑带状疱疹导致颅内高压,给予阿昔洛韦0.5 g,8 h 1次,氟美松10 mg入壶,甘露醇250 ml降颅压。实验室检查:血WBC 14.74×10~9/L,MCH 34.6 pg,PLT 54×10~9/L,AST 75 IU/L,TP 56.6 g/L,Alb23.7g/L,TB 22.94 U/L,DB 15.23μmol/L,Cr 293μmol/L,UA

    2013年08期 v.12 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

    罗彦鹏;徐振明;吴红宇;汪新菊;黄赫然;

    <正>患者,男,53岁,于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症状,夜间出现低热,并感腰背部疼痛不适,放射到左下肢,无腹泻、头痛、腹痛、头晕、心慌、胸闷不适。在当地卫生院给予静脉滴注头孢曲松等抗炎治疗5 d(具体不祥),症状改善不明显,为进一步治疗,遂到我院就诊。门诊查血WBC 48.9×10~9/L,Hb 103g/L,RBC 4.0×10~(12)/L,HCT 0.36,PLT 86×10~9/L。N 0.39,L0.22,M 0.08,浆细胞0.31;空腹血糖9.4 mmol/L。吸烟史30年,20支/天,糖尿病史7年,血糖控制尚可。初步诊断"白细胞

    2013年08期 v.12 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疑难病例讨论

  • 纳差、乏力、贫血、肝肾功能损害

    陈叶青;周国华;周红宇;黄闯;

    <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74岁。因间断纳差、乏力、头晕18个月,加重伴进食困难、咳嗽、咯痰10 d于2012年9月21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头晕,当时未作特殊处理。因左耳疼痛、流脓,于3月22日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查血WBC 12.5×10~9/L,Hb 101 g/L,尿常规、肾功能正常,肝功能示:ALB 33.2 g/L,GLO 33.2 g/L,乳突CT提示:双侧中耳乳

    2013年08期 v.12 645-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误诊误治分析

  •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误诊1例

    陈俊卯;孙萌;曹文斌;王长友;张国志;

    <正>患者,男,56岁,因间断性发热伴咳嗽5 d于2013年1月21日就诊于我院呼吸门诊,体温最高达38.5℃,查胸部X线片提示双肺间质性改变,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未见好转。血WBC 18.3×10~9/L,N 0.75。给予头孢曲松静脉滴注,1月31日复查血WBC 16.2×10~9/L,N 0.72,收住我院呼吸科,入院查体:T 38.3℃,右肺可闻及湿性啰音,胸部CT检查考虑左肺及右肺中上叶感染。病毒抗体+结核抗体、流行性出血热抗体、肥达外斐反应、风湿系列+免疫系列、风湿因子均阴性,生化示转

    2013年08期 v.12 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mPGES-1相关结直肠癌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沿君;黄跃南;

    <正>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合成酶1(mPGES-1)是前列腺素H_2(PGH_2)转化为前列腺素E_2(PGE_2)过程中的重要终端限速酶,是一种诱导型酶,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多项研究结果显示,mPGES-1在结肠癌、肺癌、头颈部肿瘤、乳腺癌和胃癌中过度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最常见的肿瘤并在肿瘤相关致死疾病中位列第2名。大量的证据表明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使用能显著降低CRC的风险。在动物模

    2013年08期 v.12 652-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氢气医学的临床应用进展

    石海梅;刘金锋;

    <正>氢是自然界最丰富的元素,约占宇宙物质的75%,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双原子气体,高度易燃。过去大部分学者一直认为氢气是一种生理性惰性气体,像氮气一样不与体内任何物质发生反应。1975年Dole等发现将小鼠放于高压氢气舱内,能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皮肤肿瘤的生长,但是因为高压氢气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2007年Ohsawa等发现给动物吸入2%氢气能选择性

    2013年08期 v.12 65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